藍港線上CEO王峰
注:發表此文,不代表完全贊同文章觀點,僅供瞭解王峰創業這些年的冰山一角。
1、互聯網公司有種有趣的離職文化,離開某個有話題性公司的人紮堆開個QQ群,起個耐人尋味的名兒。 百度出來叫「百老匯」,盛大出來叫「盛鬥士」,金山出來叫「三藩市」。 在三藩市大軍中,王峰屬於資歷輩份比較老的一位,曾與求伯君、雷軍並稱「金山三傑」。
金山三傑中,時來運轉的雷軍憑藉小米手機以及一系列成功的天使投資,混得風生水起;求伯君手握大量金山股份(最近金山漲到9港元了),退隱江湖;相比之下,王峰這些年有些英雄落魄。
2、網路媒體圈中有句老話,叫「悶聲發大財,天天出來吆喝的一定是缺錢或想賺錢」。 奇虎360周鴻禕剛開始做反流氓軟體時,就是這樣的。 王峰這些年,也充分印證這句話。
不久前,王峰又把話說大了:「設備革命已到,頁游沒戲了。 」他打出這一炮的背景是,藍港剛宣佈從頁游全面轉型手游。 此話一出,惹了眾怒。 不僅得罪一大批還對頁游懷揣夢想的製作人,這種「食碗面反碗底」的做法也讓很多同業不齒。 騰訊遊戲一位中層曾在微博中直接反駁王峰言論,稱話說的太絕對、不苟同。
眾所周知,王峰當年離開金山創辦藍港,先選擇端游;端游摸爬滾打幾年,沒搞成一款像樣作品。 頁游勢頭起來後,藍港順勢撲向頁游;頁游折騰兩年也不見大成,手游剛熱,立馬宣佈藍港全面轉型手游,並大放厥詞。
3、當年王峰創辦藍港,很多遊戲記者就不看好,因為做為董事長兼CEO的王峰只懂市場行銷,不懂遊戲製作。 因此王峰落入這麼一尷尬定位:遊戲製作圈最懂市場,市場行銷圈最懂遊戲製作。
在金山多年積累的行銷手段,在互聯網以及新媒體的挑戰下,不一定仍奏效。 何況金山當年並非市場行銷界的老大,背負著一個「千年老二」的外號。
2007年年底,王峰創辦藍港後第一次大規模見媒體。 心態過急,當時就拋了一個三年戰略----三年內每年收入超過10億元、公司市值超過100億元。 一眨眼,5年已經過去了!
雖然知道王峰愛吹牛,但這目標在當時聽起來就非常荒誕。 有參加了那次媒體溝通會的記者回憶,當時除了心態急,可能王峰還能拿出來說的素材確實不多。 跟求伯君、雷軍那點段子翻來覆去的,媒體早就聽膩;藍港研發的首款網游《倚天劍與屠龍刀》在玩法上也沒啥噱頭;也只有把未來3年能吹的牛一次性都吹了。
幾年之後的2012年,出了一部電影《讓子彈飛》,導演姜文可能受王峰啟發,迸出一句神一樣的臺詞:「前任縣長已經把稅預征到90年後了」。
4、幸好王峰情商高,人緣好。 我認識很多記者圈的朋友,都對他有好感。 有一年在蘇州開遊戲產業年會,聽說王峰大半夜請了十幾個記者吃奧灶面,沒給車馬費。 一堆人圍著他,聽他唾沫橫飛地噴到淩晨12點,這需要很濃的個人魅力。
有三藩市的人說,王峰當年跟雷軍學了很多,尤其是嘴功。 王峰後來帶了一個徒弟叫鄭可,後者跟王峰學了很多。 某一年,有人在某個遊戲年會中看到剛脫離王峰單飛的鄭可,拉著幾個記者在酒店大堂深夜侃大山。 遠遠看去,儼然一個小王峰,令人感慨。 關於鄭可的故事也很多,以後可單篇再敘。
5、跟雷軍一樣,王峰也很勤奮。 而且他在行銷上,非常善於跟風、學習。 記得當年網游公司流行用女總裁,盛大有李瑜、巨人有劉偉、九城有陳曉薇。 王峰迫不及待把廖明香也扶了上去。 幾年過去了,王峰依然沖在台前。 這一佈局除了湊個熱鬧,看不出其他實質性的改變與意義。
在用人上,雷軍與王峰不同。 離開金山,雷軍依然重用男人,因為雷軍迷戀兄弟文化。 在金山市場部工作過的三藩市都有過類似的血淚史——每次跟老大提加薪,老大都會摟著你肩膀說:「大家都是兄弟,一定要同甘共苦,好好幹,加薪的事情嘛下次再說吧。 」
金山還在北四環那棟柏彥大廈的時候,頂層是挑高的設計,有適合居高臨下的演講台。 雷軍最喜歡在那裡召開員工大會,跟瘋狂的英語李陽那樣給大家講理想。 講到動情處,鑼鼓齊鳴(當年金山是不是常備一支鑼鼓隊?),掌聲不斷。
不少人被新浪一篇題為《雙重轉型:藍港投身移動遊戲 王峰否定自己》的報導觸動。 實話說,我看了這篇稿子很麻木。 如換成一個跟王峰不熟或對王峰沒有好感的記者,這篇報導可能找不到能成文的理由。 因為這種表演太老套、太生硬——
「藍港線上CEO王峰直直地站在這家遊戲公司的辦公區,穿著淺色襯衣和深色牛仔褲,一件棗紅色的帽衫像個大領巾一樣系在胸前。 他不時揮舞手臂、言語高亢,黑色邊框的眼鏡,絲毫遮不住王峰向外汩汩噴湧的激動。 ‘藍港!’ 王峰猛喊一聲。 ‘必勝!’ 聚攏在旁邊的近百位員工應聲而和。 王峰再喊,他們再和,如是多次。 」
記者也寫到——「實際上在王峰的印象裡2007年藍港線上成立以來,這樣的狀態大概出現過六次。 」我有時挺奇怪的,都說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不能三次犯同一錯誤。 王峰是怎麼做到重複六次這樣的表演,而觀眾不打哈欠?
6、熟悉王峰的記者說,其實王峰很在意媒體的看法。 他對於媒體的在意,甚至有點歇斯底里。 比如,這篇報導出來如果被他看到,他可能會親自去問圈子的記者,一定要打聽到作者是誰,分析這廝為何寫自己的不好,與自己作對......
作為一個CEO,親自和記者打交道,有「居高臨下」的客觀優勢,確實有助於維護核心媒體關係。 當年的唐駿、李開複、李瑜都這樣幹過。 唐駿曾標榜參加他盛大離職發佈會的500個記者都由他親自發短信邀請。
但前幾位都是職業經理人,王峰與他們不同,王峰是公司創始人。 人的時間是守恆的,再勤奮、再精力充沛,每天也只有24小時。 在媒體關係上耗掉過多精力,留給遊戲製作、體驗、修改的時間一定多不了。 在產品為王的時代,這意味著什麼?
7、憑藉小米手機的強勁表現,雷軍擺脫了在金山時代揮之不去的「千年老二」稱號。 憑藉《我叫MT》在手游市場的孤軍突起,王峰當年在金山的老部下邢山虎也成了手游圈大腕人物。 而心態急躁、總想踩準時代鼓點的王峰,卻多次踏空。
不止網游,整個TMT產業都推崇產品為王。 酒夠香,不怕巷子深;產品夠好,不怕推出時間晚。 可能王峰眼神不太好,不善觀察----正面例子有蘋果,不是第一家推MP3播放機,也不是第一家做手機;反面例子有盛大,包括盛大盒子在內的眾多先驅探索都成了先烈。
在缺點運氣的時候,應想辦法做好產品,只靠忽悠肯定不行。 在互聯網業,最牛逼的傳播是產品口碑,當初的開心網、後來的新浪微博;在遊戲業,最牛逼的推廣也是靠產品口碑,端游的魔獸、LOL,手游的《我叫MT》。 當產品有9分的時候,只需要1分順其自然的推廣,就能十全十美;而當產品只有1分的時候,吹到9分,會感到吃力、底氣不足。
軒尼詩有句廣告語「越欣賞,越懂欣賞」,改編下送給王峰,「越想牛逼,越不牛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