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已成世界頭號女性殺手,看看APP如何結合互聯網+乳腺癌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移動互聯網 互聯網+

我國每年新確診乳腺癌病例及死亡病例分別占全球12.2%和9.6%,新發病率增長速度是世界平均水準的2倍,平均發病年齡比西方國家早10-15年。 如何應用「互聯網+」、「個人化+」預防治療乳腺癌?


乳腺癌已成全球通緝的「世界頭號女性殺手」,每年因它死亡的人數約有7.9萬,占全部女性因惡性腫瘤致死的21%。

根據《中國乳腺癌現狀報告》指出,我國每年新確診乳腺癌病例及死亡病例分別占全球12.2%和9.6%,新發病率增長速度是世界平均水準的2倍,平均發病年齡比西方國家早10-15年。 躍居為中國女性發病率最高的癌症,癌症死亡原因位居第六...... 專家提示,乳腺癌及早分型治療非常重要。

互聯網+

結合時下流行的「互聯網+」模式,動脈網互聯網醫療研究院梳理了目前國內外開發的乳腺類App,由於涉及領域App不多,將綜合國內外共同統計。 它們的功能及特點分佈主要在以下4大方面:患者自我管理、線上諮詢、患者社區、醫學資訊。


根據以上分類,動脈網研究院做了細分項梳理,乳腺類App細分功能主要分佈在14個類別。 其中TOP3的有乳腺癌知識、早期檢查、患者社區,接著比例持平的是醫學資訊裡的診療指南、資訊以及線上諮詢、風險評估等。 與前期動脈網研究院統計的其他單病領域類App相比,功能分佈點幾乎相同,這也說明了現階段醫療類App同質化現象嚴重,缺少個人化和定制化的內容要求。


由於目前市場上醫療類App一般都涉及遠端問診、圖文/電話/視頻諮詢等綜合功能的開發,也導致了乳腺癌小眾領域的冷門。 在各大市場專一乳腺癌App的流覽中,發現下載量幾乎都集中在幾百,甚至有幾十。 原因動脈網認為有四點:1.基本功能多重複,個人化較少,內容略顯平鋪直敘;2.App互動性較低;3.使用者群痛點未抓住,因為在中國,40歲—60歲乳腺癌患者占66%,她們對移動端產品的認識還不高 ;4.這部分使用者群體的需求點滿足度不夠。

綜合以上,由於乳腺類類App是針對的一群滿載壓力的使用者群,動脈網建議可以在產品設計中加入一些解放心理類元素。 比如對使用者進行鼓勵,設置乳腺檢測/治療計畫;比如有趣又專業的視頻集匯,製作一些動畫小視頻類比注意事項等場景。 當然所有設計萬變不離其宗,從使用者出發,並讓使用者有參與感,或許就能形成良性發展。

以下介紹幾款國外流行的移動醫療產品,看看他們如何玩「互聯網+乳腺癌」。

1、Share the Journey

是醫療研究平臺ResearchKit上的一款針對乳腺癌的App,由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Dana-Farber癌症研究院、UCLA公共衛生學院、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Sage Bionetworks合作開發, 女性使用者通過App需要先回答關於自身屬性的問題(如人種民族、婚姻狀況、教育情況、工作狀態等)。 然後需要每天在Journey上回答關於當日健康情況的日常資料,主要包括fatigue/疲勞度、cognitive difficulties/認知困難、sleep disturbance/睡眠障礙、mood change/ 情緒改變、reduction in exercise performance/運動量的減少5個方面。


此類App告訴我們,雖然患者端使用的意願並不是特別強烈,但在醫學研究領域卻在借用這類App,推進乳腺癌治療的研究。

2、 iTbra

一款可監測乳腺癌的內衣,由初創企業Cyrcadia Health 開發。 根據乳房當中腫瘤組織溫度高於正常組織的原理,iTbra內部搭載了數個溫度探測器,並且配合一個應用和演算法來檢測佩戴者的乳腺健康程度。 它可以説明女性檢測乳房是否存在癌變,這款iTbra內置的溫度感應器可以與醫生或使用者的移動裝置進行通訊,使得癌症檢測更快更舒服。


iTbra的最終版本將通過監控組織血流量和溫度來判斷是否存在癌變組織,iTbra的內部網格將均勻分佈有溫度感應器。 目前還處於原型設計階段,測試之後還要經美國食品與藥物監管局批准後才能上市。

據瞭解,如今醫院常用的乳房X光檢查準確率僅為70%,而且有43.1%呈現為假陽性。 而這款高科技胸罩的準確率高達92.1%,其中假陽性的概率也明顯降低。

3、Beyond The Shock

由National Breast Cancer Foundation開發的一個疾病互助社區,任何人都可以訪問,人們使用真人頭像和姓名在問答社區裡交流。 由三個板塊Learn、Ask、Hear組成,在這裡可以瞭解乳腺癌的疾病原理和預防知識,可以提問,查看案例等。


4、Inkspiration

由Crispin Porter + Bogusky打造的一款專為乳腺癌倖存者服務的紋身設計App,説明她們覆蓋掉身上突兀的疤痕。 這款APP的特點在於,開發者在軟體中呈現了視覺化類比胸部模型,以及豐富的紋身圖案,可供人們挑選。


個人化+

近年來的研究已經發現:乳腺癌和大多數惡性腫瘤一樣,大多數(90-95%)都是由多種基因和環境共同作用引起,其中大約27%由基因引起,73%由於生活方式和環境刺激導致。


根據2012年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指出,目前和乳腺癌相關的基因共達到了40個。 大家熟知的有BRCA1和BRCA2這兩個主要的易感基因,已有研究證明,大約80%以上的BRCA1/BRCA2基因突變攜帶者將發展成乳癌患者。 根據美國臨床腫瘤學會的癌症新聞報導,還有FGFR2、TNRC9、MAP3K1和LSP1 4個乳腺癌的易感基因。 研究表示任一個發生變異,患乳腺癌的幾率將升高20%,如果兩種基因均發生變異,幾率將高出40%甚至60%。

所以病前檢測很重要,就目前的預檢一般包括X線檢查、超聲顯像檢查、熱圖像檢查、近紅外線掃描、CT檢查、腫瘤標誌物檢查,但容易導致假陽性等結果。 那該如何做到個人化醫療,為特定患者提供產生最大療效的治療方案? 動脈網分別從病前預測和病後治療羅列了幾個案例。

一是目標基因篩選,對可能發生的疾病進行預防。 通過血液、其他體液或乳腺癌組織,對基因序列進行檢測分析的技術。 被檢測者只需要抽取5毫升外周血,就可對乳腺癌易感基因進行全外顯子基因突變檢測,之後根據乳腺癌易感基因突變情況,評估基因突變攜帶者罹患乳腺癌的幾率。

二是個體化靶向性治療,即是針對已明確的致癌位點,來設計相應的治療藥物,從而攻擊特定的乳腺癌細胞而不損傷正常細胞。 與標準療法相比,療效更高,而且副作用往往比標準的化療藥物要小得多。

個人化癌症治療

比較眾所周知的是羅氏製藥的乳腺癌靶向治療藥物赫賽汀,研究顯示該藥僅對20%的乳腺癌患者有效,而且效果顯著。 為此,羅氏診斷研發出全自動化HER2 SISH檢測,它可以測定生長因數HER2在乳腺癌患者的腫瘤中是否存在過度表達,從而判斷患者是否可能獲益于赫賽汀的治療。

再一個是去年新發現的一種新型的乳腺癌靶向療法,昆士蘭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機體酶類PRMT2低水準的個體在癌症不擴散的前提下或許更易於存活,這種個體持有的特殊遺傳標籤就是名為RORγ的蛋白質,該蛋白質可作為一種很好的藥物靶點 ,説明醫生們更好地預測某些乳腺癌患者的預後結果,並且為其後期的療法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建議。

根據美國腫瘤監控專家組發佈的報告表示,乳腺癌在治療上是最有可能在未來幾年獲得進展的腫瘤疾病之一。


所以,在此領域奮鬥的夢想家們,用「互聯網+」、「個人化+」滲透進乳腺癌這個全球女性單病領域吧,說不定你就是「下一個阿裡巴巴」。

【本文來源於動脈網:www.vcbeat.net。 想第一時間瞭解互聯網醫療創業資訊,請關注動脈網微信公眾帳號:vcbea】

(關注更多鈦媒體作者觀點,參與鈦媒體微信互動(微信搜索「鈦媒體」或「taimeiti」))

(本文系作者@動脈網 授權鈦媒體發表,並經鈦媒體編輯,轉載請注明出處和本文連結)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