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網站步入社交時代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職業
本報記者 張意軒 李 鶴 職業社交網站的勃勃興起,似乎為社交網站在娛樂之外找到了更為「正當嚴肅」的存在意義 提到社交網站,恐怕在大多數人眼中還是那個可以偷菜釣魚、買樓停車的消遣「玩意兒」。 但是,職業社交網站的勃勃興起,似乎為社交網站在娛樂之外找到了更為「正當嚴肅」的存在意義。 從事獵頭職業的李向東就是受惠者之一。 以前想找到合適的人選只能通過打陌生電話,職業社交網站的出現幫了他的大忙。 「我做的案例中,差不多有1/3會從職業社交網站找候選人」,李向東說:「如果我們要找一個人事經理,只要在專業的職業社交網站上進行條件搜索,就能找到相關的人進行聯繫,資料比較準確,節省了不少精力。 」 當下,職業社交網站因其真實性、社交範圍的專業、高端等特點,正越來越成為職場人士熱捧的物件。 職業社交網站風生水起 向晴是北京智慧果心理諮詢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在她看來,自己的事業發展是伴隨著天際網(一家職業社交網站)的發展而實現的。 最開始,向晴抱著瞭解職場的心態註冊了天際網,在與「天友」的交流中,她瞭解到他們的困擾,慢慢地發展起了自己的俱樂部。 「SNS(社交網站)對我的説明非常大,為整個心理學行業的普及找到了一個新的路徑。 」 職業社交網站堅持採用實名機制,對使用者學習背景和工作背景的真實度要求非常高,那些想要真正拓展人脈、發展商業、有共同事業追求的使用者,可以通過此平臺提供的可信任人際託管服務,滿足其拓展人脈網路的需求。 正因如此,職業社交網站開始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 以天際網為例,目前註冊使用者已達到650萬,每月新增使用者也超過了20萬。 大街網在上線運營的一年多時間裡,活躍使用者已超過520萬,遍及全國3000余家高校。 堅持採用邀請制走高端路線的優士網,也在今年上線的前4個月由100位創始會員壯大至30萬會員,集中了目前中國84%的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基金人士。 探索中的「中國化」進程 其實,職業社交網站並非新鮮事物。 目前全球最大的職業社交網站LinkedIn創立于2002年,而國內公眾熟知的Facebook兩年之後才正式上線。 近日,《福布斯》刊登博文稱,6 月LinkedIn的獨立訪問量已超越MySpace,成為美國訪問量第二大的社交網站,預計LinkedIn必將繼續發展和取得成功,最終成為全美最大社交網站。 一些西方國家也已成功「拷貝」了LinkedIn模式,確立了各自的職業社交網站版圖。 法國最為知名的Viadeo由兩位大學畢業生在2004年成立,目前年營業額超過1000萬歐元。 2006年由兩位德國企業家創立的Xing,目前宣稱已擴張至全球超過200個國家。 而職業社交網站的「中國化」進程,尚處在探索之中。 「我覺得現在大家能看到職業SNS的價值,只是我們能做的10%而已,還有很多服務可做」,天際網CEO林廷翰表示:「其中,開放平臺會為使用者提供更多的服務。 」此外,移動用戶端的研發也為使用者使用網站提供了便利。 隨著職業社交網站的發展,它的功能也逐漸完善。 職業社交網站的商業模式主要是三大塊:招聘、廣告、會員收費。 在西方國家,會員收費早已成為網站收入的重要來源,甚至在歐洲某些公司的會員收費比例已超過50%,而中國職業社交網站的收入來源主要是招聘、廣告。 林廷翰表示:「國內個人收費可能還有一段時間才能做,但現在可以做一些嘗試,只要你提供的服務有足夠的價值,大家也會願意。 」 業內人士指出,中國職業社交網站在借鑒國外發展模式的過程中,絕不能完全照搬照抄,必須做出本土化的創新,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王牌應用。 發展機遇期還是先天不足? LinkedIn日前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後受到投資者追捧,股價漲幅與發行價相比翻番,成為自2004年谷歌IPO以來最大規模的互聯網公司IPO。 LinkedIn和Viadeo等在職業社交網站領域的成功,刺激著國內許多企業和創業者的神經。 2009年3月,大街網正式上線運營;去年2月,優士網在上海創立;今年3月,千橡互動集團旗下的經緯網上線;6月7日,LinkedIn設立亞太總部,試圖發力中國市場。 職業社交網站的「中國化」嘗試最早開始于2004年。 當時國內一個名為「若鄰」的網站在上海成立,但是一度發展遲滯,甚至還出現過創始人出局的狀況。 直到近兩年,中國職業社交網站才迎來了雨後春筍般的暴發。 林廷翰認為,「多年的努力,職業社交網站終於迎來了大的發展機遇。 」人們正在逐漸看重SNS帶來的實際價值,「今後兩年會是職業SNS發展的重要時期」。 但是也有業內人士對職業社交網站的本土化移植前景表示堪憂。 新媒體專家、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教師魏武揮就在其博客中明確提出,職場SNS「在中國文化土壤中,很難長出參天大樹來」。 魏武揮認為,Linkedin成功的理論基石在於「弱關係理論」。 互聯網世界中的職場SNS,就是一種弱關係。 但由於中國依然是個強關係發生效用的社會,中國的職場SNS所能滿足人們的需要就減弱很多。 而這種功利性質很強的SNS,一旦最大目的達不成,就會變得無人問津。 是發展機遇期還是先天不足,中國職業社交網站的未來需要實踐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