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末,由IDG資本主辦、《創業邦》和SegmentFault協辦的IDG-校園創業大賽在清華大學舉行,搜狐CEO張朝陽,雕爺牛腩創始人雕爺在會中對與會創業者分享了自己在創業過程中的感悟,並與多位85後, 90後創業者共同探討創新與創業話題。
雕爺:用創業實現三重自由
其實我特別的低調,很少出來。 我剛才問李豐到底讓我講什麼,是攛掇大家輟學嘛? 沒有問題,這個事兒我也熟;我還會講一點方法論,我作為90前,純互聯網是不熟悉的,但是我喜歡把一些傳統行業跟互聯網嫁接,這個事兒我很熟。 拿阿芙精油來說,我們線下做的一般,但是我們進入互聯網迅速的把精油作為第一。 後來我無聊沒事兒幹,就做了雕爺牛腩,現在又打算做烤串,反正做了一大堆的東西。
一個人一生要解決三個問題,尤其在座的各位接下來一畢業馬上就會面臨解決三個重大的問題:第一個問題是財富的自由,靠打工解決財富自由很辛苦,清華畢業很容易拿到很好的職位,但是離財富自由還是有些差距。 大部分的高管解決了財富自由,還是沒有解決第二個自由就是時間的自由,上下班還是要打卡。 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高管行嗎? 第三個就是心靈自由。 很多人發現沒法解決疲憊生活中的英雄夢想。 所以創業就好在這裡,一旦上了軌道,財富自由可以解決,時間自由也可以,而且有了腰肩盤突出的自由。 我在初中輟學,但我覺得我是有用的人,我覺得我是挺牛逼的,所以解決心靈的自由,解決有意義的問題,對於創業而言可以實現這些夢想,創業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下面我們來談方法論的問題,其實當一件事情能夠被解釋清楚的時候,它將不再偉大。 我們可以研究一切古往今來的名畫,為什麼會成為名畫? 當這幅畫剛剛掛出來的時候,以前的方法論沒法解釋它,如果原有的方法論可以解釋它,那麼這個畫一定不會偉大。 如果成為一個偉大的畫,它要有一個前提,就是必須有一個偉大的起點,而偉大的起點必須充滿開放性,有無數的可能。
我們所知道的一個最著名的案例,IDG之前去投了騰訊,折磨了馬化騰一晚上問他你拿什麼賺錢,他說他真不知道,最後IDG說還是投吧,投了兩百萬美金。 後來IDG用兩千萬的美元,把股份賣掉了,當時他們開心的不得了。 現在,他們內部說了一句話,如果當時騰訊的20%股份沒有賣掉,後來投資的幾百個專案加在一起,都不如這一個賺得多。 一個偉大的起點,一個開放性的起點註定讓今天的人難以解釋,如果原有的方法論能夠把它解釋完畢,它就不是偉大的案例。
我的朋友,今夜特價酒店的任鑫剛剛創業的時候找我來聊天,那時候我剛剛研究牛腩。 他講了五分鐘全清楚了,我覺得這是一個絕頂聰明的好點子,他很高興,說得到我讚美,我說我壓根就沒讚美你。 它的最大問題用原有的方法論都能將專案解釋的一清二楚,它太清晰了,所以它不是一個開放的起點。 大家後來也看到了,最後用很少的錢賣給京東了。 所以你的專案實在是太清晰的是時候,是有問題的。 當你的專案誰都看不懂的時候,你去找市面上幾十家,上百家的投資,都認為你這個看不懂的時候,那很大可能你確實是不靠譜的。 但是每一個新時代最牛的案例永遠是在方法論上的革命,如果你的起點不夠開放,那麼你的未來永遠無法走到成功。
張朝陽:互聯網的競爭最為純粹
搜狐的故事比較悠久,我們95年底回國, 98年初推出搜狐,可以說搜狐的歷史也是中國互聯網的歷史。 我今天不想講搜狐的故事,現在中國經濟的發展,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經濟軟著陸。 一個國家的經濟要靠什麼? 我還是覺得要靠科學技術和創新。 那麼創新來自什麼,我最喜歡的一個詞是Competition(競爭),競爭帶來優秀。 我們改革開放了三四十年,我們對於創新的理解還不是特別到位,我們總是想通過籌畫投資和各種主觀的想法去上一些大專案,希望做好他們。 但是往往事實不斷的教育我們這樣是做不好的,尤其是政府投資做的一些事情根本做不好。 我們總是在犯這個錯誤,就是因為我們不懂這個道理。 互聯網就是最具競爭力的一個最純粹的領域。
為什麼互聯網行業能夠比較接近這個清純粹的競爭呢,在中國因為法制不完善,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我們做生意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很多資源,而這個資源一般是線性的。 比如你給批一塊地,我可以蓋餐館或者蓋樓,或者我可以開一個餐館或者連鎖開十個餐館。 但是互聯網的增長方式是非線性的,你有一個想法,你這個人又是比較偏向技術產品型的,又比較準確地把握住了使用者的特點和習慣,最後會產生爆炸性的成長,大量的客戶都到你這裡來。 這個增長是指數的增長,這個跟早期是不是有一塊地,是不是有銀行貸款關係不大。 根據線性資源的特點,比如開餐館或者開咖啡廳,你的可擴展資源非常有限,比如現在金融危機已經到了美國,導致非線性競爭增強,使得線性資源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我覺得互聯網是比較充分競爭的一個行業。 接近純粹的競爭產生了優秀的行業,所以競爭不止是壓力而且是一種選擇。 比如現在互聯網不斷地影響整體經濟,比如在媒體領域,現在大家獲取資訊的習慣、管道已經發生了很大改變。 從互聯網早期的入口網站,到現在大家基本上不用買報紙。 互聯網將會讓電視變得與你無關,所以會出現電視幾乎被視頻公司所取代,這種競爭是互聯網的競爭。 每個視頻網站的老總都有壓力,電視臺也有壓力,三十幾個台長為了升官,為了烏紗帽也是挖空心思把收視率做上去,有壓力,但是沒有選擇。 不管它的收視率是高還是低,現在他的台存在,五年以後它的台還是存在,這樣的競爭不是純粹的競爭,是一定的競爭。
我說的競爭是一種純粹的競爭,這種競爭不止是價格的競爭,品牌行銷的競爭,而是一種組織的競爭,如果不行就被幹掉了。 就好象游泳一樣,把一大批人放到海裡,最後有一批人上岸,這些人就是可以成功的人。 國際互聯網企業到中國來為什麼宣佈失敗,從早期的微軟到雅虎,到谷歌等等,基本上跨國公司到中國是失敗的。 很多人認為是對監管不熟悉,實際上當這些跨國公司到中國來做,他們一般是任命某一個高管來競爭,他們是讓一個科班出身的人找一個團隊,它的競爭對手是在街上拼打的武功高的人。 和互聯網公司競爭,真正是一個全方位從產品到技術到行銷,到你公司的文化和凝聚力和每天執行的細節,你這個組織是不是優秀,如果你不優秀最後就會被淘汰掉。 把互聯網這樣一種競爭的態勢向各個領域滲透,使得中國所有的領域引向互聯網的競爭。 中國經濟不能只靠投資拉動,競爭的回歸會產生了新的增長力,也會是中國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