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動互聯網飆網者:拔劍四顧心茫然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中國 中國 移動

仲介交易 SEO診斷淘寶客 站長團購 雲主機 技術大廳

中國移動互聯網領域,不乏業務模式的創新者,但尾隨創新者的,是更多的抄襲者。

雍忠瑋

中國的移動互聯網,仍處於亮點頻現的年月。 而所謂的蓬勃發展和興盛,在未來多年還將驚人地上演一個又一個傳奇。 但另一方面,和傳統互聯網一樣,抄襲者不僅會繼續存在,並且還會繼續向著寡頭們集中。

只有那些在巨頭互聯網公司尚未注意到,就已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公司,才有可能成長為新的大樹。 另一方面,傳統生態鏈的強者,並不一定就具有優勢。

運營商「衝浪」失利

8月19日,網易公司首席執行官丁磊帶著「易信」出現在公眾面前。 他說,「應該給使用者更多的選擇」。 整個業界都將IM工具「易信」的出現,視為針對騰訊公司「微信」的挑戰,對此,丁磊,以及投資「易信」的另一方中國電信,並未否認。

此時,騰訊公司的「微信」已推出兩年七個月了。

此前,中國三大運營商在即時通訊(IM)領域的嘗試,均以事實上的失敗告終。 而以微信為主力的OTT(OverThe Top,指繞過運營商發展資料類業務)類IM產品,已給三大運營商帶來集體性壓迫感。

中國移動早在2007年5月就推出的「飛信」業務,雖然在2010年曾達到2億使用者的規模,但隨著移動互聯網浪潮的到來,幾乎可以用「兵敗如山倒」來形容。 儘管中國移動在公開場合聲稱,飛信仍處於上升通道,「截至2012年底,飛信使用者接近三億,活躍使用者近9000萬」,但在集團內部,飛信業務發展不利的結論,早已做出。 2013年4月,中國移動決定,「重構飛信業務」。

與飛信活躍使用者尚未過億形成對照的是,2011年1月才推向市場的微信,活躍使用者數已高達2.358億,註冊使用者總量更是接近5億。 如果算上騰訊公司最為核心的IM產品QQ,總活躍使用者量高達8.185億,甚至已超過中國移動7.4億的手機使用者總量(以上均為2013年第二季度末資料)。

相對於中國移動,另外兩家運營商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在IM市場的嘗試,甚至可用「慘澹收場」來形容。 2011年8月5日,中國聯通推出「沃友」,目前,該產品在市場上幾乎已蹤影全無;同年10月27日,中國電信也發佈同類產品「翼聊」,該產品同樣以失敗告終。 而在發佈之初,中國電信、中國聯通還曾高舉「進軍移動互聯網融合通信領域」的旗幟。

面對移動互聯網時代,三大運營商所擁有的強大資源,幾乎全面失效。 部分原因產生于‘基因決定論’,更多原因則是‘門戶之見’導致三大運營商相互防範,卻將市場讓位於微信了。

移動互聯網市場的業務更新,甚至要比傳統互聯網還要快速。 運營商在新業務開拓和部署的過程中,完整的流程,和固有的電信級業務保障能力的思維,限定了其業務部署速度,不可能像互聯網公司那麼快速。 運營商既有的優勢,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不僅無法充分體現,反而可能成為負擔。 比如微信大面積宕機事件,在公眾看來,只不過是一個單點事件,也不會形成大面積的負面輿論,業務恢復後繼續使用就算完了;但如果是同樣的業務,運營商出現宕機,那麼就是嚴重的事故了。 這跟消費者對運營商和移動互聯網公司的心理預期不一樣有關。

不同運營商之間的「門戶之見」,也讓運營商所擁有的手機號碼天然優勢變成劣勢。 比如中國移動的飛信業務,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只為中國移動號碼提供註冊服務,並且直至如今,仍然不能實現從PC或用戶端向其他兩家運營商手機使用者發送免費短信。 對於互聯網乃至移動互聯網「開放」的事實性忽視,成為三大運營商IM業務發展失利的另一主要原因。

能改寫歷史的機會

中國電信最先做出嘗試,試圖通過和互聯網企業的聯姻,改寫移動互聯網歷史,但這一策略能夠成功的幾率,仍然值得懷疑。 中國電信擁有易信合資公司73%的股權,網易占股23%,同時擁有足夠的運營許可權,但挑戰同樣是嚴峻的,即便是短期目標,如果易信無法達到半年發展一億註冊使用者、活躍使用者5000萬的目標,合資公司又將向何種方向發展,目前仍為未可知。

網易首席執行官丁磊希望,通過易信改寫移動IM市場的現有格局,甚至提出要挑戰微信的壟斷。 但另一方面,未來有可能真正成為打破既有格局的,是否是易信,則為未可知。 或許,通過特定領域的方向性突破,能夠獲得比全面開戰更有成效的結果。

比如,更多利用LBS(LocationBased Service,基於位置的服務)、搭載IM平臺的陌陌,自2011年8月3日上線以來,短短兩年,使用者數量也已經突破5000萬;2010年底,雷軍借小米手機品牌上路的米聊, 也在今日突破4000萬使用者。

「專注某個特定優勢,或許更有可能在微信強大的通用性面前,獲得發展的空間。 」康華科技副總裁金輝是如此跟我說的。 康華科技致力於打造一個全新格局的移動醫療平臺,金輝表示,OTT、APP、IM、LBS的結合,給包括醫療在內的更多行業帶來了新的機遇。 在金輝看來,「這種機會不是傳統互聯網企業有能力全部吞下的,在未來五年內,在互聯網領域內有機會產生新的大公司,但模式跟從前肯定不一樣。 」

個人瞭解的資訊是,康華科技正在圖謀一個新的平臺「傷不起」,「傷不起的涵義其實很簡單,就是在醫療行業,希望病人或者說患者,不要在醫療過程中再出現二次傷害。 」但金輝以商業機密為由,拒絕就「傷不起」平臺做進一步的闡述。 但移動互聯網和IM的實現,一定會被考慮在內。 這是大部分公司都會表態的情況。

最近,國務院發佈《關於促進資訊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並提出到2015年資訊消費規模超過3.2萬億元的目標。 「資訊消費可以說是一個新的理念,在這個宏觀理念驅動下,必然是多個產業的進一步融合和整合,而ICT將扮演更為重要的作用。 」金輝說。 他舉例稱,在矽谷乃至全球已經成為熱點的特斯拉(Tesla)汽車,「必然會成為改寫歷史者之一」。 「Tesla不僅是ICT技術在最傳統的汽車行業的應用,更是對諸多產業的顛覆和重構,從汽車行業到雲計算,從能源行業到未來公路因此而生的轉變,將會是前所未有的巨變。 」金輝說,「根據中國互聯網發展的長期規律,這一創新在兩之內,也必然會影響和波及到國內ICT行業,而絕不只是Tesla幾個月後在國內上市的問題。 」

拔劍四顧心茫然

2013年3月15日,微軟宣佈關閉除中國(含臺灣地區)之外的全球MSN服務,並將其使用者整合至Skype,中國市場之外的IM之爭,基本告一段落。 而此時,中國的IM之爭,恰恰愈演愈烈、狼煙四起。

2013年4月30日,阿裡巴巴集團以5.86億美元,戰略入資新浪微博;而微博和微信之間的競爭,已經歷時年余。 隨後,微信開始治理公眾帳號,行銷帳號遭大範圍清洗,與之關聯較多的,則是淘寶商戶。

在這期間,微信收費傳言四起,中國移動被捲入這一傳聞中,而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則切中要害地表示,自身網路不會受到微信影響,也未考慮收費問題。 「創新」短暫讓位於不同生態圈明爭暗鬥所掀起的煙塵之中。

自8月9日開始,阿裡巴巴集團已強制凍結二維碼使用,並明確公告稱,將對使用二維碼的所有商戶進行處罰,此舉被視為阿裡巴巴集團驅使微信遠離自己的生態圈;業界諸多專家也認為,阿裡巴巴集團提出的安全性考慮,並不成立。

毫不誇張地說,無論是電信運營商,還是互聯網巨頭,雖然手握雄厚的資金、強大的產品、更豐富的資源,卻仍處於拔劍四顧心茫然、相互爭鬥無休止的階段。

而另一方面,和業務更為貼近的創新者們,不管是陌陌、米聊等IM工具,還是即將問世的「傷不起」平臺等,都心存被寡頭們盯上的擔憂。 同時,不僅運營商對移動互聯網心存憂慮,傳統互聯網巨頭,也同樣對移動互聯網心存忌諱。 尤其是業務橫跨傳統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大公司,相互之間已經因為生態圈的擴大,而掀起新一輪的爭鬥。

「在當前中國,能夠改寫社會經濟模式歷史的,最有可能的,仍然是互聯網公司,但並不一定就是現有的互聯網巨頭們。 」金輝說,「易信的意圖,是和微信進行全面對抗,而我們的意圖,是結合行業的創新,不僅和易信不同,和米聊、陌陌等也有所不同。 即便在中國,抄襲者的成功幾率也在降低,任何想要成功的企業,必須有自己獨一無二的特點。 」他說。

也正因如此,金輝認為,除非易信利用中國電信的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通常理解為網路電話業務)做足文章,否則成功的幾率將會很低。 在中國,因為政策的限制,目前在事實上擁有公眾VoIP業務資質的公司,僅限於三大運營商。

「在中國,最大的難點,並非創新,而是我們對待創新的觀點。 」金輝表示,「在美國,如果你做的專案是別人做的,想要拿到投資的難度極大,在中國恰恰相反,如果你做的專案是別人沒有做過的,你就拿不到投資。 」

注:本文首刊于正在大連召開的達沃斯論壇專刊上,出版稿有刪改,此處為原文。 歡迎關注通信新媒體網站「四季網」(網址:www.1234g.com)、公眾號「通信觀察」(ICTVIEW)。 聯繫作者本人,請加微信號:yzw5614052。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