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鴻禕曾經說過,馬化騰拿到了移動互聯網的第一張船票;馬化騰則說,自己拿到的還只是站票。 那麼,到底誰最有希望拿到中國移動互聯網的座票呢?
有個簡單的分析方法,就是統計一下國內各大應用商店裡面各種App的下載量,下得多必然是用得多。 在WebApp還沒有走向普及的今天,NativeApp也就代表了最為主流的應用。 雖然移動互聯網上的資訊還會繼續增長,可惜我們每個人每天的時間永遠只有24個小時,一秒不增,一秒不減。 那麼,多數使用者平均每天打開幾個APP? 分析機構Flurry的報告顯示,目前美國使用者平均每天打開的APP數量為7.9個。 中國的情況也大體如此。
如果從一個特別長的時間來看,又有多少APP會被多數人群經常使用呢? 以PC互聯網十多年的發展結果來看,最多也不會超過20個。 更多的App只能佔據移動互聯網的長尾,最後成為過客。 使用者的注意力有限,每一個細分的產品類別和每一個細分的領域,能夠做起來的APP其實也不過1-2個。
那麼,我們到底看哪個應用商店呢? 一方面是由於蘋果的AppStore沒有公開下載次數,另一方面安卓手機確實也已經成為國內智慧手機的絕對主體,老冀決定選擇國內市場份額最大的應用商店「安卓市場」和「91安卓助手」4月22日的下載量看一看。 雖然最近一段時間360和騰訊手機助手的下載量也漲得很猛,但是由於這兩家公司也做了大量的App,他們的應用商店中的資料不太適合用來比較。
老冀覺得,移動互聯網領域的App大致可以分為社交、音樂、視頻、圖片、遊戲、地圖導航、瀏覽器、資訊、手機安全、輸入法、應用市場、本地生活、電商、常用工具等等,當然可能還會有一些老冀現在還根本想不到的新類別。 這其中,輸入法作為純工具型APP,使用者關注甚少。 遊戲的週期太短,火得快死得也快,難以長期佔據使用者的心,因此老冀決定把這兩類App給砍掉了。 此外,搜尋引擎當然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移動互聯網應用,但是在手機上搜尋引擎幾乎天然地就會成為瀏覽器的一部分,或者是搜索框將瀏覽器整合進去,因而這裡也不做專門分類。 老冀能夠想到的也就這些,朋友們如果有興趣,也歡迎補充。
最後得到的結果如下表:
這麼一個領域接著另一個領域統計了一番,老冀發現手機使用者們最常用的,也就是上面列出來的26個App。 當然,26個還是太多,使用者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用那麼多的App。 這26個App當中,肯定會有一些App因為不適應競爭而掉隊,也會有少量新生力量擠進來。 經過優勝劣汰,在大部分時間裡被大多數人關注的APP恐怕也就剩下10個左右了。
如果我們將上述26個App按照下載量排序,就會得到這麼一張表:
這就看得更清楚了:騰訊的三款產品分別佔據了排行榜的第一、二、五名,馬化騰再說拿不到座票就說不過去了。 新浪微博的5億使用者中已經有75%的使用者通過移動終端登陸,最近又準備做移動開放平臺,只要不出現大的意外,應該也能拿到座票。 當然,排在第4位的UC也基本上算是勝券在握了。
其他巨頭確實還不敢說拿到了座票,因為App的下載量擺在那:360手機衛士排第8位,百度旗下的愛奇藝排第9位,百度地圖只排在第19位,淘寶排在第11位,有些的排名還不如天天動聽、酷狗和墨蹟天氣等創業公司的產品。
老冀覺得,目前已經擠入了前26名的App都有成為使用者最常用App、成就移動互聯網大平臺的可能。 不過,他們之間顯然還要經歷一場慘烈的廝殺。 未來誰能夠脫穎而出,要看誰的策略是否得當,是否足夠努力。 機會還是有的,就看他們能否抓住了。
(責任編輯:fuming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