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全國人民免費打車"的願望儘管美好,但現實是要更骨感的。 春節長假結束沒幾天,嘀嘀打車和快的打車的補貼力度「上下飄忽」。 而二者同台打擂的背後,是騰訊和阿裡巴巴兩大互聯網巨頭在移動支付地盤的介面之爭。 聯繫起阿裡巴巴近日宣佈將以11億美元整體收購高德地圖,BAT三巨頭即將燃爆移動互聯網。
嘀嘀與快的春節賠本賺吆喝 怎歎長假過後補貼政策多變
今年春節期間,嘀嘀打車和快的打車兩款軟體"攪動"了計程車運營市場的"深潭",上演了一場燒錢戰爭。 從雙方公開的資料來看,瞄準春節出行需求的檔期貼錢造勢,兩款打車軟體招攬使用者的目的確實達到了。
嘀嘀的官方資料稱:活動期間,嘀嘀打車使用者突破4000萬,較活動前增長了一倍;日均訂單為183萬單,2月7日即節後第一天達到峰值262萬單,微信支付訂單峰值過200萬單。 支付寶錢包的官方資料則透露:春節期間,全國各地用快的打車後用支付寶錢包付款的乘客超過了150萬人次。 大年初七傍晚17時左右,達到了每分鐘421筆,當天全國有30萬人次使用支付寶錢包付款打車。
"請全國人民免費打車"的願望儘管美好,但現實是要更骨感的。 春節長假結束沒幾天,嘀嘀打車即在2月10日宣佈補貼政策有變,乘客和司機所獲獎勵均改為每單5元,優惠力度一下減半。 幾天之後,快的打車也縮緊了面向司機的補貼政策,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和杭州市四座城市,司機所獲獎勵變為每單10元(每天5筆封頂);其他城市,司機所獲獎勵改為5元每單。
當這兩家打車軟體的相關政策幾經起伏變化,邁入3月份以來,補貼再次呈現降溫趨勢。
雄厚資本撐腰軟體同台打擂 "輻射圈"難波及三四線城市
眾所周知,嘀嘀和快的同台打擂的背後,是騰訊和阿裡巴巴兩大互聯網巨頭在移動支付地盤的介面之爭。
從投資情況而言,根據清科集團旗下私募通統計,嘀嘀和快的均接受過多輪投資:
嘀嘀打車:2012年,金沙江創投數百萬美元A輪投資;2013年,騰訊產業共贏基金數千萬美元B輪投資;3721.html">2014年,中信產業基金領投1億美元C輪投資。
快的打車:2013年動作頻頻,先後獲阿裡資本數百萬美元A輪投資、經緯中國B輪投資,同年還並購了大黃蜂打車。
背靠大樹好乘涼的資金支援令二者有了賺吆喝的本錢,卻尚不足以令它們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打車"神器"。 就打車軟體目前的普及程度來看,其使用人群多分佈于一二線城市,司機接單的回應速度也因地域和時段有所差異;到了三四線城市,由於各地打車市場的狀況更複雜多變,打車軟體的用武之地並不大。
貼錢補貼狂攬人氣≠大幅提高使用者粘性
春節期間,投資界小編使用上述打車軟體叫車,分別在商區和居住密集區下單,都較快的被距離較近的司機搶單。 但在小編坐車途中,恰逢大年初一上午,一單目的地為雍和宮且加了5元小費的單子被語音播報了幾遍仍無人理睬,司機笑稱,不是所有的單都有人搶。 問司機師傅這樣的單子為啥沒人接? 答曰:太堵!
此前有評論稱,打車軟體的出現和興起並不能改善交通擁堵,這一點倒提示了我們:因為怕堵、怕跑空,有些司機還是會挑活兒;因為種種原因,有些乘客則會"跑單"。 所以,不論是嘀嘀還是快的,靠貼錢補貼帶來的人氣並不能大幅提高使用者粘性,使用者滿意度也有待提高。
儘管與電召打車相比,打車軟體的功能和便捷度更符合都市人群的出行需要,但一旦補貼政策被徹底取消,對於乘客而言,或許只是在微信支付和支付寶錢包之間的抉擇。 對於司機而言,要靠什麼吸引他們每月額外花幾十元的流量費來使用軟體?
打車軟體成導火索:阿裡全資收購高德 BAT轉戰移動互聯網
就在嘀嘀打車轉而執行"減半"補貼政策的當天, 還有條新聞格外搶眼--阿裡巴巴2月10日晚宣佈將以11億美元整體收購高德地圖。
如果說打車軟體之爭可視作互聯網巨頭們爭奪移動支付入口的分戰場,那打上LBS屬性並給O2O服務帶來無限遐想的移動地圖之爭無疑是主戰場。 打車軟體市場的割據戰只在騰訊和阿裡巴巴兩家之間上演,移動地圖則是BAT三巨頭在移動互聯網領域的更大較量。
試想,如果打車APP從地球上消失,我們會不會不習慣? 有可能! 如果不能使用移動支付,或是沒了移動地圖和各種O2O軟體呢? 起碼對於使用智慧手機的龐大群體來說,會很不習慣! 只望曾經擁有在此處不適用,邁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必意味著群雄爭霸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