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關鍵點決定你的行銷成敗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網路行銷

Uber這個來自美國矽谷的打車應用App,于2009年誕生。 它希望為人們提供一種「即時叫車+專屬司機」的服務。 根據人們使用車輛的不同場景和不同城市,Uber把產品大致分為:Uber X(經濟型轎車)、Uber Black(高級轎車)等。 Uber的使命是:到世界所有主要城市,建立一套高效(efficient)、便捷(convenient)、優雅(elegant)的交通系統。


Uber自身並沒有任何車輛,但擅長整合各類資源。 在美國,Uber和計程車公司、汽車租賃公司甚至私人簽署合同,讓車主通過Uber接收訂單。

2014年7月,北京成為Uber進入的第100個城市。 這也宣告:Uber正式進入中國市場。 這不是「碰巧」,而是「刻意之舉」。 如今,Uber已擴張至世界的280多個城市,包括中國的9個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重慶、天津、杭州、武漢)。

Uber雖是打車應用的祖師爺,但在它正式進入中國前,中國本土已有了勢頭強勁的滴滴打車、快滴打車等。 「打車應用」牽涉了法律、法規及各種利益相關方。 本土的打車應用利用其天時地利人和,及背靠土豪公司的優勢,火速燒錢,來勢洶洶。 那麼,「外來客」Uber怎麼鋪設中國市場呢?

Uber幾乎沒有媒介購買的預算,無法靠砸廣告讓目標消費群獲得對品牌的快速認知。 它採用了其在全球各城市進行的、常規的 「打法」:跨界行銷。 即:和不同品牌合作,借「他山之石」,普及品牌認知度。

這是一種性價比較高的方式,能迅速獲取合作品牌的已有消費群。 但「跨界行銷」並不是越多越好,多了反而氾濫。 Uber的跨界行銷案例,有哪些啟示呢?

一、怎麼選擇跨界行銷的合作品牌?

這涉及各種因素,但不是僅憑感覺。 基本原則是:雙方要「氣質相投」。 如此,才能把控跨界行銷戰役的整體調性。

Uber在中國選擇的跨界行銷合作夥伴有:大家耳熟能詳的寶馬Mini,還有初創公司:維果清、倍輕鬆等。 (維果清:以純天然的排毒清體果蔬汁為本,宣導一種健康飲食的全新生活方式。 倍輕鬆:2015年2月14日,倍輕鬆將推出全球首款智慧按摩手套:握握WOWO智慧手套。 它的品牌使命是:還原本我,回歸自然。 )


這些品牌的共同之處是:在宣導一種不同于傳統的生活方式,有創新精神。

「氣質相投」的品牌進行跨界行銷,能減少和使用者的溝通成本。 在和使用者的互動過程中,彼此的受眾群交叉覆蓋,並產生品牌認同感及好感。

二、跨界行銷的本質:消費者參與的內容行銷

我們看到如今不少品牌進行跨界行銷時,往往是在社交媒體上「隔空喊話」,自娛自樂,把消費者晾在一邊。

但是,跨界行銷的本質是消費者參與的內容行銷。 它如同導演一場電影,有主題、有故事。 但是,和電影不同,故事的主角是「觀眾」,他們參與故事,而不是只看熱鬧。

案例:

Uber和媽媽網的合作:2014年9月1日,新生入園第一天,媽媽網專車送你去上幼稚園,跟拍寶貝第一次上學路上的故事!

「9月1日」對於將要進入幼稚園的小朋友和家長們,都是一個非常值得紀念的日子。 寶貝即將和家人分開8小時,邁入一個全新的環境。 爸爸、媽媽們的心情也是五味雜陳:擔心、焦慮、不舍......

Uber和媽媽網聯合舉辦了這個活動:上學、放學專車接送寶寶,攝影師全程跟拍攝影,記錄寶貝美好、珍貴的第一天。 Uber還表示:凡是符合報名條件,並按要求報名的網友,無論是否選中,都能獲得Uber提供的100元打車基金。

該活動獲得了很多媽媽的好評。 不少媽媽在活動主帖後跟貼留言。 如:「來了個高大上的奧迪車,很寬敞,真心不錯啊。 」 「給寶貝一個有意義的開學紀念。 」

這次活動讓當地的部分媽媽認識、體驗了Uber。 在媽媽今後需要專車的場景中(比如:寶寶生病、帶寶寶逛公園等),也會情不自禁地想起Uber。

Uber幾乎沒有媒介購買的費用。 在百度上搜索Uber中國,資訊單一,並不豐富。 甚至一些精彩的跨界行銷案例,也搜索不到。 Uber深圳的總經理羅崗表示,Uber在中國,完全走口碑傳播的行銷路線。 所以,Uber要把每次跨界行銷做成一次事件;做成一次極致的使用者體驗,讓使用者尖叫。

比如:在深圳,Uber和中國首屆新媒體藝術節合作,提供Uber專屬大巴,沿路接載乘客至藝術節現場;並在大巴上向乘客們提供頂級美髮師、美甲師、專業DJ的專享服務。 粉絲們還沒到藝術節,就已熱血沸騰。

在成都,Uber和寶馬Mini合作。 在成都市區三環內免費搭乘至目的地。 每輛Mini配備兩位專用輪班司機,還有Mini期刊、飲品、車內wifi和充電器等人性化產品。

所以,認識Uber的人很多是通過微信朋友圈裡,朋友的分享。 這些自發分享的內容大多是有故事、有體驗的。 不同于朋友圈裡分享滴滴打車的使用者,大多是實際利益的紅包。 (這是兩種行銷路線,沒有對錯之分。 兩種方式都是圍繞著使用者,分別基於品牌和銷售的溝通。 根據公司所處的不同階段及客觀條件,這兩種方法都是有效的。 )

總之,Uber的傳播策略更看重這樣一條迴圈鏈:跨界行銷事件—--高素質人(還稱不上意見領袖,但是認同Uber的品牌內涵,是其擁泵)的自發傳播——影響他們的小圈子——口碑傳播。

三、跨界行銷的難點:突破陳舊的形式

品牌方在進行跨界行銷時,易犯的通病是:走入獎品互贈的「超市模式」(商超裡常見的吸引顧客方式:買A商品,贈B商品)。 這樣,並沒有產生「1+1>2」的化學反應。

比如,在成都,Uber和藍光地產合作「百萬基金,接你回家」的跨界行銷活動,有點乏善可陳。

在藍光地產的8個銷售中心,每個市民可免費領取價值100元的Uber乘車優惠碼。 此外,成都市民參與Uber微信接力與微信互動,還可享受1000元路費補貼。

跨界行銷最讓行銷人興奮的就是創新力的無限發揮。 不可能每次跨界行銷都盡善盡美,但不要過於追求量。

四、跨界行銷的成功保障:公司的組織架構和文化

很多時候,跨界行銷就是在打一場短平快的戰役;特別是在社會化媒體時代。 品牌主們要反應迅速,抓住時機,雙方快速磨合。 但是,不少行銷人痛苦的是:由於公司自身體制原因,跨界行銷的雙方利益難以達成一致,或公司內部的重重顧慮及層層審批,讓跨界行銷幻滅了。

Uber之所以能在中國接二連三地推出各種跨界行銷戰役,和它的組織架構息息相關。 它遵循的原則是:去中心化、當地語系化。 除了美國的大本營,Uber在世界各國都沒有設總部,包括沒有中國「總部」。 Uber希望:每個城市就相當於一個創業公司。 要因地制宜。 只有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最懂該城市。 比如:廣州和深圳。 雖然高鐵的距離時間只有約1小時,但這兩個城市的人口構成等還是差異化明顯。

在每個城市里,Uber會組建一個完全雙語的管理團隊,這個團隊只有3、4個人。 這幾個人,是推動整個事業的核心,要讓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通過Uber連接更多「發現」。

Uber亞洲人才總監Aki Taha說:「你不僅僅是幾百個職員中的一個,你是在創立屬於自己的事業。 你知道你的城市,你知道哪一處交通困難。 作為局外人,我不會這麼懂你的城市。 」

Uber的管理團隊認為:創新不是簡單地想像,而是刪繁就簡,直擊本質。 每一座城市都是不可複製的,他們擁有不同的文化、街道、地圖、建築,但他們的共同點是:這一切都是關於人。 「這是我生活的城市,我在重新認識她。 」

五、把跨界行銷融入至商業戰略

Uber從不把自己僅定位於「連接司機和乘客」。 它是一種有關生活方式的品牌。

比如:「Uber雪糕日」活動

「Uber雪糕日」是Uber每年舉辦的一項全球性活動。 2014年7月,這項活動來到了深圳和廣州。 在這兩座城市里,多輛Uber 定制的雪糕車會駛向街頭。 使用者只需在Uber 的App應用程式裡選擇「雪糕」按鈕,離他們最近的雪糕車會儘快把雪糕送至指定地點,使用者最快可在幾分鐘內就能享用到雪糕。

「Uber雪糕日」的活動,讓我們看到Uber作為「生活方式和交通方式交匯點」的巨大潛力。 它的市場行銷活動已融入至公司的整體商業戰略。

但是,不少公司還是孤立地看待市場行銷活動。 慣性做法是:財務部門批了預算,市場行銷部門思考:怎麼用這筆預算?怎麼花出去這筆錢?怎麼有「好看的結項報告」?這種短視的行為往往讓行銷者陷入追求KPI的陷阱,只追求所謂的高聲量,卻忽視了最終品牌應該帶給使用者的是什麼? 品牌和使用者要建立一種什麼樣的關係?從Uber的跨界行銷案例中,我們看到:Uber和使用者的關係絕不僅是「乘客坐車」。

Uber 的CEO Travis曾這樣形容Uber與競爭對手的區別:Uber就是LV包,而其他的打車軟體就是個紙袋子。 在他眼中,Uber更是生活方式的呈現:Uber並不為所有人服務。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