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德·霍夫曼:社交網站成就矽谷「人脈之王」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霍夫曼 (新浪科技配圖) 這位看上去有點不修邊幅的斯坦福人已經成就了近年來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幾家網路公司——不論是10年前他創辦的LinkedIn,還是後來投資的社交遊戲開發商Zynga以及Facebook 舒時 霍夫曼的投資風格是廣撒網。 目前僅外界已知的IT行業專案就有80多個。 有人可能覺得這有點把企業當作白菜來買,不過如果仔細翻查霍夫曼的投資成果,會發現他的確有從砂堆中發現鑽石的能力 現年45歲的雷德·霍夫曼(Reid Hoffman)被譽為矽谷「人脈之王」。 雖然其貌不揚,但對於很多矽谷創業者來說,他是殿堂級人物。 如果只從外形上看,他也算得上是 「重量級」。 矽谷的同行評價他說,此人腰圍粗獷,頭髮常常很蓬亂,即便以矽谷的標準來看,他的衣著也上不了檯面。 外人似乎很難把霍夫曼這樣一個肥胖、一臉和氣的傢伙和那些西裝革履、滿目精明的風險投資家掛上鉤,但霍夫曼的確做到了專業投資者所達不到的境界。 這位看上去有點不修邊幅、已過不惑之年的斯坦福人,已經成就了近年來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幾家網路公司——不論是10年前他創辦的LinkedIn,還是後來投資的社交遊戲開發商Zynga以及Facebook。 從Paypal賺得第一桶金 在福布斯2012最佳創投人榜單上,39%的人至少擁有一個斯坦福大學的學位,而1988年和1996年斯坦福創業企業的收入占矽谷總收入的60%。 矽谷、斯坦福、創業、風投,已經盤根錯節地交織得不可分離。 而霍夫曼則將四者融于一身。 最初走出校門,他便進入蘋果電腦以及日本富士通做產品管理,其後,他又與人合辦了他的第一家公司——SocialNet.com,一個網上交友、約會網站。 在經營SocialNet的同時,霍夫曼還兼任了當時一家電子錢交易平臺運營商PayPal的董事會成員。 PayPal的創始人之一彼得·泰爾(Peter Thiel)是霍夫曼的大學同窗,兩人志趣相投但性格迥異。 泰爾是一名自由主義者,而在他眼裡,霍夫曼更像一名社會學家。 霍夫曼在SocialNet的成就遠不如他當時兼職的這家公司更讓人津津樂道。 不管怎麼說,霍夫曼的確利用到了他的SocialNet(社會關係),並最後正式加盟PayPal。 當後者在2002年被eBay(微博)斥資15億美元買下的時候,他已經升居PayPal的執行副總裁。 PayPal于2002年上市,霍夫曼搖身成為千萬富翁。 《紐約時報》採訪霍夫曼時,他自我爆料說,拿到第一桶金之後,泰爾購買了一輛法拉利跑車,他自己原本想買一輛奧迪,但最後只買了一輛謳歌(Acura),把大部分錢投入到矽谷第一家太陽能面板公司Nanosolar中。 他說:「我會考慮這些錢的價值。 如果我只有7.5萬美元,我是購買一輛豪華汽車,還是參與改變世界? 」 身形龐大的霍夫曼目前仍然駕駛著他的綠色謳歌,而Nanosolar已經成長為一家價值數十億美元的企業。 霍夫曼是否有改變世界的能力不好下斷語,但他在風險投資方面的眼光的確獨到。 LinkedIn大獲成功 在Ebay買入PayPal後不久,霍夫曼便和他人聯合創辦了LinkedIn,這是第一家商業領域裡的線上社交網路,于2003年正式啟動。 在2007年成為LinkedIn的主席及總裁之前,他一直任CEO一職。 和霍夫曼後來投資的Facebook不同,LinkedIn是面向商業客戶的社交網路公司。 它主要讓註冊使用者維護商業交往中認識並信任的連絡人,用中國人的話來說,就是「關係網」或是「人脈」(Connections)。 使用者可以邀請他認識的人成為「關係圈」的人。 LinkedIn帶有非凡的「交際」能力,在不到10年的時間,已在200多個國家擁有超過1.35億個使用者。 現在,平均每一秒鐘就有一個新會員加入LinkedIn。 有海外分析師把它歸類為求職招聘及建立工作人際網路的網站,物件同時包括消費者和企業使用者。 由於它提供「獵才解決方案」,為招聘人才的公司與求職者配對,因此可以賺取相關的服務費用。 業界分析師認為, LinkedIn的盈利模式更像是採用「軟體即服務」(software-as-a-service),即按客戶需求提供相關軟體,根據服務功能及內容收費,這與Facebook等消費者為主的社交網站不同。 從功能來看,它類似于客戶管理軟體供應商Salesforce、銷售網上人力資源管理軟體的SuccessFactors或提供網上會計程式的NetSuite。 簡而言之, LinkedIn不僅可以依靠廣告收益和網上服務,同時可以利用很多其他途徑賺錢。 例如在2010年,LinkedIn有56%的收入來自于主動尋找客戶的服務,僅44%收入來自網上銷售。 《福布斯》曾這樣對比LinkedIn和Facebook,使用者每月花在前者的時間是18分鐘;而後者達6.4小時。 但如果從收入來看,結果大相徑庭——LinkedIn平均從每位使用者處獲得1.3美元,而Facebook僅從使用者處獲得6.2美分,整整相差20倍。 在美林等國際投行的推動之下,LinkedIn終於在2011年5月19日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微博),成功集資3.5億美元,成為首家上市的大型社交網站。 LinkedIn原先定價僅為32美元,但受到熱捧後,一舉調高至45美元,結果開盤時卻躥升至83美元,首日收盤報94.25美元,較招股價上漲109.44%。 按當時收盤價計算,這家公司市值突破了89億美元,成為自Google上市以來最大規模的網路公司IPO。 持股量近20%的霍夫曼顯然也再次享受到了天使的賺錢快感。 廣撒網的風投家 霍夫曼努力把PayPal和LinkedIn的成功延續到其他互聯網企業上。 2010年,他受邀加盟有近40年曆史的元老級風投公司——格雷洛克合夥企業(Greylock Partners),管理一筆約2000萬美元的開發基金。 他的投資風格是廣撒網,當然目標仍然是以社交類網站為主。 他廣撒網到什麼地步? 目前僅外界已知的IT行業專案就有80多個。 有人可能會覺得他這麼多的天使專案有點把企業當作白菜來買。 不過如果仔細翻查霍夫曼的投資成果,就會發現,他的確有從砂堆中發現鑽石的能力。 最引人注目的例子便是Facebook。 其實早在Facebook第一次募資時,霍夫曼便已經加入,也正是他介紹Facebook創辦人馬克·紮克伯格與他的舊同窗彼得·泰爾見面,那次面談促成了泰爾對Facebook最早的50萬美元天使投資。 2004年,霍夫曼向Facebook投資了4萬美元。 如今,他和妻子共持有470萬股。 在Facebook之後,霍夫曼在社交遊戲公司Zynga上的投資也為外界所津津樂道。 這個公司成立于2007年6月,主要是開發一些網頁遊戲,併發布在Facebook及Myspace等社交網站上。 和在Facebook的投資一樣,霍夫曼本人早在Zynga第一輪融資的時候便已加入,同時還成為董事會成員。 Zynga在2011年上市招股書中透露,這家成立僅4年的公司獨立使用者已經達到1.48億,遍及166個國家和地區。 Zynga在LinkedIn上市後兩個月左右也進行了IPO,在今年3月,市值一度突破了108億美元。 霍夫曼的白菜名單中還有很多知名的網站,包括了Wikia、Permuto、SixApart、thesixtyone以及shopkick等。 由於幾乎所有前景廣闊的社交媒體初創公司的創立,霍夫曼都有參與。 難怪在《福布斯》2012年科技界「全球十大風險投資家排行榜」中,他躋身前三。 Related雷德·霍夫曼小檔案 舒時 霍夫曼骨子裡有改造社會的情結。 業界人士評價霍夫曼時說,他跟許多矽谷人不太相同,他最擅長之處不是技術和細節,而是戰略和在更廣泛的範圍內思考世界。 霍夫曼的這種社會學家情懷或許與他的家庭背景及成長經歷有關。 他出生在加利福尼亞的斯坦福,成長在伯克利。 據其父老霍夫曼回憶,霍夫曼早在孩童時代便表現出很強的專注力。 5歲時便能閱讀長篇小說《指環王》。 和其他小孩一樣,霍夫曼也沉迷于遊戲,但不同的是,他很小便開始思考遊戲的機制,甚至在12歲時便加入一家遊戲公司工作。 他喜歡思考這些遊戲與社交的關係,究竟它們通過什麼方式把人們聯繫在一起——這一問題目前仍是霍夫曼感興趣的話題。 而他創辦的第一個公司便是一個社交網站,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霍夫曼是名副其實天生的「交際」風險投資家。 1990年,23歲的霍夫曼從斯坦福大學畢業,他的專業是符號系統及認知科學(Symbolic Systems and Cognitive Science),這是專門研究電腦和人類智慧之間關係的學科。 1993年,他獲得牛津大學哲學碩士學位。 從學校畢業後,霍夫曼曾希望以學術影響社會,但不久他意識到,象牙塔是曲高和寡的代名詞。 要更大程度影響社會,應該成為一名企業家。 「我剛剛大學畢業的時候本打算去做一名教授及公共知識份子,探索‘我們是誰’以及‘我們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和建設怎樣的社會’? 但是,當我意識到學者研究成果的受眾可能只有五六十人的時候,我就想,我應該通過其他途徑更為廣泛地影響社會。 」他說。 基於這種理念,霍夫曼投身矽谷,做起了企業家。 事實證明,他轉型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