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5重構互聯網:瀏覽器將部分替代作業系統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互聯網
HTML5
瀏覽器可以部分替代作業系統,也會使得現在風光無限的軟體應用商店變得多餘,HTML5有可能重構互聯網的基礎格局 如日中天的蘋果公司一直是下一代WEB語言HTML5最堅定的支援者,如今正面臨新的強勁挑戰者。 6月有國外媒體稱,社交網站Facebook正在秘密開發基於下一代Web語言HTML5的應用專案,以擺脫蘋果公司APP Store對Facebook在移動領域的束縛。 去年初,在推出備受關注的平板電腦iPad時,蘋果公司堅持不支援Adobe公司旗下的網頁視頻播放軟體 Flash Player。 此前,蘋果公司的智慧手機iPhone推出時也不支援Adobe公司旗下這一軟體,CEO約伯斯的解釋是——Flash更適合PC,而不是手機。 2010年4月,約伯斯以一封長通道出了其中的原因,約伯斯堅信Flash是為PC和滑鼠時代而設的,現在已經不再是互聯網視頻流覽的必需,HTML5這樣的新標準才代表未來。 Flash Player是目前最流行的用於播放網路視頻的技術產品,Adobe公司CEO凱文·林奇說,全世界超過75%的網路視頻使用Flash Player。 而在中國市場,這一比例還要更高,甚至超過90%。 如果不用Adobe的Flash Player,我們將怎樣觀看網路視頻呢? 鑒於Flash Player目前龐大的存量市場,其被取代仍需時日。 林奇在聲明中稱,由於現在HTML5在不同瀏覽器中顯示效果不同,不相容將使使用者和內容創作者「重新回到歐洲中世紀」。 Adobe公司兩位創始人也公開表態指認,蘋果是想試圖控制整個互聯網。 在長信的最後,約伯斯說,也許Adobe未來應該側重于開發HTML5工具,而不是批評蘋果產品不支援Flash Player。 在《財經》記者的採訪中,受訪者都認為HTML5會是大勢所趨。 創新工廠創始合夥人汪華表示,互聯網新的發展才是推動變化的核心原因,HTML5則恰好滿足了新趨勢的需要。 蘋果與Adobe的爭鬥,只不過是HTML5已經引發和將要引發的互聯網戰爭的一角。 這場緩慢但是影響深遠的戰爭,將重構我們今天所看到的互聯網。 創新工廠創始人李開複說,當世界上有很多平臺時,小平臺將更受益于HTML5,而也正是因為多平臺的存在,HTML5才得以展現其跨平臺的價值。 HTML5能做什麼 互聯網上存在並流通著海量的資訊,當我們想要去訪問、流覽並且處理這些資訊的時候,我們需要借助網頁瀏覽器這樣的工具。 資訊發行者採用特定的規範來編寫所要傳播的資訊,形成網頁內容,而瀏覽器則根據統一的規範,來讀取、解釋並且展現這些資訊。 在互聯網的最早期,瀏覽器所展示的內容非常單調。 1982年,Tim Berners Lee為了使全世界各地的物理學家能夠方便進行合作研究,創建了HTML語言(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超文字標記語言)。 當時的HTML是以純文字格式為基礎的,其目的是為了對互聯網資訊進行結構化,包括標題、段落和清單等。 同樣是Tim Berners Lee,在1990年發明了第一個網頁瀏覽器World Wide Web。 這也正是「萬維網」的起源。 網頁編寫者通過HTML所設立的規範,將內容以及內容的格式寫入HTML檔,瀏覽器通過讀取這些內容和格式的資訊,以更加視覺化和優化的介面,展現在使用者面前。 因此,HTML語言所能夠實現的功能,決定了互聯網使用者通過瀏覽器所能夠看到的資訊。 隨著使用率的不斷提升,純文字顯然已經無法滿足需求。 1993年,Marc Andreessen在他的Mosaic瀏覽器中率先加入標記,首次在Web頁面上實現了圖片流覽。 後來,他創建了風靡一時的「Netscape」瀏覽器。 同樣是在1993年,Tim Berners Lee創建的HTML被互聯網工程工作小組(IETF)發佈為草案,逐漸成為國際通行標準,由互聯網聯盟(W3C)維護。 目前被最廣泛使用的HTML版本是1999年由W3C推薦的,版本號為4.01。 優視科技CEO俞永福說,互聯網上的內容主要為兩種,一種是網頁,另一種是應用,HTML4對於網頁的支援已經非常好了。 目前,優視科技旗下的手機瀏覽器UCWEB使用者超過2億。 1999年至今的12年間,互聯網發展突飛猛進,但12年中,HTML4的標準未曾修改過。 在這個過程中,指令碼語言JAVAscript和XHTML的發佈實現了功能增強。 但是,HTML4在對網路應用的支援方面,已然顯得落後。 2004年,網路超文字應用技術工作組(WHATWG)提出了HTML5的草案,其前身名為Web Application 1.0。 從這一名字可以清楚地看出,HTML5的提出是為了解決網路應用的需求。 2007年,這一草案為W3C接納,並成立了新的HTML工作團隊,2008年初,第一份正式草案公佈。 至今,七年時間已經過去,HTML5仍然還停留在草案階段。 負責編纂標準格式檔的谷歌代表Ian Hickson預計,可能要等到2012年才會推出「建議候選版」。 HTML4無法滿足需要,但HTML5遲遲沒有 推出。 為了解決互聯網新的需求,一大堆外掛程式(Plug-in)和擴展(Add-on)應運而生,其中的代表便是Adobe公司的Flash Player。 汪華說,最初設計Web的時候未曾想到Web會成為程式運行的平臺,所以後來的Flash Player補足了這個空間。 最初Flash Player是為了在網路頁面上展示動態廣告而設計開發的。 隨著需求的增長和Flash技術的擴展,Flash Player現在已然成了流覽互聯網不可或缺的一個外掛程式。 幾乎所有的網頁視頻都通過Flash Player進行播放,網頁遊戲的崛起與流行,也跟Flash Player所提供的技術支援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俞永福說,最早網路視頻的普及是通過安裝本地的用戶端來實現的,而Flash Player則使得可以直接通過瀏覽器觀看視頻。 以Flash Player為代表的外掛程式與擴展,提升了瀏覽器的能力,補足了HTML4所不能提供的功能。 但HTML5發佈之後,這些外掛程式可能難逃被拋棄的命運。 從HTML5草案中可以看出,大多數需要外掛程式和擴展來完成的功能,原生的HTML5語言已經能夠全部提供。 目前,Firefox、Chrome、Opera、Safari和IE等主流瀏覽器都已經開始支援HTML5。 使用這些瀏覽器,即便是不安裝Flash Player,仍然能夠觀看互聯網視頻。 前提是,這些互聯網視頻應用也支援HTML5。 國內的視頻網站優酷已開始支援HTML5,使用者使用iPhone或者iPad可以直接通過網頁觀看優酷上的視頻內容。 圖像功能的增強是HTML5的另一個亮點。 HTML5提供了基於JAVAscript的2D繪圖功能和基於WebGL的3D繪圖功能,而HTML4則僅能支援圖片和文字功能,這意味著HTML5可以實現良好的網頁遊戲功能,而不需要任何外掛程式或者擴展的説明。 汪華認為,Flash技術是建立在多年積累出來的開發框架、代碼庫以及開發工具之上的。 而Flash的開發者也已經形成規模與社群,能夠借助原先的代碼庫與開發工具進行更有效率的開發。 在這方面HTML5需要重新建設,也就意味著需要長時間的積累。 HTML5更激動人心的特性是其提供的Web資料存儲和離線資料存儲功能,更多的介面能讓瀏覽器具有更強的處理本地資料的能力。 這就使得瀏覽器可以部分代替作業系統。 草案中的HTML5,雖還未形成統一規範,但它展現出來的新功能,無疑將改變現存的互聯網形態。 這一改變,甚至可能是顛覆性的。 作業系統不再重要 統治PC作業系統數十年的微軟有可能被顛覆嗎? 瀏覽器似乎有可能完成顛覆微軟的「歷史使命」。 依賴于和Windows作業系統捆綁銷售的戰略,IE曾經一度在全球佔據超過九成的市場份額。 但到今天,根據Net Applications的最新統計資料,IE的全球市場份額已經降至55%。 搶走IE份額的,包括Mozilla公司的火狐瀏覽器(Firefox)、谷歌旗下的Chrome和蘋果公司的Safari。 隨著微軟在瀏覽器領域的節節敗退,甚至當年被微軟打敗的Marc Andreessen也準備開發新的瀏覽器,以期捲土重來。 對於微軟來說,瀏覽器份額丟失顯然並不是最致命的,真正核心的威脅在於,隨著IE風光不再,微軟有可能在接下來的互聯網時代面臨被架空的挑戰。 去年8月,《連線》雜誌刊登文章,稱「Web已死,Internet永生」,曾引發廣泛討論。 該文章認為,隨著iPhone和iPad日漸成為主流的終端,APP(應用)將讓瀏覽器的作用變得無足輕重,甚至逐漸消亡。 但是,《連線》未曾估量到的是HTML5在未來所發揮的重要影響。 隨著HTML5的推出與普及,瀏覽器的功能會更加強大,以至於強大到可能取代微軟王牌產品——作業系統Windows和辦公軟體Office的地步。 在HTML5出現之前,使用者為了能夠實現觀看互聯網視頻,需要在電腦作業系統中安裝視頻用戶端或者Flash Player外掛程式。 而在HTML5出現之後,主流瀏覽器都將能夠直接觀看互聯網視頻,而不需安裝任何其他的輔助軟體。 由於HTML5增強了圖像功能,大部分遊戲將能夠在瀏覽器中直接運行,而無需在作業系統中安裝用戶端。 大量遊戲將完全能夠直接運行在瀏覽器的平臺之上,不再需要借助于作業系統。 另外,HTML5提供了網路存儲與本機存放區功能。 基於瀏覽器的線上文檔產品將在很大程度上衝擊Office軟體的市場佔有率。 谷歌顯然早已經進行了佈局。 目前,谷歌的線上文檔產品已經積累了眾多使用者,隨著HTML5提供更強的文字處理能力和存儲能力,一般使用者將完全可以通過線上文檔滿足辦公需要。 俞永福認為,在可預期的將來,有必要安裝在PC作業系統之上的軟體無外乎是兩大類,一類是包括瀏覽器、安全軟體等的通用類基礎軟體,另一類則是要求比較高的遊戲,其他的程式都將逐步往瀏覽器搬遷。 這一過程已然開始,許多電腦使用者的作業系統之中,安裝軟體的數量與此前相比明顯減少,日常使用中所需要的功能,已可以輕鬆通過瀏覽器實現。 越少的軟體被安裝到作業系統中,也就意味著作業系統重要性的降低。 近期,谷歌推出了一款上網本產品:Chromebook。 這款上網本的開機時間僅需5秒鐘,進入系統之後,使用者所直觀接觸的介面是谷歌的Chrome瀏覽器。 使用者將通過瀏覽器完成所有以前需要在PC作業系統中完成的工作,包括文檔編輯、網頁流覽、聽音樂、看視頻乃至於玩遊戲,資料可以存儲在谷歌所提供的「雲計算」服務中,也可以存儲在本地。 使用Chromebook時,已經不需要再去關心作業系統功能設置,所有的工作幾乎都在瀏覽器中完成,這一切要歸功於HTML5。 麥肯錫的報告認為,HTML5將允許程式通過瀏覽器運行,瀏覽器將成為通用的計算平臺,使用者無需離開瀏覽器就能完成一切任務。 當作業系統變得不再重要的時候,微軟商業模式的基礎也將被動搖。 李開複說,這樣的過程不一定馬上徹底取代微軟的作業系統和辦公軟體產品,但即便只是1%,也在衝擊微軟的核心業務,隨著這一比例越滾越大,微軟面臨的威脅是丟失在個人使用者領域的龐大市場。 當然,這一前景目前僅僅是顯露了趨勢。 並且,微軟也在擁抱HTML5,在它新的作業系統Windows8之中,將全面支援HTML5技術。 但在這一過程中,微軟究竟能繼續佔有多大的統治力,則是對其最大的考驗。 軟體應用商店的壞消息 蘋果公司是HTML5的支援者,在最初構思iPhone手機的時候,約伯斯曾經設想過讓眾多的程式運行在瀏覽器上。 在iPhone最初的設計中,Safari瀏覽器的作用明顯比今天我們所見到的要大得多。 兩件事情阻礙了約伯斯的設想,首先是當時硬體性能上的限制,此外舊有的HTML語言以及諸多的外掛程式,使得瀏覽器運行程式的效率不高。 蘋果最終選擇以APP商店的形式解決了問題,開發者開發基於iOS作業系統的應用,以便讓應用的效率以及展現效果更好。 隨著iPhone、iPad的流行,基於作業系統開發的本地程式以及用於顯示、出售這些程式,APP商店擴展到了以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為代表的行動裝置的方方面面,並波及到了PC。 APP在移動計算裝置上的風靡,讓《連線》雜誌感歎瀏覽器不再重要。 HTML5能不能改變這一個進程? 俞永福預計,再過一年,APP的開發熱情就會下降。 當下風光無限的APP也有其天生的弊端。 對於普通的iPhone使用者來說,每部手機上平均安裝的APP數量達到數十個。 每個APP更新,使用者便需要通過應用商店對APP進行更新下載。 隨著APP安裝數量的增加,這一過程將變得不勝其煩,並且耗費網路流量。 此外,即使是想要完成一個特別簡單的功能,也仍舊需要從應用商店下載程式。 比如查詢天氣,對於瀏覽器來說,只是在搜尋引擎中輸入關鍵字的工作,但在智慧手機上則變成一個應用程式,而這樣的應用程式,許多使用者的使用頻率非常低。 互聯網的精髓是資訊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自由流通。 但目前的APP,卻因為自身進行封裝的原因,形成了資訊的孤島,應用之間的介面無法連通,導致APP完全不能像瀏覽器應用一樣,相互之間共用資訊。 在開發者層面,APP這種方式雖然解決了收費問題,但所帶來的麻煩也同樣巨大。 汪華對《財經》記者表示,應用商店對於開發者來說,喪失了良好的產品回饋和開發週期。 一個更新的版本,提交蘋果公司進行審核至少需要兩個星期,而使用者下載使用之後的回饋,則至少需要一個月才能到開發者手裡,「這對於許多互聯網公司來說是不可接受的」。 隨著移動計算裝置種類的增加,開發者需要針對各種不同的作業系統和機型進行適配開發,而這浪費了大量的資本與開發者精力。 就目前的作業系統來說,為消費者耳熟能詳的包括蘋果的iOS、谷歌的Android、RIM的Blackberry、諾基亞的Symbian、微軟的WP以及惠普的WebOS。 除非僅針對某一個特定的系統進行開發,否則類似于「瘋狂的小鳥」這樣的流行遊戲,就需要針對上述所有的系統開發不同的版本。 讓事情變得更糟的是,由於Android被大量行動裝置製造廠商所採用,不同的設備型號甚至都需要開發者對應用進行修正和適配。 磊友的創始人趙霏創業之前,在手機程式開發領域工作了近十年。 他說,開發並維護不同作業系統和不同機型上的應用,佔據的資金與精力投入,與開發一款新應用幾乎相同。 他認為,HTML5的出現,將彌補上述所有APP的缺陷,讓行動裝置的應用回到瀏覽器的平臺之上。 而基於瀏覽器開發並運行應用,也是谷歌在設計Chrome時候的概念。 去年底,Chrome應用商店中程式的數量就突破了1萬。 這些應用類似于iPhone的APP,最大的不同在於,iPhone的APP運行在作業系統中,而Chrome的應用則是基於瀏覽器的。 基於瀏覽器的應用,能夠實現自動更新,不需使用者自己進行升級。 由於HTML5的通用性,只要瀏覽器支援HTML5,就意味著使用HTML5開發的應用,可以在所有的作業系統和機型中運行。 這便是當年JAVA設計的初衷,「開發一次,到處可用」。 HTML5的通用性,打通了應用在不同作業系統和機型之間的障礙,形成了巨大的跨平臺優勢。 隨著行動裝置在硬體性能上的提升和瀏覽器效率的提高,基於瀏覽器開發的應用,其運行效率和展現效果,將很快追上基於作業系統的APP。 基於作業系統開發的APP的優勢逐漸減弱,蘋果在這一領域所構建的門檻也將被逐漸消磨。 開發者將不必關心開發的程式,針對的究竟是iOS還是Android,只需要針對HTML5進行開發。 行動裝置上搭載的瀏覽器,則將幾乎無差別地運行這些HTML5程式。 這是一個美好的未來。 汪華說,類似于蘋果行動裝置的APP缺陷已經非常明顯,而基於HTML5的瀏覽器應用,對於開發者來說,「是一條自由之路」。 一旦蘋果的APP Store中的應用不再具有數量和品質上的優勢,蘋果在行動裝置上目前壓倒性的優勢也將逐漸失去。 李開複說,如果HTML5普及開來的話,基於作業系統的APP的優勢會越來越不明顯,在產品豐富度、使用者體驗和跨領域內容共用方面將受到巨大衝擊。 「雖然很難在短期內死掉,但長期來看有可能。 」 如果這一切都成為現實,那麼蘋果的行動裝置產品重新回歸瀏覽器也並非不可能,畢竟在目前來說,蘋果的Safari是支援HTML5的最好的一款產品之一。 而且,蘋果也確實在這個方面感到了切實的壓力。 今年6月,有國外媒體稱,Facebook公司正在秘密開發一項名為「斯巴達」(Project Spartan)的HTML5應用專案,其目的便是為了擺脫蘋果的APP Store對Facebook在移動領域的束縛。 Facebook希望通過這個HTML5專案,推出自己的遊戲應用和專屬的應用程式買賣支付管道,而不是APP Store。 這對於蘋果來說,顯然不是一個好消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