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朋友透露,又有一家有點知名度的移動互聯網創業公司發生資金鏈斷裂,發不出工資,原因是預期目標沒有達到,VC不太想再投入資金。 沒有盈利模式,沒有收入,靠VC投錢養活,這種生存方式肯定是脆弱的。
前幾年移動互聯網剛興起時,二維碼、LBS、移動社交是打頭陣的三個創業領域,結果呢? 隨著傳統互聯網巨頭的加入,獨立的創業者們不好過了吧,好多都快OVER了。
我感覺下一個步後塵的領域會是獨立移動閱讀創業公司。 原因與以上的類似,傳統互聯網巨頭的加入,迅速把持了使用者、管道和品牌的優勢,給獨立移動閱讀APP留下的空間有限。 更關鍵的是,巨頭都有比較穩定的營收來源,能源源不斷為移動新業務提供資金支援,斷奶的可能性比較小。
前段時間,中美兩大創業導師李開複和布蘭克對話交流,都指出創業不要和大公司的專案重合;不應只看重產品,商業模式更重要。 而現在移動閱讀領域面對的不是回避的問題,而是在還沒成氣候時,大公司就主動貼了上來,「被」重合了。 而盈利模式呢? 各家可能都覺得有了海量規模使用者,盈利模式自然會有,至少可以做廣告。
被巨頭驅趕的移動閱讀
現在獨立的移動閱讀類產品(主要是APP),大體可分為三類:一是移動讀書類APP,如多看;二是資訊平臺類APP,如紮客、鮮果聯播;三是資訊聚合類APP,如今日頭條。
移動讀書類APP,從一開始就有強大的盛大文學、三大電信公司的移動閱讀基地、亞馬遜等巨頭壓著,後又有京東、當當等加入戰團,付費閱讀的盈利模式也早已存在,這早已是一片紅海! 多看能折騰出個多大的空間? 從現在的運營策略看,多看在朝類似豆瓣的數位出版平臺方向走,但這方面也面臨大公司的強大競爭壓力。
不管是叫媒體平臺,或者稱數位出版平臺,其實本質一樣,都是提供一個直接連接讀者和內容生產者的管道。 不僅僅是移動讀書類APP,資訊平臺類APP們也想通過這種模式盈利。 早在去年11月,鮮果聯播發布自運營平臺,稱把內容的運營和管理權交回內容版權方,實際上就是媒體平臺。 今年3月,紮客CEO李森和稱4月紮客將推「媒體平臺」。
微信推出公眾平臺以來,沒費多少力氣,就拉攏了一大幫傳統媒體、新媒體、專家、寫手的加入,還掀起了一波自媒體創業熱潮,讓公眾平臺熱鬧非凡、風光無限。 而與之相比,鮮果聯播的媒體平臺之發佈後再也沒啥動靜;多看的數位出版平臺倒有點氣候,但成績是在運營人員到處求爺爺告奶奶拉來的,我曾多次在微博上看到多看的運營人員在一些知名專家學者的微博裡留言拉人。
據說4月底,微博的媒體平臺也要上線,功能和微信的公眾平臺類似。 兩強「龍虎鬥」,屆時還有獨立移動閱讀APP們什麼事?
水往大海流,人隨熱鬧走! 做買賣吆喝,得找人多的地方! 做媒體平臺的道理也一樣,期望找到讀者的媒體或自媒體們,也就是資訊的賣主,當然會到人多的地方去開店、去擺攤、去吆喝! 因為那裡更容易找到資訊的買主,也就是讀者。 與微信、微博相比,多看、鮮果聯播、zaker們的優勢何在?
再來看類似「今日頭條」這樣資訊聚合類APP,競爭對手們也很明顯,新浪、搜狐、網易、騰訊等門戶的新聞類APP。 今日頭條們給使用者的閱讀體驗不錯,及閘戶新聞APP競爭或許有優勢,但面臨的最大風險是版權。 門戶早就與傳統媒體、網站等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係,再加上自己的博客平臺,他們的新聞類APP基本上不存在內容版權上的問題;且在版權購買方面,基本不會增加多少費用。 反觀今日頭條這樣的聚合類APP,不像媒體平臺路線的APP,可以和媒體談合作模式、廣告分成甚至合作推廣,資訊內容是分散地選自不同的媒體,通過分類組合或者智慧個人化推薦進行分發,談廣告分成和合作推廣,勢必都比較難操作, 可行的就是像門戶一樣通過付費購買解決版權問題,但成本會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