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經理世界:超越行銷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樂高品牌重獲新生是積極實踐行銷新理念的結果  在新的傳播環境下,消費者對品牌的質疑增加,對品牌的控制欲感到不安,此時如何重新獲得他們的信任?  作者:尼古拉·英德 馬伊肯·舒爾茨  不久之前,很多品牌還是萬眾矚目。 它們看起來充滿力量,風光無限。 任何令人不快的真相都被光鮮的包裝和單向度的、喧囂的行銷活動掩蓋了起來。 現如今,隨著組織變得更加透明,人們可以看到隱藏在外表下面的東西,開始對行銷說辭以懷疑的目光加以審視。 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減弱了,質疑增加了,同時品牌的控制欲也會讓他們感到不安。 這給很多品牌帶來了挑戰,因為它們還沒有準備好應對更大的開放度帶來的挑戰。 但是,那些最具創新性的公司已經意識到人們的觀念發生了怎樣的轉變,並且正在對自己的品牌戰略進行相應的調整——有些公司徹底重新設計了品牌戰略。  過去,行銷部門把公司生產的產品打扮得光鮮靚麗,讓它們吸引消費者。 但是行銷者正在逐步放棄傳統的廣告,轉而把重點放在與消費者直接溝通上。 甚至,許多有見地的組織完全放棄了通過溝通來樹立品牌,而是借助于戰略、文化和更廣泛的利益相關者的參與來樹立品牌。 它們意識到,樹立品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不能僅僅依靠行銷部門或公關部門。 樹立品牌是一個參與式過程,涉及整個組織,每一位員工都對這個過程負有責任。 例如總部位於荷蘭的金融集團Rabobank,其業務遍及48個國家,有近6萬名員工,服務的客戶達到950萬人。 它會採用傳統媒體與客戶溝通,但是它也意識到,自己的優勢在於和客戶的緊密聯繫,要建立自己的品牌,主要依靠員工與客戶的日常接觸。 正是通過客戶和員工之間(線上的和線下的)持續對話,公司的品牌才得以不斷壯大。 就連公司新總部大樓的訪客制度也反映了這個理念:任何得到認可的人都可以在整棟大樓裡暢通無阻。  同樣,丹麥的玩具公司樂高集團(Lego Group)認識到,公司的品牌並不是行銷部門創造的,而是靠整個組織與客戶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互動來打造,他們是組織所處的社區的一部分。 和其他許多組織一樣,樂高開展業務也需要控制自己的智慧財產權。 公司通過市場調查來瞭解消費者的看法,根據得到的資訊開發創新產品,開展行銷溝通活動來樹立品牌。 但是,隨著電腦遊戲日益普及,樂高公司也急於適應這種新的市場趨勢和機遇。 結果,這個品牌變得越來越離題萬里,人們都搞不懂這個品牌究竟代表的是什麼,員工也心存疑惑,無法為消費者提供可信任的消費體驗。  樂高品牌的復興不是行銷部門的傑作,而是2004年履職的新CEO見斯托普(J?rgen Vig Knudstorp)身先士卒地與各關鍵利益相關者密切對話的成果。 他認識到,消費者會使用和改變樂高公司擁有智慧財產權的產品,有時候甚至會侵犯公司的智慧財產權,但是這不會對公司的品牌造成威脅,而是給品牌帶來新的含義。 樂高公司之所以能吸引各方利益相關者參與到品牌建設的過程之中,秘訣之一就是利用品牌建設過程出現的一些小機遇:給消費者「做駭客的權利」;邀請一小部分熱心的消費者到總部和設計師一起想新點子 ;新任CEO還應邀向品牌社群講述這個品牌的內涵。 諸如此類的小小的開放措施後來都給公司帶來了重要的啟示。 公司為熱情的消費者提供了積極參與的機會,從而開拓了一條管道,獲得豐富的創新思想,也使樂高品牌再一次充滿活力。  品牌建設的新角色  樂高集團是一個有趣的開放創新的例子,但是還不止于此。 這個例子說明我們對於品牌的思維方式有了一個重要的轉變,並且指明瞭一個截然不同的未來——在這個未來世界中,所有利益相關者都要參與品牌打造的過程,管理者必須摒棄控制品牌的想法,接受變幻莫測的世界,通過與他人的對話來建立品牌。 而這需要開放和信任。  雖然我們可能會說,品牌的本質就是信任。 但是實際上,信任往往缺位。 組織既不信任消費者,也不信任員工。 就像福山在《信任》(Francis Fukuyama, Trust: The Social Virtues and the Creation of Prosperity, 1995)一書中指出的那樣,「認為系統中不存在信任」,這顯著增加了某些 行業和社會的經營成本。 而如果希望產生信任,組織就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觀察和監督人們的所作所為。 組織給員工很多限制,由於不受信任,員工的反應要麼是想辦法規避規則和程式,要麼只說管理者愛聽的話,這都會損害品牌的傳播。  面對消費者時,也存在類似的狀況。 許多組織不是讓消費者自由參與,而是假設購買它們的產品和服務的人不值得信任。 毫不奇怪,這是相互的。 市場調研公司揚雅(Young & Rubicam)發現,消費者認為值得信賴的品牌所占的比例,從1997年的52%,銳減到2008年的22%。  但是,怎樣才能建立信任呢? 這需要時間,讓對方感覺到你是信守承諾的。 這意味著不再花費過多的精力來告訴人們,你的品牌有多麼偉大,而是要言之有物。 這需要開誠佈公。 有些企業已經在這麼做了。 戶外運動服公司巴塔哥尼亞(Patagonia)就非常信任自己的員工和客戶,因為它明白,所有的利益相關者都與品牌的形象有關。 而且,公司也鼓勵這些利益相關者參與關於組織的公開對話。 巴塔哥尼亞公司負責行銷和公關的副總裁BonDurant說,巴塔哥尼亞在員工和客戶心目中品牌形象的基礎就是忠誠。 他說,忠誠的文化有助於打破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的壁壘,並把品牌與客戶聯繫在一起。 另一個例子是荷蘭的保險公司 Interpolis。 該公司決定,不向客戶要收據,不質疑他們的索賠要求,直接信任他們。 Interpolis的前董事會執行主席Piet van Schijndel(他現在是銀行的執行董事之一)說,公司「必須放棄‘不信任’和‘規則’為基礎的舊觀念。 相反,我們把重點放在了員工間的信任,與客戶之間的信任以及管理層與員工之間的信任上。 」結果,不僅運營效率提高了,而且客戶索賠的次數也降低了。  品牌管理者不應該過分依賴花言巧語來說服人,而是應該努力信任周圍的人,並積極參與品牌對話的過程,扶植品牌社群,並在組織內部分享從這些對話中獲得的知識。 足球勁旅巴賽隆納俱樂部,就實踐了這一準則。 這家由17萬名會員共同所有的俱樂部非常鼓勵互動。 首席執行官Joan Oliver i Fontanet說,由誰來管理俱樂部,球隊怎麼踢球,都是通過和會員對話決定的。 這個俱樂部的口號是「不僅僅是俱樂部」(més que un club),有一種強烈的社群感和參與感。 這裡品牌建設已經不僅僅局限于行銷,而是滲透進整個組織的肌體,反映在組織與外界的聯繫上。 如果能夠將品牌重新置放,讓品牌看起來實實在在,值得信任,將有助於把組織與消費者和其他利益相關群體聯繫在一起。  重獲信任的五項必要措施  隨著品牌打造由行銷溝通驅動,逐步轉向整個組織的參與式的方法,管理者必須瞭解某些新規則,還必須意識到某些新的困境和挑戰。  1.內容,而不是溝通。 如果想與消費者建立關係,重要的是你生產什麼,以及你提供產品的方式。 廣告可能很吸引人,媒體宣傳可能很到位,設計可能很令人振奮;但是最重要的是你所做的事情的本質。 媒體變得越來越分散,服務也變得更加重要,所以企業與消費者互動的方式以及提供產品和服務的方式,將對消費者的感知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2.注意你的語言。 行銷溝通中過去慣常採用的那些誇張說法已經越來越不見效了。 有了Facebook、YouTube和博客,我們都可以成為創作者,所以我們對那些試圖說服我們的語言更加心知肚明。 我們越來越能夠透過組織的表像看到事實,所以組織必須更加透明。  3.放手。 品牌不是管理者可以控制的東西。 管理品牌要靠員工,也越來越依靠消費者。 長久以來,管理者和策劃人一直沉迷于這樣一種想法,即行銷計畫是可以在真空中制定和實施的,但是我們這個全民媒體化世界的現實是,品牌是由一群不同的人創造出來的。  4.開放。 讓品牌能夠開放地受他人影響,是一個日益迫切的需要。 將來,傾聽、吸收和分享將成為一個品牌經理必需的技能。 過去,企業對外界的感知來自市場調查;但是現在,品牌是共同創造的產物,所以在確定產品和服務的時候,以及確定品牌傳播方式的時候,消費者都可以直接參與。 其中最重要的轉變是,產品消費者不再被視為被動接受的物件,而是創新和價值創造的源泉。  5.儘管去做。 就像耐克那句著名的口號所說的那樣,事情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敗,要接受這一點。 要從廣泛的實踐學習,然後放手去嘗試。 雖然出現了新的品牌建設方法,但是組織並不需要全盤改變自己的行事方式。 重要的是去嘗試;去實驗開放,並體會怎樣把組織的文化和戰略與消費者聯繫起來。  機遇與困境  品牌的世界變化得非常快。 過去的品牌經理生活在一個結構化的、看似可預測的世界裡,他們現在必須應對新現實:失去權力、必須不斷地適應新情況以及信任他人。 這樣一個嶄新的世界充滿了自由,但是管理者必須面對一些新挑戰:透明度加大帶來與利益相關者更多的互動;共同創造的新模式增加了創意,也受到保守派粉絲的抵制;更多的對話則可能會削弱品牌的一貫性。  這些挑戰都沒有簡單易行的應對方案,但是我們應該注意Joan Oliver i Fontanet的觀點。 他說,品牌打造就像踢足球一樣,也是一門藝術,靠的是直覺以及隨時適應環境變化的意願。 當你對品牌的內涵一清二楚,並且形成了自己做事的風格,事情要容易得多。 這樣,隨著品牌在各種不確定的局面之間轉移,你就可以在一個相對固定的框架內鼓勵實驗和探索。 這種新的自由可以給品牌注入活力,讓品牌不斷創新和創造真正的價值。  (作者Nicholas Ind 是奧斯陸管理學院助理教授。 Majken Schultz是哥本哈根商學院管理學教授。 本文選自《戰略與經營》季刊,由博斯公司授權刊登。 廉曉紅翻譯)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