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的「消費者」可謂千變萬化,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消費者是由希望滿足他們需求的欲望而驅動的現實和潛在群體構成」。 市場之所以啟動是因為產品或服務迎合了消費者需求並滿足了他們的欲望。 例如80後、90後消費者他們追求自我、個性以及獨立的生活方式,在獲得產品功能層面的基本利益外,更希望能夠獲得一種審美體驗、快樂感覺,特別是消費中生活品味和社會地位等象徵意義。 所以當今在行銷中要學會從不同角度觀察消費者變化,從而找到有效的行銷策略。
國外市場行銷學書中有這樣一個流傳故事,說明了角度不同,結論大相徑庭:一個人看到「島上的人都不穿鞋子,這裡沒有市場」,另一個人則驚呼道:天哪! 島上的人都不穿鞋子,市場實在太龐大了! 這其中,事物本身沒有變化,唯一改變的就是我們對於事物的看法,即角度。 事實上,由於缺乏角度意識,一些人並沒有意識到技術發明僅僅只是典型的產品範疇,不少人將新發明與新需求之間劃等號,而實際上,技術發明與技術應用(滿足消費者需求)是兩回事。 如同工業社會之于蒸汽技術發明一樣,創造需求並且賺得盆滿缽滿的人並非蒸汽機技術的發明人而是使用蒸汽技術的鐵路公司。 今天阿裡巴巴的成功也一樣,網路技術並不是阿裡巴巴之長,但將網路技術與市場需求(消費者)結合併發揮到極致是阿裡巴巴成功的關鍵。 事實上,當知識成為了人人皆知的常識時,所謂「創新」90% 以上都是來自與眾不同的思維方式或不同的角度認識世界。
說到這裡也讓我想起多年前在給一家企業做市場分析評估時就發現,有關調查公司做得調查認為各類女士美容化妝品目標消費者普遍都是:收入豐厚、時間充裕、知識豐富、頭腦聰明的職業女性或家境豐裕、天真可愛、無憂無慮、 追求完美的青春少女等等,顯然這樣的調查對企業來說行銷意義是有限的,並沒有抓到消費者對這類產品的本質。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錯誤,原因就是市場調查人員從主觀願望出發,沒有學習從不同角度觀察消費者變化,洞察消費者需求。 記住:角度不是一種知識,而是一種思維方式。
行銷人都知道,80後、90後有超前消費意識,花錢沒有節制,掙多少花多少,很少考慮為將來而儲蓄,敢於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 但這一現象如何體現在80後、90後的一些具體產品上的消費心理上,這一點在小汽車銷售上表現的較為明顯。 如今小汽車已經十分普及,但不少行銷人至今也沒有認識到想要購車的消費者變化,不少人認為只要是貴的,一定好賣。 但如果我們從今天消費者(80後、90後)的眼睛來看,汽車就變成了形狀或顏色的同義字,形狀越是符合當下的特色,汽車產品越暢銷,這就是這幾年SUV流行的道理。 同樣顏色越是當下的流行色,汽車越是受到消費者青睞。 可見小汽車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就是外形設計如何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
同樣蘋果為什麼能戰勝移動通訊的幾個強大對手其本質就是思維方式的創新。 假如移動通訊僅僅為了生活品質改善(如通話功能),那麼我們會選擇諾基亞而不是iPhone。 雖然我們幾乎說不清楚,究竟是移動互聯網成就了iPhone,還是iPhone迎合了移動互聯網? 但有一點是事實就是:iPhone確實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可以不受時間、地點限制通過手機上網來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要。
移動互聯網時代最大的特點,就是消費者節點和觸點的分散,這種分散也意味著大市場的瓦解,或者大眾市場的式微。 在移動互聯下消費者處於一個精眾行銷的時代,為什麼這樣說,因為移動互聯網時代消費者越來越追求的不是「大眾趨同」,而是「小眾自我」,每個人在移動互聯時代都有自己的小世界, 最簡單最直觀的來看就是連每個人手機上的APP應用都有差異。 我們講的長尾市場就是移動互聯網讓個體的消費價值釋放出來,每個人都在尋找自我的差異,而移動互聯網的各類應用和介面,則讓消費者在尋找自我差異的過程中,重新聚合成了新的族群。 所以針對80後、90後行銷一定要學會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內容行銷、人文行銷、朋友圈行銷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內容就是廣告,廣告就是內容」已經成為現實。
面對80後、90後消費者變化,行銷策略與行銷思維的重心要轉移到消費者怎麼買的思路上來,而怎麼買的重心是消費者的體驗與分享。 所以當下消費者口號不再是滿意或不滿意,而是喜歡或不喜歡——前者代表著顧客對於產品品質或價格的滿意度,後者才代表著消費者生活方式的獨立主張。 當消費者根據個人喜好或不喜歡選擇產品時,也就是生活方式的世界裡,意味著兩件事的發生:製造上,企業從大規模生產轉向大規模定制;創造上,企業越是極端,越是創造新需求以適應精眾行銷。 工業經濟時代靠的是規模經濟,流水線和批量生產,但在移動互聯經濟的形態上面,經營者要更多去關注一些個人化產品,關注于更加精細化的亞文化的挖掘,以及更加精緻化的文化細分,找到新的商業成長機會。 移動互聯把一切都去中心化,新的認同、新的文化聚合、新的族群才是移動互聯時代值得企業關注的變化,社群商業尤其是依託于亞文化的社群商業有著巨大的價值。 記住:每天去微博上看一看,關注一下微信上又有什麼新的連結,朋友圈又有什麼新的議題,這裡可能存在著巨大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