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新聞用戶端今日宣佈使用者破億,四大門戶終於再次聚集在了同一個話題之下。 自微信使用者破三億馬化騰拋出「船票論」之後,網易旗下有道詞典在幾周前宣佈移動端使用者破三億,並在內部戲稱「這是拿到船票了嘛」;而如今搜狐新聞用戶端也以類似的語態拿使用者量暗示船票。 再加上新浪微博,四大門戶終於在門戶之爭、微博之爭後又湊了一桌「船票之爭」的麻將。
搜狐集團和新聞用戶端的市場員工在4月24日一大早興致勃勃地開始聯繫媒體,通發了這樣一則消息:搜狐新聞用戶端使用者破億,瞄準微博微信發佈「全媒體平臺」。 並使用了這樣的描述:「搜狐新聞用戶端已經成為新浪微博、騰訊微信之後的移動互聯網第三平臺」。
是不是擁有億級使用者,就算是拿到了「船票」呢?沒有什麼權威的結論能夠解答這個問題。 但顯然網易有道是這樣認為的,而現在,搜狐雖然沒有明說,也暗中在向這個論調靠近。 在此前關於搜狐用新聞用戶端PK微博微信的解讀中,對搜狐的策略已經分析得很清楚了。 目前使用者破億的階段性成功,似乎此路前途大好。
於是,新浪、搜狐、網易、騰訊又一次湊了一桌麻將。 從門戶之爭到微博之爭再到如今的船票之爭。 有人不禁要問:為什麼總是這四家?
起步于第一波中文互聯網潮流給了新浪、搜狐、網易、騰訊四家與其他互聯網企業完全不同的氣質和思維。 2000年前後的第一次互聯網泡沫時期,雖然騰訊還沒有發展門戶業務,但其IM也走到了賣掉的邊緣。 此後的SP業務大冒進時四家也是人人有份;再往後是2006年前後的門戶廣告對掐時期,騰訊正式推出騰訊網把這場麻將攪得更加風生水起。 之後是泛SNS進而進化到微博的時代,這個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 而現在,移動互聯網爆發之時四大門戶還在「吃碰杠」。
同在移動互聯網舞臺上的大腕,比如百度與阿裡,卻似乎從來沒有參與這局麻將。 究竟是什麼力量把四大門戶緊緊捆在一起捆了十五年呢?
說得好聽一些,是抉擇力。 換個粗俗的詞,是賭技。
馮大輝的微信公共帳號「小道消息」昨天推送了一篇題為《錯的離譜》的消息。 其中提到這樣一段話:「大致分析了一下我所認識的技術牛人,從他們工作到現在,積累下足夠物質財富的往往並不是技術最牛的那些人,當然也不是那些最善鑽營的人,而是那些更會做選擇的人。 選擇,有的時候甚至比能力還重要。 」
四大門戶的發展證明了這個觀點是對的。 新浪、搜狐、網易、騰訊與其他互聯網公司的不同之處在于,他們經歷了中文互聯網歷史上的幾乎每一次「選擇」。 幸運的是,他們都在大方向上選對了。 雖然也許在不同的專案上互有強弱,但稱其為「賭技四強」授之無愧。
在移動互聯網上的船票爭奪,亦是帶有賭性的選擇結果。
在類twitter產品遍地冒泡時(飯否、騰訊滔滔也算風生水起一時)新浪選擇了傾其門戶全部資源來發展一個「媒體化」的微博,把其他所有微博形態產品的增量吃掉了;在騰訊苦於立足于傳統通信行業的多項無線業務增長停滯時, 選擇了無心插柳的微信作為「先遣部隊」;網易有道在2008年發佈品牌時原本是要切分搜索市場的蛋糕,但詞典工具在移動端的需求暴增時迅速選擇了基於詞典來展開移動互聯網產品體系;而搜狐,在相對後發的情況下同時嘗試多個方向, 最終找到了一個其他三家並沒有充分重視的領域成全了自己。
也許有心人會發現,微博產品四家都有、IM工具四家都有(搜狐綁定在其白社會產品中)、搜索和翻譯工具四家都有、新聞用戶端更是每家都有好幾個。 這並不能說明四大門戶多麼愛玩「佈局」,而是麻將桌上的一種習慣——除了謀劃自己「胡」哪幾張牌,還得算計上下家的牌面。 這種博弈習慣,已經植根在四家的商業策略深處了。
誠然,百度和阿裡也同樣擁有這些業務。 但說他們並不在四家的牌桌上,是因為他們並沒有參與這種算計。 3Q大戰的時候新浪會乘勢推廣UC,搜狐會停下微博的研發轉投IM工具,但阿裡旺旺可不會趁機打廣告——甚至於,阿裡已經開發了一個類似微信的「微淘」,但並沒有興趣參與這四家間的直接比拼。
四大門戶之間的遊戲還會繼續進展下去,有趣的是,彼此的切磋已經成為了促使互相發展的動力之一。 這種小圈子生態,在其他互聯網公司之間並不得見。
看上去,當前正是一個相對平靜的摸牌階段。 騰訊還在和運營商你來我往;搜狐發動各個地方性傳統媒體;新浪在折騰行銷大號;網易除了遊戲和豬肉之外,剛剛起步在移動端與企業與機構的合作。 不過這種平靜不會持續太久了。 四家自恃船票在手,在移動端的你來我往很快就要開始——
無所不能微信正在努力打通騰訊的企業服務體系;搜狐新聞用戶端更快一些,從傳統媒體和他們的廣告主下手,拉攏機構和企業已經有一陣了;新浪微博早過了第一波的勁,正在榨取企業行銷的二次價值;網易也許要慢一些, 不過有道開放公眾帳號是個強烈的信號。
對移動端企業服務的大戰,眼看快要到了——用馬化騰的「船票論」來解讀,這才是從站臺票到船票的關鍵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