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消息,有人把現在中國的移動互聯網與十年前的PC互聯網相提並論。 的確,在.com泡沫瘋狂膨脹時,那景象和現在的移動互聯網如出一轍——人人都想上馬做產品,他們瘋狂招聘員工,不惜代價把使用者數做大,卻「暫時不考慮盈利問題」。
移動互聯網時代洗牌的一刻將於何時到來? 到那時,又有什麼樣的團隊可以成功突圍?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幾乎每一個應用開發者都會急著給你介紹,自己的應用又有了哪個細微的新改進,有什麼特色功能是別人不具備的,這將對使用者體驗帶來怎樣革命性的變化......
在剛剛結束的2011中國移動開發者大會上,只要一路走來,必然會留下這樣的觀感。
的確,不管是查找特價酒店的「酒店達人」,還是查找身邊廁所的「噢粑粑」;不管是圖像增強的「3D觀景窗」,還是專業藥品目錄「用藥助手」,現在的移動互聯網應用,在產品理念、形態和體驗上,真可謂突飛猛進。
在論壇上,大公司和小團隊的設計師們分享著各自的經驗,似乎前端的細心程度也關乎公司形象;在微博上,官方帳號們發佈著各自應用的最新好玩用法,以及用該款應用實現的或感人或搞笑的真實故事。 他們用實際行動演繹了一本書的名字:《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產品經理的隊伍裡,有前產品經理、前大學生、前退伍軍人、前編輯、還有前程式師和前設計師。
Weico是新浪微博上最具人氣的協力廠商用戶端之一。 上架一年來,使用者300萬,日活躍使用者50萬。 這款應用出自專門做使用者介面設計的老牌團隊eico Design,他們將Weico的最大優勢概括為「Made by eico」,意思是:因為這是設計師們自己做的,使用者體驗當然好。
因此,UI設計師和程式師顯得更加急缺,何況產品經理們還將面對PC互聯網的SNS、遊戲、電商團隊們對人力的拼搶。 「月薪8-12k(千)」、「月薪7-15k」、「年薪12-30w(萬)」這樣的數位隨處可見。
搶人之急迫可以由下面的例子看出端倪。 一家遊戲開發商在威鋒網的外包論壇發了個帖子,招iPhone研發工程師,月薪7000-10000元;兩天后重新發了一遍,要求完全不變,月薪改成了5000-8000元。 他們過於著急,對自己可負擔的薪資估計過高,只好又重新修正。
不過這次最惹眼的准產品經理,是一位和尚。 北京海澱區某寺的一位年輕和尚身披袈裟走進了本屆移動開發者大會的會場。 他在第一天接受採訪時說,將要做一款弘揚佛法的移動終端。 因為引來太多關注,網易科技第二天遇到他的時候,他只說自己是「過來學習的」。
瘋狂比拼使用者數
在改進產品的同時,這些應用也一刻不停的尋找出現在使用者面前的各種機會。
海豚瀏覽器的開發者,百納資訊CEO楊永智就曾告訴網易科技,他們在國內必須一家一家的和Android應用商店談判,國內商店大大小小70余家,他們已經談完了40多家。 他覺得不管是應用商店,還是ROM打包,現在都已經進入了「戰國時代」。
移動開發者大會上,一個展位展出一款教孩子記單詞的Android程式。 當被問及現在已經有了多少使用者,回答是:「30萬。 」負責人頓了一下。 和其他應用相比,這個數位已經很是保守。 同樣是幼教領域的Rye Studio在iOS平臺下載量8月超過了200萬。
緊接著,他旁邊的一位女士開始介紹一款10年前研製的幼兒學習機,售價1400元。 「孩子很小,如果給他們買iPad,他們容易沉迷。 」女士如此介紹,她身旁那個記單詞應用的海報仍在眼前。 「沉迷」的和「不沉迷」的,都是他們的業務範圍。 「不沉迷」的還可小有盈餘,而「沉迷」的還要花錢換取市場上的排名。
「無論app還是安卓市場,使用者基數都是排在第一位(需要考慮)的」,藍港CEO王峰向網易科技這樣講述花錢「沖榜」的重要性。 「圈內」普遍認為高排名可以帶來更多的下載量,進而增加收入。 不管是靠預裝,還是靠有獎安裝,現在成熟的產業鏈使得使用者數也成了明碼標價的商品。
使用者數不僅讓中小開發者瘋狂,還成為大公司互掐的直接導火線。 引發UC優視籌備起訴騰訊的直接原因,就是UC認為騰訊在使用者數位上造假。 UC顯然認為自己十分痛苦。 它在聲明中表示,一旦合作夥伴認為使用者數被超越,他們就會被「挖角」,以至可以「置UC于死地」。
「我們還要繼續提高使用者量,現在還遠遠不夠。 」劉煜華是北京騰瑞萬里資訊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這家公司開發的車載導航應用「導航犬」已經坐擁1900萬使用者。 但是他覺得還應該再多點:隔壁高德地圖剛剛宣佈他們的使用者數達到3000萬。
這種一有機會就比拼使用者數的行為,已經有了大躍進時代的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