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不同聯盟與組合的絞殺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互聯網
孫永傑 就當微軟在其Build 2011開發者大會上展示Windows 8的同一天,昔日在PC領域的重量級合作夥伴英特爾在其同樣重要的資訊技術峰會上與谷歌聯手,即雙方共同優化用於英特爾低能耗Atom(淩動) 處理器產品系列的未來版本的Android系統,這意味著Android平臺的未來版本將支援英特爾技術及其架構。 由於微軟的Windows已經確認支援ARM架構,英特爾和微軟雙方在幾乎同一時間宣佈各自利好彼此對手的做法令人充滿遐想。 業內清楚,在PC領域順風順水的Wintel在移動互聯網市場的境遇卻是大相徑庭。 在這個領域它們分別遭受了ARM和谷歌Android的阻擊。 而這兩個廠商,或者說ARM+Android的組合佔據了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大部分市場份額。 其實蘋果的iPhone和iPad的晶片也是基於ARM架構的,這樣來看,在移動互聯網市場,晶片是ARM的天下,而系統則由谷歌Android和蘋果iOS包攬。 由於蘋果已經形成自己的封閉生態系統,其他廠商很難與之合作,所以英特爾選擇谷歌的Android,微軟支援ARM架構,借助ARM和谷歌Android在該市場的優勢地位進入和發展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至此人們看到的是在移動互聯網市場將會出現ARM+Android、ARM+Windows、Android+X86和Wintel的組合或者陣營。 從目前來看,ARM+Android佔有絕對領先的優勢,英特爾支援谷歌的Android未來將直面的就是這個組合。 這樣一來,谷歌的Android作業系統就要同時為兩個截然不同的架構做優化,先不說谷歌是否有這個能力,究竟能優化到什麼程度,尤其是對於Android+X86的組合,通過所謂的優化, 之前X86相對於ARM架構功耗的軟肋可以通過優化解決嗎? 如果能解決,到底能解決多少? 畢竟優化只是一種輔助性的技術手段,所謂打鐵還需自身硬,X86與ARM本身的對決才是關鍵。 從這個意義上看,英特爾與谷歌的結盟對於英特爾來說有些治標不治本的意味。 不過對於谷歌來說倒是一件有利無弊的好事,畢竟又多了一個架構支援自己的Android,而這個合作夥伴又是自己最大對手的合作夥伴,何樂而不為。 這樣看來,英特爾與谷歌的牽手,反而將英特爾置於與ARM競爭更直接的位置,同樣的系統,英特爾要創造出比ARM+Android更好的體驗,至少是與之相同的體驗,否則很難從中搶得市場。 同樣,對於ARM+Windows的組合,也會有些疑慮。 與英特爾一樣,微軟也是希望通過支援移動互聯網最大的晶片架構進入移動互聯網市場。 但在此前,微軟的Windows Phone不是一直支援ARM架構嗎? 但實際證明,自Android加入進來後,其表現一直低迷。 雖說Windows和Windows Phone存在不同,但至少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架構與系統間配合的效率及體驗,尤其是與ARM+Android的組合相比。 雖然微軟希望借此一統PC、智慧手機、平板電腦,但關鍵是ARM+Windows的組合就一定可以勝過目前微軟的ARM+Windows Phone的組和嗎? 加之與英特爾一樣,微軟的Windows要同時支援兩個不同的架構,究竟誰優誰劣? 總之,不確定的因素太多。 最後,再看下近乎于瓦解的Wintel。 從目前看,Wintel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幾乎毫無建樹。 但從微軟在Build 2011開發者大會上向開發者贈送的基於Windows8的三星平板電腦看,其晶片仍然採用英特爾的i5。 如此一來,我們看到了Wintel的配置要遠高於目前的平板電腦。 這似乎又讓業內看到了Wintel可能會在移動互聯網市場重現的跡象。 那麼未來隨著英特爾晶片技術的發展,例如22納米技術的採用,英特爾和微軟是否仍會以Wintel聯盟的形式參與這場移動互聯網的絞殺呢? 畢竟Wintel的組合是被PC市場證明最有效率和競爭力的組合。 綜上所述,當前的移動互聯網正處在混戰之中,究竟哪個組合最終可以勝出,現在定論還為時尚早,畢竟移動互聯網之爭才剛剛開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