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觸到了創新的「天花板」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仲介交易 SEO診斷 淘寶客 雲主機 技術大廳

  

移動互聯網創業的衰竭速度和其興起速度來得幾乎同樣迅速,來自矽谷的風險投資人Peter Thiel認為美國的創新已經陷入泥潭,他曾在PC互聯網時代創辦了PayPal,並在四年時間裡創造出了15億美元的估值並成功出售給eBay ,也曾成Facebook的第一位外部投資人,最終得到了超過2萬倍的回報神話,而在移動互聯網行業,除了Instagram之外,他沒有發現任何一起足以震動業界的投資案例。

作為美國科技行業的一面鏡子,中國移動互聯網領域也出現了同樣的問題,即市場上越來越鮮有優秀得讓人眼前一亮的產品誕生。 極客公園的跟蹤資料也顯示,移動互聯網領域的熱潮已經有所回落——「2012年上半年移動互聯網的新生應用數量比去年下滑了30%以上,移動互聯網內的投資數位也有了大幅度的縮減」。 換句話說,2012年以來,除了微信等少數佼佼者,還有哪一款移動產品真的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或是PC上無法實現的功能?

當一個市場缺乏了百花齊放的格局,我們亦有理由認定,它的創新陷入了緩慢甚至是停滯期,並拉低了好的產品的出生率。

接下來,我們可以談談原因。

一、環境進化停止

就像大氣中的含氧比例能夠決定昆蟲體積大小,作為產品紮根的土壤,移動互聯網的整體大環境正在變得穩定而缺乏變革。 iOS 6、Android 4.2都是亮點匱乏、更像是在日常進程中過渡換代的平臺,Windows Phone也沒有超出人們的預期,對於移動互聯網的開發者和創業團隊而言,系統平臺這一環境的資源潛力已經被挖掘殆盡,沒有了想像空間。 打開App Store等應用商店的分類功能表的下載Top 10就能看到,移動互聯網領域已經完成了第一輪圈地運動(除了遊戲等特殊種類的產品之外),後入者除了推出同質化的產品,然後在運營和服務上試圖提供更優越的體驗之外, 已經沒有太多的競爭辦法。

這讓移動互聯網的新產品一個比一個眼熟,也一個比一個平凡。

二、變現能力不足

美國科技媒體Business Insider今年年初那份著名的的《移動互聯網的未來》報告顯示,在移動終端上網使用者超過桌面終端上網使用者的如今,移動互聯網的商業化仍然遠落後桌面互聯網,數位廣告對於移動端的投入也少之甚少, 這給移動互聯網的創業團隊極大的生存壓力。 桌面時代講流量為王,後來演變成為使用者為王,但是到了手機和平板電腦上,移動產品的盈利管道一時驟減,這也導致創業者依賴投資的局面產生,除了遊戲產業之外,很少有移動產品能夠達到自給自足的理想狀態,更別說探索出成熟的商業模式了。

這讓移動互聯網的新產品大都「窮得只剩使用者」了。

三、App孤島效應凸顯

移動互聯網產品多以本地App形式存在,而App是典型的「孤島」,你可以在桌面互聯網裡從一個網站跳轉到另一個網站,但是很難在移動互聯網裡從一個App移動到另一個App。 不同的App相互之間的連結以及共振都具備天然的屏障,這使移動互聯網缺少跨公司的合作,而缺少合作,就讓創業者容易陷入拍腦袋的困局,扼殺了創新機制。 我們還能夠從App產品推廣方式的乏力上看到孤島效應帶來的惡果——除了「刷榜」之外,App產品幾乎沒有其他管道進行推廣,「不下載就無法體驗」使各個App成為了浮在空中的孤島,「二維碼」也是因此而被拿出來作為中轉站的銜接工具 ,然而始終有種多此一舉的味道。

這讓移動互聯網的新產品往往都在孤軍奮戰。

四、卡位代替競爭

當桌面互聯網的大鱷也開始進入移動互聯網,迅速的將藍海擠成紅海,而卡位戰略往往成為了大鱷們的首選。 所謂卡位,指的是我並不對移動互聯網抱懷憧憬和想像,只是因為這塊市場將成大器,所以我需要在這裡也建立壁壘,轉移和保留優勢。 卡位戰略會給創業型團隊帶來擠壓,並且被迫接受一套並不科學的規則——比如新浪官方推出的App微友,就以「圖元級的臨摹手法」照搬了同類型App陌陌的部分功能,並且迫使後者不得不加快版本更迭的速度來做區隔。 Facebook也曾試圖收購照片分享應用Snapchat不成而索性抄襲了後者的核心功能,十二天之內就複製推出了自家的應用Poke,24小時即登頂App Store排行榜第一,即使遭到媒體炮轟「毫無道德」, Facebook也頗有點「你又奈我如何」的氣魄。

這讓移動互聯網的新產品在面對傳統互聯網巨頭的卡位時多少有點有心無力。

或許,移動互聯網還需要更大的顛覆,才能啟動創新的生長,Google Glass想像力十足,虛擬實境、NFC、Html 5等技術也都前途遠大,有了技術的革新和普及,依附在上面的移動產品才會擁有更加豐富的可能性。 移動互聯網可能也將迎來傳統互聯網曾經經歷過的泡沫階段,只有等到泡沫消散,我們才能看到留下來的真正的好產品。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