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屏融合的全網行銷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媒體 全網行銷 這些 傳統媒體

幾張大網已經在鋪開,這些網已經不僅僅是我們所說的互聯網,另外還有傳統媒體、傳統銷售管道、網路銷售管道(電商)、移動互聯網也構建成幾張大網,這幾張大網在新技術的發展下,開始出現了融合,這種趨勢越來越明顯, 也越來越廣泛地被電商企業和一小部分商家融合應用,形成了多屏融合的全網行銷。

這裡的「屏」並不單單指螢幕,還包括報紙、雜誌、戶外媒體等。 先來看看報紙和雜誌,這兩類在上一個10年的強勢的媒體在智慧手機不斷普及的情況下,開始成為了弱勢媒體,但是擁有強大資源和採編能力的它們在中國並不甘於就這樣落後下去, 它們對於能讓自己起死回生的新技術關注和運用程度在許多時候遠遠高於所謂的新媒體公司,而且接受程度也很高,創新能力在不斷加強。

就像二維碼、短網址在報紙、雜誌的運用就越來越廣泛,還有報紙、雜誌本身的APP開發、推廣也比許多品牌商家執行得更快,這些或許是媒體的敏銳度決定,同時也來自于新媒體的激烈競爭。 除了報紙和雜誌媒體,戶外媒體也面臨同樣的情況,畢竟品牌商家的廣告費用總是向目標使用者傾斜,當有更多的使用者花更長的時間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時候,這些媒體就需要進行變革,一方面是向新媒體的優勢學習, 一方面是根據自身的媒體屬性進行創新。

新媒體具有使用者的資料分析能力、廣告投放流量評估和預測、真實即時的廣告效果監測這三方面的優勢是傳統媒體一直想做、在做卻一直受限於傳統媒體屬性沒有做好的,畢竟有多少閱讀率、通過廣告達成什麼效果、 有哪些使用者在什麼時候看了這些廣告,在報紙、雜誌、戶外媒體很難獲取,所以才有品牌商在傳統媒體發出廣告費有一半不知道浪費到哪裡的無奈! 而如果與電子商務、二維碼技術結合之後,這些傳統媒體逐步具備了獲得使用者和進一步分析廣告效果的可能,如果再接合移動互聯網,那麼這種可能會被放大, 廣告主在資料的支援下和媒體的融合中更願意付出更多的廣告成本來促進品牌的建立和銷售的增長。

電視和廣播似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有一種聲音認為這兩種媒介最終會消失或者改變其模式,特別是未來iTV的出現或將徹底改變電視臺現有的機制,或者成為內容輸出方,或者成為內容的召集人, 這些都使得電視臺現在的媒體地位出現極大的挑戰,但是電視臺在網路視頻領域並沒有把握機會,基本上從現在的格局看,已經完全喪失了成為新視頻媒體平臺的機會,或許在移動互聯網還有一線生機,但是電視臺和廣播的體制還是讓人捏了一把汗, 他們想要融合到電腦屏、手機屏難度顯然比前面提到的報紙、雜誌和戶外大得多。

電腦屏(互聯網)、手機屏(移動互聯網)之間的融合是順理成章情理之中的事情,而向傳統媒體領域滲透也已經開始,像B2C公司的許多DM宣傳手冊已經有雜誌化的傾向,許多品牌商如果有在這些手冊上出現,還有交納2000~ 10000元不等的費用;還有像淘寶出品的《賣家》行業雜誌,僅通過淘寶平臺的發行量已經相當於許多省級的雜誌;另外是新媒體產生的內容也為新的傳統媒體發展提供了更低成本的內容和推廣方式,像微博的出現, 許多個人願意將自己的微博讓傳統的紙質媒體轉載(當然也存在智慧財產權保護不健全導致許多傳統媒體無償引用這些內容而無需付費),這些更新更快,觀點更加真實的新傳統媒體再結合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以及電商平臺,擁有了更多忠誠的使用者。

再者就是管道的媒體化,線下的零售管道專賣店已有先例,店裡擁有海報、視頻廣告、DM等,只是因為傳統管道的位置有限,所以廣告的收入占比非常小,也很難被重視。 但是線上的管道廣告位理論上是無限的,加上競價排名技術線上上管道的靈活結合和運用,使得廣告收入占比遠遠高於線下(根據2011年的資料顯示,淘寶、淘寶商城的廣告收入超過90億,僅次於百度和騰訊), 管道媒體化在網路的表現非常明顯,那麼管道行銷就比線下管道顯得更為重要。 而傳統的SEM、BBS/SNS、EDM、短信等網路行銷手段如果要實現精准和更大價值,也必須與電商管道、APP應用、微博進行融合,這些體系都構建了更為複雜的行銷系統,全網行銷的雛形已經顯現。

在多屏不斷融合的趨勢下,作為品牌企業,內部需要進行新的調整和變革以適應這種融合,將全網行銷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一方面不要再讓自己浪費那一半的廣告費,一方面則是提升對新使用者獲取的能力和對老使用者的維護能力, 同時具備更強的使用者分析和管理能力,銷售預測和通過全網行銷提升品牌地位。

不過這一切聽起來似乎要花很多的錢,全網行銷會不會不是一個香餑餑的餡餅,而是一個更為燒錢的陷阱? 事實上是不是如此呢? 如何利用這個多屏融合來進行全網行銷,使得廣告投放更有效率和更加節省成本呢? 帶著這些疑問,讓我們進入下面的章節《移動互聯網主導的全網行銷》和《單點突破行銷趨動全網行銷》。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