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會行銷的團隊被偏愛。 這是互聯網時代創業的潛規則。 看著人家的高估值和高知名度的時候,除了羡慕嫉妒恨,多多少少還應該看出點門道,怎樣不會死,怎樣得永生。
五年前,我們用驗光車上門配眼鏡的概念去融資,見了無數個投資商,被眾VC貶笑的一文不值。 五年後,雕爺靠著超牛的「2VC思維」搞了個美甲車上門美甲,號稱估值10個億,雷同模式的嘟嘟美甲嘲笑老雕好為人師,還總用軟文黑他們。 然後挑食的火鍋送上門、叫個鴨子的送鴨子上門、社區101的最後一公里送貨上門...... 都贏得了一片掌聲和VC白花花的銀子。 作為中國最早的上門服務O2O專案之一,我的同事們每每看到這些,就會酸溜溜的說我們才是鼻祖,只是生不逢時,要不然早就IPO了。 而我每逢聽到這樣的話只能笑笑。
其實並不是我們生不逢時,也不是早些年VC不識貨,而是每個創業企業的基因不同,所以看起來的形象也不一樣,招人喜愛的程度自然更不同。 比如強于傳播的河狸家,一出生看起來就像只鸚鵡,長得漂亮還能說會道,當然招人喜歡。 再比如叫個鴨子,句句文案沒節操,就算你不想正眼看他,也忍不住乘人不注意的時候偷窺一眼。 投資商也是人,他們看不懂想不透你所在的行業的產品應該是什麼樣的,技術應該是什麼樣的,但是「熱鬧」誰都會看,哪兒熱鬧往哪兒鑽不是人之常情嗎?而此「熱鬧」指的便是「行銷」。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會行銷的團隊被偏愛。 這是互聯網時代創業的潛規則。 看著人家的高估值和高知名度的時候,除了羡慕嫉妒恨,多多少少還應該看出點門道,怎樣不會死,怎樣得永生。
第一宗死:不自戀,死!
我特別喜歡朋友圈那些喜歡自拍的帥哥靚妹,不管長的有多醜,總能找到一個角度拍出來是最美的秀給別人,從而引來無數搭訕和YY。 當然,我喜歡的不是他們的照片,而是她的精神。
明星因為有了造型師,所以她們的臉是沒有死角的,但是作為平凡老百姓來說,可能處處是死角,那怎麼辦?只能試,不斷的試,直到發現那極少數的「活角」。 這是什麼在支撐她們在沒有任何造型專業知識的情況下不斷的試呢?我認為這種精神叫做「自戀」。
初創團隊通常都是瘸子或者獨眼龍,沒有上來就完美的。 但是這並不妨礙創業者自戀。 既然自以為自己很美,那就要大膽的秀,使勁的秀,沒底線的秀。 如果秀都不敢秀,那說明自戀段位還是不夠高。 只有秀了,才能知道自己哪裡是死角,才能很快速的找到自己那為數不多的「活角」。 這就好比長得醜才要不斷的自拍和發朋友圈,當贊的人多了,搭訕的人多了,那說明你差不多找到自己最靚的那個角度了。 依靠這個角度,你才能集聚更多的人氣。
要知道,在互聯網時代創業,沒有人氣就是沒有流量。 沒有流量,那就是死!
第二宗死:只會哭,死!
話說會哭的孩子有奶吃,但是只會哭的孩子也會餓死。 因為吃奶的勁兒都被你用去哭了。
自戀段位越來越高,秀的人氣高漲,接下來咋辦?該見面了!要知道,用「秀」得來的人氣都是在YY,而YY你的人最終目的是見(shang)面(ni)。 很多童鞋要說了,我長得醜,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好的自拍角度秀出了那麼高的人氣,如果見面,不是全都露餡兒了嗎?俗話說「見光死」。 是啊,許許多多的創業專案都是死在了這一環節,在人氣爆棚突然公諸于眾的時候,便是死期。 因為,之前把所有的力氣全都花在了秀上,卻不知道出場時應該怎麼捯飭自己。 於是見光死了。
俗話說,沒有醜女人,只有懶女人。 其實秀的目的除了集聚人氣,更更...... 更重要的是發現自己「醜」的地方,然後快速尋找方案去彌補。 說的透徹點就是創業團隊應該把大部分精力花在尋找方案彌補自身產品的不足上。 突然有一天,你隨手拍幾張照片,甚至不用美圖就能夠發朋友圈的時候,就可以閃亮登場了。
第三宗死:守節操,死!
閃亮登場前的秀是一場灰姑娘的公主秀,知道自己醜,所以午夜12點之前必須回家。 而閃亮登場後的秀是一個公主的親民秀,外貌和氣質已經基本具備,那麼如果還是像在宮裡那樣端著,最後一定會被唾沫星子淹死。 狗血的電視劇已經不止一次的這樣教導我們。 所以,產品一旦發佈,創業團隊就要徹底拋棄節操,和使用者打成一片。
馬雲、雷軍為什麼繞世界到處演講?劉強東為啥公開自己大叔與萌妹子的八卦戀情?冰桶大挑戰為什麼讓大佬們落湯雞般的風度盡失卻依然樂此不彼?一切都是為了親民。 那麼,在互聯網時代,使用者喜歡什麼樣性格的品牌呢?
前有馬佳佳秀童顏巨乳在自己不算成功的創業專案上作秀,為自己謀得一個現在看來還不算差的工作崗位。 後有叫只鴨子,利用邪淫歧義輕鬆找到受眾G點,從而成為創投圈的當紅炸子雞。 就連天貓、京東也在紛紛用「脫光」二字把自己炒的外焦裡嫩...... 所以,對於品牌來說,高處不勝寒,丟掉節操才坦然。 而對於使用者來說,就看你能不能找到他們的笑點、淚點和G點。
第四宗死:吹牛B,死!
創業最害怕創業者進入「妄境」。 所謂「妄境」,個人理解是忘記了自己是誰,完全的找不著北!偏偏這樣的創業者很多,集中出現在融到資之後。 要知道,融資上億數億之後死掉的公司一撈一大把,不說牛腩、煎餅是死是活,前不久不是還聽說叮咚社區怎麼著了不是?去年雙十一,天貓的幾百億又有多少媒體炮轟?小米的資料失實不也被同胞的媒體窮追猛打嗎?
傳播不是行銷的全部,但卻是行銷中最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部分。 進入「妄境」的創業者大多喜歡吹牛B,不斷對公眾宣稱訂單如何如何爆棚了,模式怎樣怎樣成熟了,使用者咋樣咋樣感動了。 搞得所有人雲裡霧裡,不明覺厲,期望值更加高不可攀的樣子。 然後呢?有錢的,及時悔過,道歉聲明,還有一線生機。 沒錢的,就沒有然後了。
使用者不是SB,狼來了一次,有人信。 狼來了兩次,勉強信,第三次,請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