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跟一個傳統的朋友聊天,談到線上行銷的時候,對方一臉羡慕:「朝陽產業啊,蓬勃發展...... 不像我們,廉頗老矣。 」
沒接上話,因為數位化的社會變化確實在興旺發展,但對於數位行銷廣告公司卻不儘然。 我們本是繈褓中的嬰孩,還沒長大,卻老了。 反對的聲音會說:「不能夠! 前一陣還說百度的廣告營收要超過央視了! 」
百度,70%左右的市場預算來自于中小企業主,在這之中,又有40%屬於醫療行業。 差不多35%~40%的百度營收是醫療的。 不是黑百度,但是事實就是如此。 更早之前我還跟一個醫療行業的朋友聊天,醫療行業四大家族,做空百度只需要聯合起來一個季度不投放,百度的財報就要出問題的。 如果不出問題,兩個季度不投放,醫療行業不會死,百度可吃不消。 停投做空、續費抄底,以前是百度靠醫療行業超越央視,現在是醫療行業靠百度進軍華爾街,挺好。
不跑題了,為什麼說數位行銷廣告公司老了呢? 因為廣告主越來越發現,自己不需要數位行銷的廣告公司了。 同時媒體也一樣,強勢的媒體根本不鳥廣告公司的。
造成廣告主不需要數位行銷廣告公司的原因其實很簡單:數位化的東西越來越趨向于服務嚮導,而不是廣告公司最擅長的創意。 服務更多的是一個企業自身的經營模式,而非一個Campaign。 於是我們發現,對於廣告主而言,廣告最終會呈現出更具備CRM特質的行銷模式,我們針對每一個受眾去定義服務,而非針對一組人定義創意。 這一點上京東已經做到了,雖然只是一個雛形,但毫無疑問這會成為一次巨變。
京東在門戶投放中,結合了自身使用者覆蓋及入口網站的使用者覆蓋都很廣的前提,在創意上只是單調的展現了流覽者最近去京東訪問的產品資訊。 談不上創意,談不上目標人群解讀,談不上溝通策略,線上廣告公司的任何分析、理論都放在一邊,京東就是很簡單的招了招手,告訴你你關心的東西我這裡有。
這不是廣告,這就是銷售視窗。 之所以在前面說這只是一個雛形,是線上的廣告位因為這一定會上升到這個層次:
1. 對未知客戶進行傳播猜測
2. 對已知猜測進行多次確認
3. 對確認潛在消費者進行有效溝通促進
4. 對消費者進行客戶關懷,提升品牌聯想、粘性,進而提升品牌忠誠
5. 更深層次的服務或品牌滲透......
具體來說就是,通過廣告位,將一個品牌的不同調性的服務進行有針對性的曝光。 根據使用者的具體行為表現進行服務需求猜測。 在得到初步使用者行為猜測的過程中,進行針對性地投放,並根據投放的結果進行使用者的屬性確認......
如果真的做到了這些,廣告其實就是一個流程化的CRM行銷,而最懂服務、產品、品牌優缺點的,其實是廣告主自己。 於是廣告主只需要一些工具、系統產品,只要能達到這些要求就好。 最終廣告主定義的是自己要提供什麼樣的服務或產品,而不是一個投放策略。 當然了,廣告也就不單單是廣告了。
說簡單點,這一切都來自于廣告主自身的使用者行為資料庫,以及一套廣告發布系統。 原本廣告公司的立足之本是:「我們更懂消費者,更懂媒體」,其實也就是媒介和創意。 但真正懂消費者的必然會是品牌主自身,媒體確實不懂,但只要懂消費者就足夠了,將媒介的篩選變成了一個測試Campaign就好。 就像京東,知道其實在門戶自己的目標人群依然集中,就毅然決然的玩起了門戶全覆蓋了。
線上廣告必然蓬勃發展,線上線下即將打破鴻溝,不僅是廣告位,就連街邊的燈箱即將升級為大資料的服務終端。 但線上廣告公司,別再盯著500強爭個頭破血流了。 看看IBM正在做的事——智慧的地球。 一個系統可以説明一家小店去提高20%以上的銷售額,能降低美國30%的犯罪率,讓自己的廣告產生的實際效果提升20%的也是遲早的事。 他們即將拋棄你們了...... 要麼轉型,要麼離開主流市場去服務中小企業吧。
百度,即將超越央視了。 但對於線上廣告公司而言,這也算歌舞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