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速不足30麥,我在中關村近北四環的幾個街區間穿行,周圍是一如既往的,由人流、商場廣播、和包括大貨、面的、三輪在內的刺耳喇叭聲所共同組成的一派嘈雜...... 說實話,不太喜歡到這兒來,也絲毫沒有想瞭解,這裡為啥能走出一個劉強東的動機;今天來純粹是為關注一個幾乎瞬間聲名鵲起的創業公司,和他們那個同樣受到關注的CEO。
今天的主角,王楚雲的極路由公司,剛剛搬到附近來。 以目前情況看,我似乎不太可能像前幾年造訪土豆那樣,在小資范兒十足的辦公室喝上杯拿鐵,再聊聊藝術創作神馬的;但我也開始理解,他們選在這個鬧市辦公的原因:中關村海龍、鼎好這帶的商業環境,跟極路由做智慧硬體的業務確實般配, 何況樓下兩層就是主要投資人——創新工廠。
由於在過去的職業生涯中,我時不時也得參加董事會,直面投資人,所以這兩年逐漸悟出來一個道理:你要拿VC的錢,有時候,「在哪說」和「怎麼說」,比「說什麼」本身還重要,《紙牌屋》裡有所謂「Location、Location、 Location」,在哪說,是以另一種方式告訴投資人,你是個什麼人,在做什麼事,如同極路由今天的辦公選址一樣,CEO王楚雲把微博頭像換成了三個字——「極大事」,像是表明自己「為一大事而來」的姿態與決心。
「蒼蠅式」的創業者
從公開資料看,王楚雲在極路由創業前做的事情既多且雜,互聯網剛興起,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25058.html">企業建站蔚然成風之際, 哥們就開始創業幫人做網站,後來先後以技術骨幹和創始人身份,做過「賽我網」「大街網」兩個專案,又跑去搞了一段微博行銷,才到如今的極路由。
在此漫長過程中,作為技術出身,IT圈浸潤多年的老兵,王似乎比較在意的是自己在韓國SK旗下的「賽我網」和在「大街網」的兩段經歷。
「05-08年我在賽我,最大的收穫可能是,在一個極短時間內,看到了一個公司從只有2、3個人,到在市場上掀起很大波瀾的全程,非常像一個創業的縮影;作為骨幹,我很容易接觸到所有部門的所有人,深入瞭解了互聯網公司整體的運作方式 ,這對後來的説明很大。 」
回想那個時期,還沒有團購和移動互聯網,最大的興奮點似乎就是SNS和視頻,對於賽我網的沒落,王有一個解讀是:「他們對SNS實名制的方向和戰略認知太早,太過超前了,也有其它的複雜原因」,隨後, 他跟隨千橡副總裁王秀娟一起創立了大街網,經驗得到進一步積累。
離開「大街」後,王楚雲再度選擇創業,著眼點是當時的熱點,微博行銷,無奈辦公室的網路既貴且慢,用起來很不爽,王開始自己動手改進上網條件,並促發了對怎麼做一個「更好用「的路由器的思考,「當突然發現一個‘ 使用者痛點’,就像發現了新世界一樣興奮」,隨後,王帶領團隊調轉槍口,開始瞄準智慧路由器這個方向。
已經不是頭一次了,我發現獲得VC垂青的創業者,很多都是像王楚雲這樣愛「折騰」的主,他們不斷在行業裡試錯,試了這個試那個,今天不行,明天再來;今年不行,明年再來,始終保持自己的熱情狀態;
不恰當並略帶歉意地,我把他們比作「蒼蠅式」的創業者,這個比喻來自一個實驗:如果玻璃杯裡只有一個小拇指粗的洞口,你放進一隻蒼蠅和一隻蜜蜂,完全是兩種結果,蒼蠅會四處亂撞,不一會兒就會撞上那個出口逃出生天 ;而蜜蜂只會安詳地緩慢低飛,直到死亡。
創業要先做一隻「蒼蠅」,這裡面應包括對髒活苦活的不計較,永遠保持旺盛的精力和熱情,對失敗有付之一笑的能力,臉皮厚,有不斷試錯,調整方向的勇氣和決心,等等。 其實投資人往往就認這種人,專案和idea,說實話,看誰做,否則人家不Care.
教科書式的「互聯網思維」
一些「蒼蠅」玩兒大了,就成了行業裡的資深老油條,如周鴻禕、雷軍等人,在近年成功地「發明「了」互聯網思維」這東西,收穫到擁躉無數。
榜樣的力量無窮大,在「老蒼蠅」們震耳欲聾的嗤嗤聲下飛翔,不僅能借勢,而且能更有成功者的姿態;王楚雲的極路由在多方面(至少看上去)都符合這些「互聯網思維」的成功之道,諸如:
1、根紅苗正:科技公司講基因,能得到圈內兩個知名投資人,GGV和創新工廠的千萬美金背書,無疑給自己的專案加了分;
2、使用者痛點:「痛點」在極路由團隊得到的認同感很大,他們的創業行動,由自己作為使用者感受到的「痛點」出發,團隊裡很多人都能說出傳統路由的諸多弊病,並對展示極路由的微創新,諸如APP控制、人性化設定、遮罩廣告等異常興奮;
3、有成功先例:不需要像奇虎赴美上市那樣費勁巴拉做解釋,極路由聰明地打出「第二個智慧硬體公司,第一個是小米」這張牌,贏得大家的熱議,也難免對他們的光明前景浮想聯翩,不過這招也留下一點後遺症,我們後邊說;
4、硬體利潤趨近于零:該公司剛剛搞完一個99元促銷,號稱3小時賣出了10W台設備,以他們原本199元定價,一台「賠」100元計,這裡的金額是1000W,對一個創業公司來說,聽起來是好TM大的一個數位。
不過遊戲似乎是這麼玩兒的,在我追問下,哥們交代了些實話:「今天對我來說佔領使用者更重要,我現在每台少賺100塊,但以一個路由器平均使用3-5年算的話,我會想辦法把這錢再賺回來。 」
問:「怎麼賺?
答:「每台路由器裡有4-8G的記憶體,可以內置APP,可以做遊戲加速,甚至是整個遊戲包的加速,在這件事兒上,2C和2B的收費都是可能的......」
我腦海裡馬上想起了Kindle那個不賣硬體,靠內容賺錢的熟悉故事。 昨天「老周開講」也順帶幫我解釋了一下這事的邏輯:「硬體趨向零利潤,甚至免費的趨勢,早被Kevin Kelly預言了。 他在《技術想要免費》裡說:‘未來,我們所製造的一切幾乎都將免費:冰箱、滑雪板、鐳射投影機、服裝等。 實現的前提是這些東西融合在網路節點中,作為網路服務的載體。 ’」
希望KK下次行文記得捎上路由器......
「米式行銷」後遺症
對,來聊聊剛才沒說完呢的「行銷後遺症」問題。
「有些使用者可能會覺得我們現在的產品差」,王楚雲開始表明心跡:「有這樣的評價是因為,他們認為我們在產品硬體上,並沒有像小米那樣‘發燒’,沒有選一些看起來極牛X的配置,這也是大家對我們之所以叫極路由,和‘ 極客’是什麼理解上的一些偏差。 比如我們會認為,並不是越發燒,才越‘ 極客’,極客可能是這樣一種人,他們熱衷於用技術手段,用不一樣的思維,來折騰,來改善自己的生活品質和追求不同,我們希望讓大眾也能感受到極客精神的快樂,比如通過折騰自己的路由器,在這件事兒上,我覺得能滿足你的需要就夠了,就好了,極客並不是說要盲目 去追求‘發燒’。 」
極路由目前有此尷尬,以及有「過分行銷」的指責聲,或許正是因為借鑒了同行小米的行銷方式,以致于使用者會從多個維度,將他們兩者進行「對標」。 我把它叫做「米式行銷後遺症」。
小米的行銷之道,按最近迅速躥紅的黎萬強自己的總結,大致是:
1、「使用者參與感:「我們懷著強烈的意願邀請使用者參與到我們工作的每個部分中來,使用者也會主動的參與到小米品牌所代表的生活中去。 」
2、社會化媒體:「簡單說就是‘微博拉新、論壇沉澱、微信客服’」
3、體驗式行銷:「讓使用者感到原來你的產品有如此品質,你是這樣做事的態度。 「
以上這些,王楚雲的極路由團隊可以說照貓畫虎,做得也是有板有眼;比如他們超過13萬的官方論壇,擁有很高的活躍度,在微博、微信、官網各管道發起的抽獎,促銷,粉絲見面會,使用者測評體驗活動等,也都熱烈。
可問題還是來了:極路由到目前似乎還沒有找到一句,像小米「為發燒而生」這樣感召力很強,又足夠代表自己的Slogan;
這也就意味著,雖然,從目前看,在競爭對手還沒來得及大規模跟進之前,多幹快上,追求速度無疑是個好策略;借鑒同行,快速砸錢圈使用者,這些動作也OK;但當「敵人」反應過來,大面積跟上以後,要克服上述的「行銷後遺症」, 團隊無疑需要考慮,如何對產品和品牌,進行更加精細化的、精准的定位、乃至放大;簡言之,在「找自己」這件事兒上,王楚雲似乎還有不少功課需要思考。
本文同步來自個人公眾帳號宇見,微信號yujianyingxiao,媒體轉載請勿刪除本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