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瘠的大資料時代:你要存量內容還是流量內容?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大資料

仲介交易 SEO診斷 淘寶客 雲主機 技術大廳

你的內容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在沒有互聯網的時代,除非你能整出傳世之作 ,否則一般的內容都是轉瞬即逝的。 有了互聯網之後,你十年前放的一個屁都可以保存完好,說不定還可以煥發出新的價值。

每當提到內容行銷,對內容兩個字總是有一種千里之外的距離感,不知道這個內容到底是指什麼。 如果你不想深究內容裡面到底有什麼文章,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理解內容。 我們對發出去的內容加上一根時間軸的話,就可以判斷出內容的生命週期有多長。 今天要分析的兩個概念就是與內容壽命有關的:存量內容和流量內容。

什麼是存量內容?

存量內容即不容易過時、可以多次重複利用的內容。 這種內容一般具有很長的生命週期,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會明顯減損其價值。

比如,一個百科概念、一篇學術性文章、一個品牌故事、一本藍皮書或電子書、一個教程等等。 這些內容都可以放在那裡很久很久,有的甚至可以像老窖一樣,時間越長越有味道。 經典不過時,是這種內容的一大特點。

例子:互聯網上有一個叫曹鵬的人,很有才,他有一個博客叫做:曹鵬程式設計之邦。 這個博客的首頁就有很多教程,SEO、CSS、JS等等,做得非常不錯,是典型的存量內容。 很多大型網站都將這些教程作為入門級必備教程,在網路上流傳頗廣。 到目前為止,這些教程的價值依然沒有多少減損。

存量內容一般會做成網站的內容合輯存放起來,形成網站當中的一個類似于資源區的地方,這個地方通常也是連結誘餌的集中地。

什麼是流量內容?

流量內容也叫消費性內容,即那些看過之後就會被遺忘的內容,保鮮期很短,更多的是發揮新聞的功能。 比如一個網站公告、一條行業爆炸性新聞、一個實戰案例分享、一個旅行故事、一篇評論性文章等等。 這些內容一般具有比較短的生命週期,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價值會有明顯的減損,甚至會變成一堆垃圾。

例子:有一個網站,叫做虎嗅網,是很多自媒體人喜歡的網站。 裡面的內容就偏向于流量內容,各種猛料爆料,熱點熱評,七嘴八舌,熱火朝天。 再舉一個例子:今日頭條,裡面的內容也是典型的流量內容,樣樣是頭條,條條是猛料,哪樣滾燙它就碰哪樣。

那麼,做內容行銷的時候,我們到底要存量內容還是流量內容?

這是一個很幼稚的問題,就像叛逆的青春期小孩一樣,看到的事情不是黑的就是白的。 我的主張是要看具體情況。 如果你的內容行銷是以網站為基地,我覺得可以這麼考慮:

1、媒體型的網站,以流量內容為主。

2、資源型的網站,以存量內容為主。

3、個人博客,以存量內容為主。

4、企業商務網站,以存量內容為主。

5、電子商務網站,以存量內容為主。

看了以上五種情況,存量內容以4:1完勝,好像很厲害的樣子。 從這個4:1,可以再推匯出以下幾個結論:

1、存量內容是很有需求的。

存量內容其實代表了一般意義上的內容,就是那些值得收藏起來的精品內容。 這種內容多嗎?你隨便百度一下,有上百萬個結果,看起來很取之不盡的樣子,但是仔細一看會發現99%都是垃圾資訊。 資訊的同質化和低質化讓人罵聲一片。 所以,豐富多彩的精品內容是一個很大的缺口。 以後可能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願意掏錢買內容。

2、個人博客應該以專家形象見人

個人博客如果使勁更新行業新聞,遲早一天會累死,而且你的新聞大部分人是看不到的。 運營一個個人博客,首先你必須成為專家,分享自己的專業內的東西。 這裡說的專家,不是原創專家,而是你要對自己的領域有獨到的眼光,即可以寫出原創的東西,也可以挑選出最符合自己個性的東西。

3、買賣網站要有內容儲備

所謂的買賣網站就是那些做生意的網站,比如企業站、電商網站。 這些網站可以多關注這樣一個問題:別人憑什麼掏錢買你的東西?對於這個問題,可以有這麼兩個答案:

1、別人認同你;

2、別人得到了你的説明。

怎麼達到這兩個目的?

1、一個能引起共鳴的企業理念和企業故事;

2、專業解答領域內的顧客問題。

這兩類內容,應該是買賣網站最不能缺少的內容。 隨著競爭的加劇,缺乏個性和説明性資訊的買賣網站生意都不好做。

PS:品牌故事不是指那一個「關於我們」的爛頁面,而是關於企業的系列故事,表達的是企業的歷史、理念和使命。 這裡有一個案例可以參考:香奈兒的品牌故事(系列)。

4、流量內容交給媒體來專業負責

媒體性的網站專業捕捉網路上的一切風吹草動的,它們最喜歡新鮮的東西,有時還會在此基礎上故意把新東西擰成既奇特又有趣的東西。 它們的物件是眼球,而不是錢包,所以一般的博客和企業網站真的沒必要走這條路。

以上只是內容的偏向而已,不是絕對。 一個正常的網站一般都會同時存在流量內容和存量內容。 而且這兩種內容沒有優劣之分,它們只是扮演的角色和體現的功能不同而已。 流量內容關注的是行業的熱點,存量內容關注的是行業的常態。 流量內容體現的是新聞功能,存量內容體現的是知識功能。

存量和流量內容結合在一起使用是比較健康的狀態。 比如SEO行業的權威網站seowhy,既有「SEO十萬個為什麼」這種經典內容,也有SEO行業的最新動向。 這在使用者看來,前者可以體現專業度,後者可以體現行業資訊入口的形象。 兩者結合在一起,你的整體形象就顯得比較權威了。

面對存量內容和流量內容,以下三種人可以思考一下下面三個問題:

1、網路行銷人:怎麼平衡流量內容與存量內容?

自從有了微博微信這種微媒體,網路行銷一下子變得戲劇性起來。 很多人都拼命製作精品內容,就是為了能夠在這些微媒體上得到瘋狂轉發,一下子提高知名度。 這種想法是很符合人性的,誰都渴望短平快,但是短平快往往不容易鑄造經典。

經典是需要積澱的,沉澱下來的內容都比較厚重,不容易再拿到微媒體上傳播,但是它卻會成為微媒體的取材源,並成為搜尋引擎最喜歡的東西。 因此,沉澱下來的資訊,比如百科、榜單、指南、大全等等這些存量內容適合儲存在搜尋引擎這個大倉庫裡,這也是SEO最應該關注的內容。

而那些需要借助輿論大潮和社交工具進行快速傳播的內容,通常取材于存量內容,結合當前社會熱點和大眾的痛點癢點進行精益生產(標題党、視覺化設計、語言通俗化),就成為游走于媒體和社交平臺的流量內容,這種內容主要發揮PR功能。

因此,存量內容作為後盾,負責SEO;流量內容作為先鋒,負責PR。 兩者互相反哺,相信會是一個穩紮穩打的網路行銷策略。 不要以為搜尋引擎已經死掉了,作為行銷場所,只是沉澱下來而已,而且流量品質反而比以前提高了不少。 如果你沒有太多的時間精力和創意做PR,扎扎實實做好存量內容是明智的做法。

2、企業主:內容塑造了一個什麼樣的企業形象?

很多企業都不想錯過互聯網這條大船,因為你不上船可能就會餓死。 在這個大潮流下,出現了另外一個人群:從未辦過企業的評論員。 他們激情澎湃地幹了一件事情:整出了「互聯網思維」這坨理論。 那些真正辦企業的企業主聞到這坨東西之後,眼睛一亮,覺得很厲害的樣子,於是叫秘書人手一份列印出來,召集大家開個歷史性的轉型大會,對著列印稿使勁地念。 散會之後,全體員工都覺得很有使命感的樣子,於是逢人就大談特談互聯網思維。 兩個月之後,老闆發現底下的人除了放屁啥也沒幹出來。 於是晚上回家一邊抽煙一邊對老婆感概:我們什麼都沒做錯,錯就錯在年紀太大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你把旁觀者的意淫當做行動指南,最終內分泌失調的一定是自己。 而那個意淫的人,則繼續若無其事地意淫。

互聯網為企業競爭提供了一非常公平的場所,未來企業的互聯網競爭,本質上就是內容競爭,又或者說根本沒有競爭,因為企業更應該關注的是內容差異化的問題。 潮流誰都看得到,思維誰都可以扯上兩句,關鍵是怎麼做出東西來。 如果企業要想真正爬上互聯網這條船,可以考慮下面這個簡單邏輯:

把自己曬到網上(社會化)——找到自己路子(利基市場)——確立風格和形象(定位)——構建內容體系(執行策略)——持續不斷地豐滿自己的形象(內容建設執行)

其實能把前面四步完成已經很不容易了,最後的內容建設是沒完沒了的,一旦開始,根本停不下來。 企業要在互聯網上滲透自己的影響力,就要把內容當做產品來做。

從這個過程當中,你會發現你的內容就是你在互聯網的資產,這些資產承載了你的形象、信譽、歷程等等花錢買不到的東西。 可以現在就試想一下:十年之後你回頭看自己在網路上輸出了什麼內容,這些內容是不是構成了一個有生命力的內容生態系統,你的客戶從你的內容當中感知到了什麼樣的企業形象。 這樣,你就會覺得舒坦多了。

所以,不要老是忙著在網站上發什麼企業新聞和行業動態了,多花心思去構建知識類的內容和反應企業理念的故事才是正事。 存量內容持續輸出,流量內容看準時機有的放矢,這是企業進行內容建設的基本思路。

在互聯網上找准自己的位置比命根子還重要,長尾市場火力全開才是企業應該關注的潮流,用流量思維來沖業績就相當於喝二鍋頭解渴,最後怎麼死都不知道。

3、自媒體人:我是哪種類型的自媒體人?

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扯淡權利。 以前的山村歌手只能對著山山水水唱出心中的歌,然後聽著自己的回音慢慢變老。 現在生活水準提高了,家家都能連上網了,於是各路神仙就從大山裡走出來了。 成為自媒體的一大好處,就是可以一絲不掛地待在家門前的大樹底下,插上一根網線,集結一群粉絲,然後熱火朝天地開始扯淡。

雖然俺不懂媒體這個概念的精髓是啥,但是我覺得它不應該是嘩眾取寵、愚弄感官的工具。 除了新聞熱點類的評論之外,還有很多人渴望的是有更多的價值輸出。 提供一首好歌、一段好視頻、一個解決方案、一份行業報告、一次實戰經驗等等都是很有需求的,當然各種「2B」互聯網大戰發生時,各路元芳的看法也是很有看頭的。 目前的自媒體環境是,元芳很多,知識和方法論的輸出者太少,通常這群人是個人站長或者博主。 而這一塊的自媒體也許是更有需求的,從百度文庫、百度經驗、百度閱讀等等產品的調整中就可以嗅到這種趨勢。

因此,個人站長和博主迎來了煥發第二春的機會,理論上。 個人覺得,這些輸出專業知識和方法論的人是自媒體的長尾大軍,可以在很多垂直領域找到自己的位置。 這部分人更應該關注的當然是經典的存量內容,而且這些內容需要一個比較穩定的存放空間,通常就是一個網站或者獨立博客。

對於新聞記者型的自媒體,也是當前的主流自媒體,他們善於把流量內容的價值最大化,犀利的觀點、麻辣的熱評、獨到的見解和名氣是他們的資本,他們的聲音就是一個品牌。 管道的多寡和訂閱數量決定他們的聲音能夠影響多少人。

存量內容就像糧食,流量內容就像一道好菜,光吃糧食不吃菜或者光吃菜不吃糧食都是要出狀況的。 所以,存量內容和流量內容沒有優劣之分,兩者只是發揮了不同的功能,不同的人對它們的需求也不一樣,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兩者是同時存在互相配合的。 從內容行銷的角度來看,目前存量內容的需求量更大,尤其是細分領域的專業內容,很多使用者苦苦尋找卻顆粒無收。 垂直領域的資訊饑荒,可能是中小企業的一個機會,如果企業利用這一缺口為自己贏得更多的客戶,也許並沒有現象中的那麼難。

文章版權:張颯的博客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