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最近喜歡網購的人會發現,天貓、京東、蘇甯又開始降價了,這對於消費者而言無疑是個好消息。
從近期蘇甯易購挑起電商價格戰開始,亞馬遜中國、天貓、京東商城、騰訊電商、當當網、庫巴網、易訊網和新蛋等九大平臺商紛紛加入混戰上演貼身肉搏。 京東商城的八周年店慶慶典之日,這一對決達到巔峰。 那麼,這場激戰誰將笑到最後? 消費者又會不會心甘情願的掏腰包呢?
昨天一早,打開各大電商的頁面,紅彤彤一片映入眼簾,從返券到滿送,各種各樣的促銷方式讓人眼花繚亂。 阿裡巴巴旗下天貓推出「無門檻派送價值4000萬元現金紅包」的「618狂歡節」,蘇甯易購主打「E18」促銷和「超級0元購」的搶購活動,主角京東更是力推號稱讓利10億再送6.18億京券的史上最強店慶日活動,決戰之激烈可見一斑。
據電子商務分析師李成東介紹,昨天除了蘇甯易購出了技術性問題,總體銷售情況超過預期。
李成東:按照往年的經驗,京東618店慶大概超過一百萬單,今年實際上遠遠超過,大概在150萬單以上。 天貓效果也比較好,在互聯網、媒體傳播的效果也非常好。 問題主要在於蘇甯易購後端的技術出了問題,網頁打開很慢,很多頁面無法顯示,導致使用者體驗比較差。
其實,銷售情況較好的京東和天貓也並非都順風順水,京東出於提升毛利的需要,低價優勢大幅削減,不少使用者在微博上感歎「不比去年」。 而天貓主打的砸紅包活動由於吸引了大量使用者而如履薄冰,動不動被沒有得到大紅包的使用者指責「不公平」。
更要命的是,細心的消費者在價格戰中還發現了一些貓膩,有的商家在促銷活動前上調了商品的原價,使得所謂的促銷大打折扣。 對此李成東表示,這樣的行為往往源于協力廠商入駐商家,電商應該對此加以管束。
李成東:我認為這種行為是協力廠商入駐決定的,比如天貓做促銷的時候很多是賣家在提價因為天貓本身不定價,京東也是一樣現在有好幾千個協力廠商入駐賣家,所以會導致價格的問題。 我覺得作為自營商來說,沒有必要作出這樣的事情,也不應該作出這樣的事情,應該管一下。
在這場大戰中,京東是當仁不讓的話題主角,儘管京東方面一直語焉不詳,但上市在即應該不是空穴來風,所以分析普遍認為京東6月份必須有一個好看的帳面數位以爭取更高的估值。
對於昨天的競爭態勢,京東官方發佈的稿件將其描述為《四方來賀 京東商城店慶日成中國網購節》。 然而,在很多人看來,各個電商的集中發力顯然沒有那麼善意,反而更多的是對京東上市前的聯合阻擊。
此外,就在京東店慶日的前夜,一則《京東大量使用者資訊遭洩露 數百個人資訊網上裸奔》的新聞又再度將電商使用者資訊安全的隱患問題擺上臺面。
所有的這些角力和玄機都折射出當下電商行業競爭之複雜。
有研究機構統計顯示,2011年中國B2C購物市場份額排名中,天貓占53.3%,京東為17.2%,蘇甯易購為3.3%,分列前三。 而這一輪的價格戰中,三足鼎立的明爭暗鬥也一直是最大的話題。
有人說,正在進行的這輪價格戰是「上半年電商行業總結式戰役」,這輪價格戰偃旗息鼓後,電商格局可能會重新洗牌,幾大行業寡頭決定市場的時代將來臨。 那麼未來的電商格局將會怎樣,粗放的價格戰過後真正的角逐又將在哪裡展開呢?
在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部副主任趙萍看來,就算行業秩序經由價格戰得以重建,也並不意味著幾大巨頭就找到了成熟的商業模式。
趙萍:電商的經營模式更多的是靠廣告收入,靠點擊。 因此電商降價更多還是想吸引更多的眼球,在這個發展階段通過各種賠本賺吆喝的方式來發現一個適合電子商務在中國發展的新盈利模式。
其實電商企業對此更是心知肚明。 當當公關總監郭鶴此前接受採訪時表示,從資本進入的表現來看,電商領域已經從去年6、70億美金的資本夏天,出現了急轉直下的變化,所以目前這種價格戰的玩法並不可持續。
郭鶴:因為電商屬於零售業,毛利也就三到五個點,所以零售業的玩法是追求規模效益、運營效率、低成本運營。 但是現在電商可以說就靠價格戰,比如我十塊錢進的我就十塊錢賣出去,我賠運營的成本、賠運費,大家都在虧損。 這種靠燒錢換取銷售額的急功近利方式非常簡單粗暴,應該成為歷史。
蘇甯易購執行副總裁李斌此前在接受採訪時也明確指出,價格戰只是手段,而不是最核心的競爭力。
李斌:當然,價格是消費者最關注的要素之一,我們首先是要保證價格上具有足夠的優勢,但是同時保證服務、正品,讓消費者選擇更多性價比好的產品等各個方面去做的。
在持續兩個月之久的價格戰中,如今的消費者面對鋪天蓋地的「強迫式」促銷廣告資訊已經變得麻木甚至反感,在電商的行銷物件中,最終轉化成真正、持續的消費者並不多。 因此,正像中國電子商務協會副秘書長李安渝所說,目前的價格戰無疑可以説明消費者買到更加便宜的商品,但是長期來看,各家電商能否全面完善自己的市場機制才是制勝要訣。
李安渝:更多還是市場的建設,消費者進去覺得比較可靠,賠償機制、支付、早期形成的規模、習慣、物流服務。 然後就是信用管理,就是讓老百姓在網站上能分清楚哪些是好的廠商,哪些不是特別好的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