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主想利用社會化媒體靈活的這一優勢,可以在一天當中的任何時間將資訊推送給消費者,但這也無形中增大了與消費者溝通過程中犯錯的風險」,Brunner 的執行創意總監說。 這也是製作短片的初衷。 另外,通過動畫的形式呈現,既真實描繪了市場行銷人員日常易犯的錯誤,又巧妙回避了對具體品牌的指點與冒犯。
1、品牌發聲,聲音卻不統一
很多品牌會通過多種管道進行社會化行銷,卻忘了將這些管道的聲音統一起來。 同一品牌如果在不同平臺展現的是不一致、或反復無常的形象,會給消費者帶來極大困擾。 在下面這個短片中,Brunner 把犯這種錯誤的品牌具體化為一個精神分裂症患者,跟著熱點屢次改變形象,完全沒有自我,借此犀利地傳達了對這種錯誤的批判。
2、收買粉絲與「口碑」
如果產品的品質過硬,它本身就足夠為品牌的口碑加分。 購買粉絲或名人轉發,打造虛假的「口碑」,這並不是品牌進行社會化行銷的根本解決方案,甚至還會使品牌變得廉價。 關鍵還是要找准對品牌具有天然吸引力的那一部分受眾。 這次,Brunner 讓「品牌」和一個站街女進行了互動。
3、顧影自憐,自我欣賞
這看起來有點傻,讓人感覺品牌在自我膨脹。 品牌應該把焦點放在消費者或粉絲身上,而不是恬不知恥地自我宣傳。 在短片中,「品牌」的腦袋是個過度膨脹的氣球,在一片臆想的點贊中終於爆炸。
4、久久不做出回應
今天的世界時刻在以光速進行更迭,人們對東西沒有持久的耐心,這種浮躁的心態在社會化媒體上尤其明顯。 下面的短片中,「品牌」在他的衣食父母(受眾)向他求救時不為所動,結果就是永遠失去了受眾。 Brunner 教導「品牌」,要積極主動,對消費者快速採取回應。
5、否認負面報導
網路是個開放空間,而品牌的發展不會一帆風順。 因此在負面評論出現後,品牌應該主動承認與參與,並利用這個機會與持懷疑態度的消費者達成和解,如果能成功讓他們黑轉粉就再好不過了。 在短片中,「品牌」把他不喜歡的報導鎖進監獄,以為就能從此不見天日,沒想到外界已經傳得沸沸揚揚,更可怕的是,近在咫尺他自己卻沒有看到。 「掩耳盜鈴」,「全世界只有自己被蒙在鼓裡」,沒有哪個品牌願意落得這樣的下場。
6、過度利用信任
創造者,在某種程度上說也是品牌的一種身份,如果創意出色將引起消費者的強烈共鳴。 關鍵是要做出自己的東西,而不是順手牽羊竊取其他品牌的創意。 短片中的「品牌」偽裝成真正的冠軍,沒有實力的他在全場的注視下糗得暴露了底線。
7、過分吹噓
很多品牌會抓住任何熱點話題或流行文化趨勢,借機銷售自己的產品。 然而品牌的行銷重心不應該只限于產品本身,而應該以一種合情合理的姿態參與到消費者喜聞樂見的任何話題中,不過分吹噓,不以自我為中心。 畢竟,根本目標是消費者而不是產品。 就像一個社交派對,即使對方是自己的粉絲,話題中只有「我」會讓對方死心,一場讓對方插不上話的交流也讓自己心力交瘁,吃力而不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