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將社交媒體平臺比喻為一個生態系統,廣告主、代理商以及依賴之生存的個人便是這一生態系統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社會化媒體的發展帶來的是互動方式及內容的多樣性產出,互動行銷的模式花樣迭出,互動行銷產品的層出不窮構成了創意經濟產業的一派繁榮。 在一個追求效率和創新的互聯網時代,優勝劣汰的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32004.html">生存法則給了我們行銷人一些更加明確的答案, 筆者將以行業經驗淺談對互動行銷幾個誤區的看法。
一、盲目的跟風互動行銷模式
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互動行銷的低成本高產出特點給人一種興旺發達的現象,於是就出現了羊群效應。 我們經常遇到一個現象,行業內某一個行銷案例做得比較成功,很多代理商就在沒有對客戶的實際情況卻沒有考慮周全的情況下,急不可待的廣告主推送類似的行銷方案。 也有很多廣告主看到網路上的某一熱點事件,或者聽說行業內有一個不錯的案例,要求其代理商馬上克隆一個。 這種現象並不是廣告主和代理商不懂互動行銷,一方面是為了更快的取得成績,但更多的還是從眾心理在作怪。 作為行銷人經常也難逃從眾心理,做行銷,也被人行銷。
我曾經遇到一個優秀的線下活動策劃人,他來我們公司面試策劃總監的職位,給我的理由是,線下活動越來越難做,但網路行銷很流行,所以打算投入到這個行業當中來。 我問他何出此言,他的答案是身邊的朋友都轉行投入到線上,客戶偶爾也會以網路活動的效果與線下活動效果對標。 但是,他線上下活動策劃有近10年的執行經驗,成功打造了很多線下活動經典案例,所以也有很多不舍。 既然幹得不錯,又何必轉行到互動行銷行呢?
互動行銷的影響力大了,不能證明線下行銷就沒有前景了;微博火暴了,並不是所有品牌都一定需要做微博行銷;微信流行了,也不是所有的代理商都必須要掌握微信行銷方法論。 社會分工論的科學性證明,術業有專攻。 行銷是一個大的行業,互動行銷只是很多細分領域當中的一個,微博只是眾多社會化媒體平臺中比較流行的一個。 如果沒有考慮清楚,如果不是非常熱愛,瞭解即可,沒有必須盲目跟風。
二、社交媒體資源投放不合理
社會化媒體陣地各有長短。 以微博、BBS、博客三種社會化媒體為例,論壇活躍度較高,參與門檻低,互動性強,資訊查找檢索比較方便,但是公信力和權威性略差;微博短、平、快,適用于資訊的快速傳播,輻射範圍廣,權威性較高,但是碎片化資訊傳遞, 不便於資訊的檢索查找,字數限制了話題的深度;博客權威性和公信力很高,話題能深度剖析,資訊查找檢索比較方便,但互動性又不如微博和論壇。 從三種社會化媒體的特徵不難看出,它們之間形成了良好的互補,彼此之間是一個網狀結構體系,單獨的一個陣地發揮作用不太完美,交織整合在一起才能網魚了。 事實上,很多所謂的互動行銷方案其實只是一個微博或者論壇行銷方案,並不是真正的互動行銷。
三、追求互動量而非提升互動人群整體品質
由於互動行銷行業還不太成熟,暫時還沒有一套合理的標準和原則,代理商如果遇到強勢的廣告主,通常會為了讓客戶高興,而打造一個碩大無比的資料。 實際上,創造幾個大量轉發評論並不困難,難的是長期持續穩定的與網友進行真正的互動。 因此,互動行銷前期一定要對產品、市場、消費者進行調研分析,洞察消耗心理,瞭解消費者的興趣特點,分析判斷目標人群的網路駐紮地,然後再根據品牌調性和產品特徵策劃行銷創意。
四、重行銷輕互動
無論什麼樣的創意,行銷的最終載體還是在產品層面,因此產品的定位決定其使用者群體,一次行銷活動使用者能否接受,能否持續產生二次傳播和口碑效應,都是取決於對目標使用者群體的捕獲是否精准,只有精准才有互動。 但現實中很多互動行銷從業者,都是為了行銷而行銷。 一個優秀的互動行銷創意,是在敏銳的洞察市場機會後,分清利弊,結合企業品牌的發展策略,同時又能為產品的目標使用者群體接受。 這樣多管齊下,步步為營,才能成功。
互動行銷的優勢是在於投入成本相對較低,而且可在短時間內造成爆炸性新聞事件讓人家喻戶曉。 但是,互動行銷代理商必須有較強的控制力,操作不當會影響公司信譽,消費者厭惡被行銷,討厭被公關。 如果沒有控制好過程,行銷結果往往是事與願違。
互動行銷是基於人的傳播,是基於目標使用者群體的傳播,是基於對品牌粉絲的傳播。 沒有建立良好的關係,沒有花時間維護好關係,沒有主動與潛在消耗者接近距離互動,很難將互動行銷做到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