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東樓(微信號:lidonglou)
自從SNS類網站出現之後,社會化行銷已經被喊了多年,也有很多專家學者著書立說談《社會化行銷》,有關社會化行銷,東樓今天不想深入分析,只想結合一點親身體驗淺淺的談一點。
星星? 紙牌屋? 我們都被行銷了!
關於社會化行銷,最近爆紅的《來自星星的你》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 不可否認《來自星星的你》是不錯的韓劇,但視頻播映方在社交媒體的成功行銷不能不提! 就在最近,東樓的朋友圈和微博都在刷:都教授,救救我之類的話題,隨著身邊的人越來越多的提及到《來自星星的你》時,多年未看韓劇的我,竟然有跟風去看這部電視劇的衝動。
而幾乎在《來自星星的你》熱播的同時,另一部熱播的美劇《紙牌屋》也開始在朋友圈和微博裡開始刷屏,我熟悉的幾個自媒體人也相繼在朋友圈裡更新出《紙牌屋》的相關評論。 於是,我清楚的知道,我被行銷了。
毫無疑問,來自星星的你和紙牌屋的熱播的推動力都是買斷獨家播映權的視頻網站。 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進行更加聰明的行銷,利用社交平臺的快速傳播和熱點話題的運營,再加上意見領袖的引導,將產品行銷到每一個角落,每一個人。 特別是你的微信好友裡都是具有影響力的自媒體人的時候,你會更加感覺到這種被行銷的包圍的氛圍。
社會化行銷的源動力:使用者習慣已改變
為什麼微博和微信會成為企業行銷的平臺,那是因為我們的習慣已經被社交化軟體等互聯網產品所改變。 特別是今年,我強烈的感受到,社交化軟體正在對我們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強烈的影響。
來舉兩個小例子。
比如看電視的習慣改變。 以前我們看電視的時候,或許只是一家人守在電視前,觀看著電視節目,家人之間吐吐槽,而現在卻是一手拿著手機,一手拿著遙控器,邊刷微博和朋友圈邊看節目。 現在看到熱播的電視劇,第一反應就是去微博上搜索下話題,看看大家對這部劇怎麼看? 然後再決定要不要看? 如果是直播的節目,更是會到微博和朋友圈上找共鳴,順便吐個槽,點個贊。
還有一個例子,上周我去參加搜狐IT舉辦的自媒體沙龍。 所有的參會人員的報名都在微信上進行,去之前搜狐的編輯已經把所有參會人員拉進了一個微信群裡。 所以活動還未開始,大家在微信群裡早聊開了。 而在現場,大家更是邊聽臺上嘉賓的經驗分享,邊在群裡討論分享內容和吐槽嘉賓。 這種活動參與的方式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並不是主辦方的刻意引導,而是互聯網人自發的被社交軟體給改造了。
這兩個小例子都表明,我們的習慣在不知不覺間被社交軟體給徹底改變或顛覆了。 放在幾年前,你很難想像看春晚 微博是在一起的;你也很難想像,微信和沙龍是在一起的。 更加難以想像,我們的虛擬網路空間和我們的現實生活會如此交叉重疊在一起! 甚至在某一種意義上,虛擬和現實已經結合在一起了!
還有,還有,你知道彈(dan)幕(mu)視頻嗎? 你以前能想像,看視頻的時候,螢幕上不斷有網友的評論飄過,你邊看視頻邊看評論,兩不耽誤嗎。 但現在很多90後看視頻的方式就是這樣的。 如果你還沒看過彈幕視頻,推薦你不妨也去試試,初看時,你可能覺得有點彆扭,當你看個幾分鐘後,你會發現竟然毫無違和感。
這就是我們所處的互聯網社會化時代,正在徹底改變了我們以往的閱讀習慣以及觀看習慣,甚至是生活習慣和社交習慣! 而那些能夠借助這些社會化的平臺,將行銷融入人們的生活習慣中的企業,則能收穫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