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個房地產的廣告,標題赫然寫著「成就越大,圈子越小」,彰顯自己的尊貴,住的都是功成名就的人。
聯想到最近的關於網路社區文化的大討論,其實網路社區文化和現實的社會文化是相似的。 黃彥達最近的一篇文章,叫《 Web&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37954.html">nbsp;2.0 再思考(二)「上層社會」與「下層社會」》, 很好的對此現象進行了分析,筆者深以為然。
一、不同社會地位的人需要不同的圈子
越是有錢、有地位的上層社會的人,他們的社交圈子越小,你看酒吧、夜總會到處都有,但是北京天安門旁邊的「長安俱樂部」只有一個。 金字塔頂端的人需要的圈子,都是精英圈子,他們一個小時的商務交談可以賺上上百萬,沒有必要在QQ上閒扯,在51.com上留言。 誰有看到像比爾.蓋茨這樣的名人在論壇、社區裡發貼的,即使有,也基本都是有人代勞或者故意作秀的。 人家不缺名氣和資源,所以不需要來大眾的圈子。
李彥宏不會在艾瑞和若鄰網上開專欄,馬化騰也不會,人家不需要這個圈子來認識人。
二、不同的圈子給人不同的利益
筆者始終認為,創辦者屬於什麼社會層次和品味的人,做出來的網站也基本上是什麼類型的人聚集的。 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種文化和感覺,就像磁場,吸引同樣類別的人。
張朝陽和王志東兩種性格的人,就做出搜狐和新浪兩種性格的網站,基本也是吸引兩種性格的人。 所以不要指望A性格的人能夠做好B性格的網站,也別指望A性格的網站能夠吸引B性格的人。
就像黃彥達在文中所說,不同使用者的成就動機不同,關注點不同,網路提供的服務也要不同。 高端使用者關注的是自我實現和影響力,因此會選擇新浪的博客與天涯的社區,該類網站以品牌廣告收入為主;低端使用者關注的是消遣欲望的滿足,因此會選擇騰訊的博客與貓撲的社區,該類網站則多以衝動消費為主要收入。
三、2.0社區的利益實現機制
互聯網的本質是人與人的關係。
李彥宏說,百度的目標是尋找到想找的人。 「1.0 時代我們看見了資訊爆炸時,取得精確資訊的高成本,而搜尋引擎成功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現在,關係爆炸,成為另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
就像尤努斯從社會學的視角,將鄉村窮人的信用問題成功用裙帶方式加以解決,開創了鄉村小額信貸模式,並提出了企業的社會價值目標理念。
因此,從社會學的角度,思考社區的人際關係和社會關係,尋找各方價值實現的有效機制,是社區建設的核心。
總結:黑格爾說「人活著是為了證明自我的存在」。 每個人活著都在以各種方式試圖展現和證明自我。 如果我們把社會看作是舞臺,則網路社區是個虛擬的舞臺,我們必須從社會學的視角來把握使用者的需求,並以適當的機制使之有效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