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博客的創業故事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創業 博客 blog

仲介交易 SEO診斷 淘寶客 雲主機 技術大廳

2002年的冬天,中國科技大學一個大二的學生不是在自習室裡上自習,而是坐在圖書館機房裡的電腦面前,他正被一個新奇的東西所吸引著——這就是Blog。 他強烈的感覺到這種方便、新穎的資訊發佈、交流形式值得推廣。 自從學校裡的研究生師兄為他用MT(Movable-Type)架設了Blog,他開始潛心研究,漸漸的,讓大多數人都能擁有自己的Blog,架設一個Blog服務網站的想法清晰起來。 郭曉雷自己花了2 00多元錢,買伺服器和功能變數名稱,在2002年的12月份他就這樣單槍匹馬的把Blogbus架設了起來。

幾乎是同時,遠在杭州,還有一個人也被同學所演示的網站震驚著。 剛畢業的胡之光看著仍在讀大三的季華開發的網站,商學院中薰陶出的頭腦此時靈光閃現,他迅速又叫上了一個朋友,組建成了一個三人小組。 季華來開發技術,胡之光就作運營管理,另外的朋友作內容管理,2002年11月,中國博客網誕生了。 最初這個三人小組也是自己出錢租用伺服器,用他們的業餘時間維護網站。 從一開始,胡之光就沒把Blog只當做玩玩,他隱約感覺到了Blog是有商業前途的。

Blogbus和Blogcn發展了大約一年的時間後,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Blogbus僅僅是口耳相傳,註冊使用者還是增長到了幾千,但Blogbus是郭曉雷一人純粹因興趣而建,這使諸多問題難以解決。 幾千名註冊使用者導致他的空間負荷不了,但是買新的伺服器要更多錢,一個大二的學生,他不但沒錢也從未想過要用Blogbus賺錢;維護網站要占去他很多時間,耽誤了他的學習;近一年的網站維護全靠他一個人,心情漸漸疲倦下來。 郭曉雷終於在2003年9月在網上發佈了這樣一條消息,「大家幫我想想Blogbus要如何發展,我都倦了,沒有心情改進,沒有錢換好的伺服器,沒有時間照料......」。 隨後,郭曉雷以5000元錢的價格把Blogbus賣給了當時自己有家公司的橫戈,由他去繼續Blogbus的發展。 事後雖然覺得有點可惜,但沒有了負擔的郭曉雷卻覺得輕鬆了許多。 Blogbus的校園創業到此告一段落。

2003年7月,Blogcn按照胡之光的運營計畫註冊成立了杭州博客資訊技術有限公司。 雖然公司成立之初隻有三、四個人,依舊是用自己的錢和業餘時間來維護,當由於使用者增多伺服器頻寬不夠的時候,胡之光就想辦法向朋友借伺服器來支撐。 我們看到,直到現在仍有許多博客網站僅是個人網站,但Blogcn很早便註冊公司的做法成為後來吸引國外風險投資的必要條件。

這時,又有一個博客網站在悄悄崛起,2003年8月周鵬在武漢創立Blogdriver,2003年10月,他把網站移交到一個後來對Blogdriver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的一個人手中,這個人就是盧亮。 盧亮當時在美國的德克薩斯州讀書,從那時起他便開始了模糊黑夜與白天的生活,整日用電話、Email、MSN與地球另一邊的武漢Blogdriver團隊溝通,探討如何完善Blogdriver的技術架構。 博士生在讀的盧亮,周圍的人都喊著創業,他在美國也跟朋友合夥成立了一家公司——微分科技,此時的他已不可能單純的把博客當作個人愛好,當他剛剛接手Blogdriver時,就已經開始籌畫,為他全力以赴進行遠端系統管理的「虛擬團隊」 註冊一個公司。

2004年,Blogcn和Blogdriver都得到了充分的壯大,但也遇到了隨之而來的問題。 不斷增加的使用者帶來了資金上的困難,原有的伺服器難以負荷幾十萬的使用者,而租用或購買更多伺服器和頻寬都需要投入。 胡之光是靠向朋友借來的伺服器支撐Blogcn,而盧亮在美國跟朋友成立的公司為Blogdriver籌集到一些資金,也虧了UUZONE公司給予了伺服器和頻寬的支援。 而中途個別使用者利用Blog特性發佈違禁內容,而像博客託管這樣的非商業機構,得不到政府相關部門的及時通知,幾乎在同一時間遭遇了關閉。

坎坷又孤立無援的堅持,使他們都意識到博客運營商必須尋找一條商業化之路才能存活。 胡之光說「Blog的商業模式現在還在摸索中,因為Blog作為一種新事物沒有可以借鑒的先例,所以大家都在摸索。 」但Blogcn的摸索一直在和融資並行著。 2004年7月IDG技術創業投資基金(IDGVC) 看中了Blog在國內應用的前景光明,也對Blogcn的三人團隊充滿信心,向他們注入了第一筆風險投資,胡之光稱「金額大於博客中國的100萬美元」。 他們還打算在今年年底進行第二輪融資。

盧亮為Blogdriver策劃的公司在2004年初註冊成功,與Blogcn不同,他走的是一條並購之路。 盧亮在美國的博士學位今年5月才能拿到,而所有融資的第一個要求是要他立刻回國,所以從去年11月到今年的6個月時間裡,他無法拿到融資,這六個月時間是非常關鍵的,國內Blogbus、Blogcn都陸續拿到了融資, 此刻Blogdriver已經處於被動的狀況下,在他急於尋找合作夥伴的時候,博客中國的創始人方興東找到了他。 盧亮與方興東是在2004年5月美國的中國數位化未來會議上共同被邀請的,方興東回國後不久拿到了近100萬的風險投資。 11月份,Blogdriver第二版後臺開發完畢,新開發的功能十分強大,bug修改完畢,不穩定問題也解決了,盧亮想,博客動力技術方面見長,而博客中國善於宣傳擅長媒體,與其把博客中國當作強勁的對手,不如把他們當朋友強強聯手。 2005年1月,博客動力以換股的方式進入博客中國,人員進行合併,博客中國的使用者將遷移至博客動力的書寫後臺上。

得到了投資有了錢的博客運營商仍然要面對如何賺錢,如何使投資有回報的問題。 Blogcn希望自己能逐漸改變「互聯網即免費」的觀念,走上收費之路。 他們計畫把「使用者體驗」作為資本推出收費服務,胡之光說,「網站現在因為有了足夠的資金,所以伺服器和頻寬都在不斷的增加,功能也在不斷的增強。 所以我們一定能為使用者提供最好的功能和最穩定的服務。 」

在博客商務模式尚未清晰的時候,博客動力也在摸索其它的辦法。 並購後的博客動力每月有近200萬元的收入來自于廣告,而另一部分收入則來自于諮詢,雖然與博客本身的概念並不相關,卻成為他們收入的輔助之一。 他們建立的「互聯網實驗室」諮詢,以自己對互聯網的經驗瞭解和預測,向其它公司給出建議。

然而,相比國內這幾家Blog運營商所遇到的問題,國外的發展要順利得多,商業機構也很早就意識到了Blog的價值。 早在2003年2月,Google就成功收購了創立5年的Pyra Labs公司並接收了他的Blogger.com網站。 Google上市後市值迅速超過500億美元,並帶動Blogger.com進一步發展。 2005年1月,Six Apart公司宣佈了並購Live Journal,這次並購也使得Six Apart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商業化Blog服務提供者。 Six Apart擁有超過100萬的付費使用者,優秀的技術架構Movable Type提供強大功能的最終收費模式。 在去年十月獲得August Capital 600萬美金的第二輪融資後,成為了博客服務商業化的典範。

我們看到,Blogbus、Blogcn、Blogdriver,這三大博客技術和服務提供者的創始都帶著濃厚的校園色彩。 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商業機構沒能覺察到其中的商業契機呢? 胡之光認為這並不稀奇,很多基於互聯網的優秀應用,都不是首先由商業機構開創的。 Blogbus的郭曉雷說:「我想是因為商業機構是以利益作為第一目的,而學生是因為興趣才做的,Blog就是一個代表。 」

盧亮在到處奔走找投資的時候,也對此深有體會。 他說,「商業機構注重的是大方向的應用,互聯網中很多應用細節,他們是注意不到的」。 博客最初是學生、新聞人在對它感興趣,商業機構在沒有看到博客的商業前景時是不會對它輕易投資的。 而博客還沒發展到一定規模的時候,大家沒有意識到它真正的價值所在。 而盧亮自己,僅是從博客自身價值出發,僅是想做出一個好東西使大家都能夠用,這樣單純的想法出發,才能夠被Blog打動。 即便是在2004年初談投資的時候,盧亮反復向投資商解釋Blog的意義,投資商仍然認為Blog的概念就是個人主頁,只是把個人主頁改頭換面包裝成另一種概念。 「Blog是一種文化,要讓人體會它最後接受它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 」盧亮說。

我們可以看到,國外很多優秀的商業、技術創意都來自于學校中,國外的企業也比較善於發現這些創意的商業價值,而且在轉向商業化的操作中也建立了一套比較正規的流程,但在中國,這方面還比較缺乏。 胡之光說:「我個人不鼓勵校園創業,我覺得學生在校園創業還是非常的不成熟,具有的資源也是遠遠不夠的。 」 中國商業化的時間太短,商業化流程還沒有形成共識,學生有著新鮮的創意和熱情,但是必然要面對的,是理想和商業現實的落差。 同時,Blog的商業化也是必然的,在「新鮮應用」和「有利可圖」的雙重熱情驅使下,始終應該堅信的就是:商業化的確有利於資源、效率的最優化。 不管怎樣,這三個不同的校園Blog創業故事還是很有借鑒的價值。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