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對人們的影響正在愈來愈顯著地體現出來,從生活方式到文化樣式,從工業結構到商業模式,無不因互聯網的介入而呈現出一種新的面貌。 互聯網帶給人們的,是交流更為密切、溝通更為迅捷的生活方式,更啟發了人們的思維模式,當互聯網在為人所用的同時,亦成為人的一部分。 毫無疑問,互聯網是適應于這個商業時代的,然而商業時代的其它元素如今亦不得不去適應互聯網。
這其中首先需要指出的,就是傳統制造業。 製造業將產品輸送至市場,並服從市場的指令以調整自身的姿態。 互聯網的介入,則改變了製造業的行進步伐與節奏。 製造業的產銷模式開始顯得保守,產品的流通速度被加速,隨之而來的則是使用者需求更加敏感、更具彈性。 一方面,是規模化生產之下的成本控制;另一方面,則是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與後來居上的挑戰者。
產品的更新換代速度,依舊在生產者的承受範圍之內(實際上,人們經常會困于因更新速度緩慢而造成的同質化競爭之中),並以這種穩健的步伐日新月異。 以本行業為例,人們毫不懷疑的是陶衛行業已經進入了一個技術發展成熟、生產能力過硬的階段,生產者可以毫不費力地為消費者提供適用的產品,消費者面前的功能同一、產品同質的可選項也越來越多——然而,為人們選中的卻只能是其中之一, 於是管道佔領、品牌行銷便成為決勝千里的利器。
當前的市場環境,要求人們必須去思考互聯網條件下的行銷,即使目前我們仍舊可以按照之前的套路運作,由於消費者生活方式、購物習慣等方面的變化, 尤其是互聯網自身的優越性註定其要成為行銷利器,那麼快速理解互聯網的運作思維就成為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品牌運作是當前行業的熱點,人們對行銷收益的認識亦更加空前。 所有人都知道,關注就是生產力,產品同質、行業地關注的情況下,獲得持續的關注更是一種珍貴的商業契機。 互聯網無疑解放了市場,擴大了這種契機的生成空間。
互聯網時代的行銷,其實質是對文化的消費。 對文化的消費,構成了一群人的狂歡,而一群人的狂歡,則構成了新形勢下的商機所在。 不惟如此,互聯網之推動商業模式的變革,亦逐步蔓延于各個領域,從流通平臺,到金融領域;從電視傳媒,到文化產業...... 忽略第三產業之影響製造業的人,在其本領域的存在會受到威脅。 互聯網文化、工業,即是其中的衍生品之一,而從互聯網角度理解行銷,則有助於人們在新的環境下更好地把握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