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移動互聯網
英特爾
互聯網
互聯網時代
移動時代
英特爾今日淩晨宣佈,該公司首席執行官歐德甯(Paul Otellini)將在明年5月召開的年度股東大會上辭去首席執行官和董事職務,公司管理層交替計畫也將正式展開並在未來6個月內完成。 按照英特爾公司法規定,歐德甯本應在四年後退休,歐德甯時代已經提前落下了帷幕。 值得注意的是,歐德甯是英特爾歷史上唯一一位未擔任董事長就退休的CEO。
自2005年5月從克萊格·貝瑞特手中接過權柄以來,歐德甯作為英特爾公司第五位也是首位非工程師出身的CEO成功統治了PC市場,曾經數度挑戰英特爾的AMD今天早已無力繼續對抗;但他並未抓住移動互聯網終端的發展機遇, 使英特爾市值被高通趕超,如何適應移動互聯網時代? 歐德甯將這個難題留給了繼任者。
不順利的改革者
或許是過於執著自身「非工程師」化的特質,歐德甯在初掌大權後總是視圖用改革者的視角對英特爾這家技術驅動的公司進行解構。 2005年他將英特爾全球組織架構進行了調整。 圍繞「平臺模式」,英特爾的業務被重組為移動、數位企業、數位家庭、數位醫療和管道平臺幾大事業部。 今天看來這一業務劃分方式頗有遠見,但在7年前這一調整卻很難為英特爾帶來立竿見影的營收效果。
在架構調整之後,2006年歐德甯還啟動了新的行銷大戰,依靠從三星電子挖來的CMO金炳國,英特爾投入了20億美元來展示一個全新的形象,「Intel. Leap ahead」(超越未來)及一系列標識來取代了安迪·格魯夫時代創造的「Intel Inside」,這一被歐德甯視為與平臺模式互補的行銷計畫並不奏效,2006財年,這家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公司銷售額和利潤分別下降了9% 和39%,並裁掉了1.2萬名員工。
歐德甯是個不順利的改革者,在他忙於跨越未來的同時,AMD這家不安分的競爭對手憑藉能耗更低、相容性更好的皓龍CPU,在PC伺服器市場上奪下了接近40%的市場份額,並借勢推進了消費市場的佔有率。 在平臺化和行銷大戰相繼受挫之後,最終拯救了歐德甯和英特爾的是酷睿處理器,性能功耗的領先讓英特爾從2007年開始重回正軌。
儘管很多媒體將酷睿的成功歸功於歐德甯,但事實上第一代酷睿的研發時間遠遠早于其發售的2006年7月,或許正是因為酷睿的成功與平臺、行銷大戰的失敗對比太過明顯,歐德甯重新皈依了英特爾的技術文化,在接下來的5年時間裡, 除了曾謹小慎微的推出Meego系統外,歐德甯由改革者變身守業人,再未有過更大的,打有個人烙印的行動。
當然,除了接任頭兩年的失敗外,截至目前歐德甯成功捍衛了英特爾在PC領域的王者地位,將曾經的勁敵AMD壓制的難以為繼,獲得了伺服器廠商、消費電子廠商甚至蘋果約伯斯的認可,如果用PC市場的表現來衡量他的工作, 歐德甯並不遜色于自己的4位前任。
移動互聯網革命未成
在2009年英特爾前任董事長貝瑞特的退休儀式上,貝瑞特曾對歐德甯表示,英特爾在1992年已經成為最大的晶片製造商,過去的17年一直保持第一,歐德甯的工作就是要繼續保持。 遺憾的是,歐德甯沒有做到。 在高通本月8日發佈第四季度財報預測後,在市值上首次超過英特爾並長期保持了這一排名。
這對歐德甯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如果移動互聯網時代沒有到來,歐德甯的人生軌跡不難預測——2014年,65歲的歐德甯不再擔任CEO一職,並接任英特爾公司的董事長,為新CEO的工作提供説明,出書,安享晚年...... 但移動互聯網時代改變了這一切,僅僅在2年之前,高通的市值還僅為英特爾的一半,或許這才是歐德甯堅持退休的主要原因。
實際上,歐德甯是英特爾內部最早預感到移動互聯網時代帶來的人之一,2005年歐德甯重新梳理英特爾的業務時,移動正是其中重要一環,如果當初歐德甯的革命能夠逐一開展並更加有序一些,或者當初保留住ARM架構的手機芯片業務, 或許今天的英特爾將完全不同。
早在2年前歐德甯也開始了對移動互聯網的補課工作,但從2010年1月在美國CES消費電子展上展示首款intel手機——LG GW990開始,英特爾就陷入了「自己搭台,無人唱戲」的窘境。 直到2012年英特爾推出第二代手機平臺Medfield(即Atom Z24XX系列),第一代手機平臺仍未有一款手機問世。
可以說,英特爾在移動互聯網終端的反擊戰迫在眉睫,歐德甯離開的時機並不完美,唯一值得慶倖的是,他留給繼任者的並不是一盤死棋,目前英特爾已經有了聯想、摩托羅拉等一批手機合作夥伴,此前收購的英飛淩也在不斷整合上下游產業鏈。
更重要的是,在此前召開的英特爾開發者論壇大會(IDF)上展示了一張關於英特爾生產工藝的研發路線圖。 英特爾表示,採用14納米工藝的產品將在2013年底之前做好投產準備。 就像曾經的酷睿處理器一樣,這家技術驅動的企業已經為下一任CEO準備好了秘密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