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繁榮本質:資訊個體化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移動互聯網帶來的好消息是,越來越重視個體需求與價值。 從商業演進上講,這當初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重視企業價值一樣,必將最大化的影響傳統企業和行業格局的重塑。 如果簡要描述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二者之間的時間軸關係,就是市場需求的垂直化遞進:從過去互聯網時代強調「關鍵字」的企業,發展到如今移動互聯網重視「標籤」的個人個體。 這種需求的過程演化變得精准:過去互聯網時代造就的一大批明星企業,隨著科技的發展進階,催生到要為個體提供服務。 這早已是一個全球議題:從全球市場來講,移動互聯網對原有市場的破局之快,已經超出所有人的預期。 在中國也同樣如此,我們重視它帶來的種種價值與機會,並做出積極嘗試。 但迎接具備社會普遍性的的行業重塑方面,中國市場表現好像又有明顯不足:我們熱衷APP特色、巨頭動向、設計優勢、市場局面這些表面形態特徵,但對新時代的市場切換、品牌再樹立、商業模式創新、行業生態整合的分析與討論涉獵極少。 這曾一度讓我以為中國企業受文化特徵影響,習慣在變革之前是溫和的。 甚至產生一些懷疑,中國企業們是否已經完全思量並做好了準備? 1.移動互聯網:全新變革現在有各種各樣的觀點來解釋移動互聯網,最可笑的是認為移動互聯網是互聯網的延續。 這種思維方式和多年前毫無差異:移動通信出來之時,說手機是對固話的補充,結果慌不迭的奮力追趕;互聯網影音出來之時,也說是對傳統電視的補充,結果導致電視開機率的垂直下降;智慧手機出現,也說無法顛覆通信功能的基本用途...。.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這裡有一條固化的、硬體式的,「無非多了一個選項」的載體思維存在。 我認為這種言論背後,是市場思維和判斷能力的缺失。 互聯網經濟是以企業經營為市場主體,然後由企業或企業之間提供內容資訊(參照B2B模式),通過平臺輸送給消費市場(B2C模式)。 可以看看如今移動互聯網的現實情況:1,市場主體正在發生轉變,移動互聯網的移動性和自主選擇性,將逐漸突破傳統市場的地域和資訊限制,市場決定權已從互聯網時代的企業提供,變成使用者個體主導的主動獲取(O2O模式);2, 市場需求方面,移動互聯網也越備有高度個人化的消費特徵,相同的興趣愛好標籤使「個人需求」彙集成「綜合個體需求」,影響移動互聯網企業提供產品(C2B模式)。 即可預計的是:綜合個體逐漸會成為市場良莠的決定因素,可能加速「個體影響個體」的全面普及(C2C模式)--這就是被現實情況低估的移動互聯網:和以往的「補充思維」相比,移動互聯網更快,背後是市場主體、市場需求的全面更新,帶來全面經濟更新的社會意義。 回到現實情況,移動互聯網喊了好幾年,高速發展的同時,是忽略它的更多可能性的空洞與滯後。 思索這些問題許久,我嘗試從行業觀察的角度找一條路子拿出來分享:從個體彙集的城市經濟,來關注和辨識各個城市經濟特徵下的企業改變,進而跳階回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根本議題:如何為綜合個體提升服務。 2.互聯網經濟繁榮本質:企業化資訊平臺我們試著選取以互聯網經濟時代,城市經濟以及該城市下的企業,作為探討移動互聯網時代市場效應的突破口。 這要首先關注現有城市經濟的市場特徵:假設以國內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幾大主要城市目前的協作關係舉例,粗略展現「一個不錯的品牌錢包」的某企業的商業鏈條,我們可以輕鬆定義:資訊資源集中化的北京,擅長品牌與公共關係事務 ;上海的國際金融圈,負責產業觀察及資本擴充;對外貿易明顯的廣州,重點是甄選設計與工藝材料;緊靠基礎服務和人力優勢的深圳,負責優化供應鏈流程、生產標準與物流保證。 過程中也可能誕生「第五元素」如杭州,將各資源整合形成「錢包」的電商載體,進而擴散企業基礎行銷外的經營管道。 這是互聯網商業時代的現實狀況,背後是不同企業面臨的相同決策困惑:1,一件具備社會流通性的商品,即可使不同城市呈現若干關鍵字描述的協作差異。 為了突出產品競爭力,該企業的經營地點首選在哪裡很重要;2,該企業的該商品如何與同行企業競爭,存在所處母體城市生態的資訊差異;3,該企業如何在此鏈條內的進行資源配置,成為影響該企業經營結果的重要依據。 這個判斷背後,還有更多的延伸思考:將舉例中的商品與城市名稱隨意替換,即可帶來不同行業與城市關鍵字分工、企業特點和經營結果的萬千變幻。 正是傳統市場的自然發展和政府調控政策,使城市經濟基本形成,而隨著于傳統市場的資訊革新者「互聯網」的出現,逐步造成對傳統市場的瓦解與破壞。 互聯網經濟已高度成熟,在現實中我們隨處可見,各個城市經濟下的企業不管怎麼變幻,現今一定離不開一條,那就是已然熟透的互聯網。 這背後是重要的市場判斷邏輯:互聯網之所以成熟,正是解決這三種決策困惑的「互聯網思維」的誕生---為了突破傳統企業的現實困局,將產品與經營活動在互聯網上「平臺化」,實現了如今互聯網經濟帶來的全新格局。 結合舉例這很好理解,「互聯網思維」背後的本質就是為企業破解城市經濟與市場訊息之間的差異化。互聯網經濟的繁榮,就是因為它能夠更快的滿足市場需求,形成品牌與互動,促成銷售與服務。 這邏輯有多重要? 我們可以看到,「互聯網思維」較為滯後的的傳統企業或者大到某個城市,幾乎全部面臨能夠提供產品卻難以做出品牌、能夠提供資金卻做不好電商、能夠製造資訊源卻不能主導產業的不同結局。 可以說,互聯網的本質即是資訊手段的遞進。 這造成各個城市經濟下的企業之間逐漸變得相同。 或者說互聯網帶來的延伸產業內,傳統城市特徵和資訊差異逐漸變得瓦解。 在這個同一性背後,互聯網產業的企業之間,僅僅存在企業主判斷和經營能力的差異。 3.移動互聯網經濟:個人資訊平臺,促成新經濟體出現? 更殘酷的事實近在眼前:移動互聯網時代飛速來臨,而以企業為主體的互聯網思維遠未普及,就已經面臨翻篇兒。 這裡可以解釋選取以城市經濟下的企業作為辨識移動互聯網前景的疑慮:排除地方獨有的天然資源優勢外,從城市經濟的綜合角度,這或許說明互聯網資訊平臺化的特徵對傳統市場的破壞力還不夠,僅僅部分加劇了企業之間的競爭差異。 而移動互聯網即將帶來新的變革。 移動互聯網具備移動終端化、資訊精准、交替更加頻繁、個人意願舉足輕重的「高度個體化」延伸出的多重特徵,構建成以「個體影響個體」搭建而成的綜合平臺,必會帶來的全社會性市場效應的更新。 此次以個人、個體為精准平臺的移動互聯網,必將加劇現有城市經濟特徵和差異為代價,來達到影響綜合個體的市場效應---這幾乎是科技與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移動互聯網帶來的經濟變革,相對於互聯網會是更加空前性的, 可能會對傳統市場進行毀滅性的打擊。 資訊化方式發展與生產要素更新的辯證關係,能否在未來形成的新經濟體,詳例和資料還需要留給經濟學家論證。 我僅從市場表現與判斷上來講,關注移動互聯網的現在,企業創新與迎合個體需求之間的辯證關係。 我們也應當想像未來:以個人平臺和綜合個體的移動互聯網,會給生活和現有格局帶來怎樣的機會和改變。 我們已然看到苗頭:如傳統媒體在自媒體前節節敗退,甚至某個城市的困頓破產,可能說明移動互聯網正在悄然瓦解相對滯後的企業機構甚至母體經濟。 而它,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