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網站之信任度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信任度
就是
購買
電子商務網站
是一種
記得《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6573.html">贏在中國》中,郭凡生對創業者說過的一句話:你們需要的不是錢,而是投資者對你的信任。 在虛擬的電子商務世界,信任顯得尤其重要,因為如果交易發生,我們必然會從虛擬走向現實。
在淘寶網,我有幾年的購物經歷,我最看重的三個方面依次是:皇冠或鑽石賣家、本城市、價格。 其實,前兩個就是關於信任。
有人說,賣產品不如賣自己。 其實,賣自己,也就是建立和客戶的信任關係。
信任度,本質上就是他人的行為結果是否符合你的預期,而預期來源於他的承諾,或他給你的感覺。
信任是一種結果,而建立信任的過程,就是誠信。 誠信不是說出來,而是做出來,要讓客戶感覺到。 越聲張「網站值得信賴」,越容易失去使用者信任。
信任度,是提升電子商務網站轉化率的核心。 比如,有個網站做得很爛,但如果你知道他是你一個高中同班同學在運營,你可能會優先選擇它。
對於轉化率,如果通過SEO,以前200使用者產生1個有效訂單,現在提高到2甚至4個訂單。 比起提升訪問量,提高轉化率更有效,員工更有成就感。
對於電子商務網站,信任是一種整體感覺。 比如,內容大量抄襲同行,而把支付做得越便捷越糟糕(使用者感覺是陷阱)。
信任貫穿了使用者整個購買過程,從使用者進入網站到最終離開。 而在過程每一步,即在使用者的每個行為意圖產生時,呈現給他適合的元素。 用設計的術語,就是使用者體驗。
在信任構成中,最核心是品牌,如公司品牌、產品品牌和網站品牌。 品牌是一種性格,根源于領導者的性格。 一個重銷售或資本運營的公司,很難做出以品質和服務為形象的品牌。
品牌是一種美譽度,廣告可以打知名度,但很難打品牌。
品牌是一種積累,這種積累往往需要若干年。
本文主要是網站的可操作性上建立的信任模型,所以把品牌建設排除在外。
另外,信任度有兩個方面:使用者信任度和搜尋引擎信任度,對於後者,本文也沒有涉及,我覺得,樸素的SEO和原創就可以達到。
大多數事物都滿足80/20法則(Pareto Principle),所以在信任度模型中,我主要介紹的是核心、可執行元素。
信任度靜態模型
上圖提供了一種信任度建立的結構化思考方法及要素,沿著此圖獨立思考,比我解釋更有效。
使用者購買過程
上圖一是從著名的AIDA模型演化而來的。 針對虛擬的電子商務(購買前可能接觸不到實體公司、產品和客服),加入了Trust步驟,因為在下一步,也就是Desire前,客戶很可能打消購買念頭。 Trust步驟是使用者和商家產生交易行為的開始,否則網站就只是給客人提供產品資訊,而無商業價值。
另外,Trust還可以放在Desire後,因為使用者採取Action時,很可能出現這種情況:在網站上瞭解產品,在當地實體店購買。
在信任構成中,比品牌更直接的的是口碑,也就是回頭客的傳播,如朋友間或網路社區,也就是我上圖中的Satisfaction,也就是使用者購買後的真實體驗,它和電子商務的電子無關。
據統計,獲得一位老顧客的成本,是新顧客的5倍,而這,也由Satisfaction決定。
後面的四動模型,更通俗、易記。 本質上和前一圖一致,更適用于傳統行銷和銷售。
信任度動態模型
此圖可以結合上面的靜態模型。 此模型是從使用者的視角來構建信任度,上模型是從網站建設、任務執行角度來分解信任度。
做電子商務網站,就像做服裝店,顧客從店前路過,店外和店面的裝修第一感覺,決定使用者是否留下(除開品牌因素),而真正購買那件衣服,還是決定于使用者的仔細觀察,如該衣服本身的款式、品質和價格。 網站也一樣,如產品介紹和價格、輔助資訊的品質和易讀性(導購員專業知識和態度)。
信任度是一個整體客戶體驗,信任度建設也是一個整體,要求公司全體相關人員參與,如業務人員、技術人員、財務人員、甚至行政人員(公司介紹)。 所以,管理,即如何整合這一批人,非常重要。
信任度建設,既要讓客人感覺到信任,也要實際上可信任,否則就是騙子/奸商。 除了網站提供售前售中服務來贏得客人信任,產生購買;客人交易後,業務運營人員就應該去實現網站的承諾。 而這,與電子無關。
原文發表于2010-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