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許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後會無期》讀完這句話突然就聯想到了社會化行銷這件事,特別是當你隨便一翻就能看到滿大街的道理,某某人說《互聯網時代玩的就是粉絲經濟》《玩轉互聯網xx》,其實有時候特別想問一句,大放厥詞的這群人有幾個真正的做過一個品牌, 又真正帶著一個品牌經歷了社會化媒體行銷這個跌宕起伏的日子。
恐怕不會有太多的人經歷過,因為那些悶頭做事的人哪有時間去寫這些七七八八的東西啊。 每天屁事不幹,就看案例,約一堆人雜七雜八的聊東聊西,突然想到一個所謂「理想化」的理論就趕緊四處「佈道」,真想問問這些人:你們真的懂行銷嗎?
好了,廢話少說,一起來吐槽所謂的行銷學大師的七七八八。
粉絲經濟
真想知道,他們天天鼓吹的小米。 但是小米實際到底怎麼管理粉絲的他們知道嗎?小米的粉絲管理經驗對於一般的企業來說,我們到底能借鑒多少?
是,我十分相信社會化媒體對於品牌傳播的重要作用,但是不是每個品牌都必須要按照小米的路數做粉絲?對於小公司來說管道打造的重要性要遠遠大於所謂粉絲的建立。
鼓吹「粉絲經濟」,倒不如說粉絲經濟早在二十年前就有,那時候雖然傳播媒介不同,但是各大品牌電視廣告和出街的硬廣,無一不是抱著吸引粉絲眼球去的,最終讓粉絲心悅誠服的做一個主動傳播者。 這麼想來,「粉絲經濟」還有那麼高不可攀嗎?過去和現在唯一的不同之處就是,電視媒體時代我們不知道粉絲在哪裡,而現在粉絲就在那裡,就看你怎麼去「勾搭」了。
真有新媒體和舊媒體之分嗎?
我曾經把這個問題拋給了某4A公司的首席戰略官。 他聽完之後就笑了,他說:其實每個一段時間總會有一些新的傳播媒介出現。 但是你不能就說他們是新媒體。 要知道從歷史廣義的角度講,品牌塑造和傳播的核心並沒有變過。 通過有情緒的內容讓品牌豐滿,進而延展內容在不同的傳播介質之上。
某種角度來說,所謂的「新媒體」真的被大家玩壞了,說爛了。 說到底不過是傳播媒介的革新,品牌和傳播最核心的東西從來都沒有變過。 一些浮躁的行銷者,先去練練基本功,有時候「一分鐘的熱鬧」,從長遠角度來說並不一定能幫到品牌。
99%的公司都在瞎玩!
筆者按著年數不多的從業經驗來看,至少九成的公司社交媒體行銷者沒搞明白社交媒體該怎麼玩兒。 一味的把寫帖子數量,粉絲數量和互動量作為衡量一個社交媒體好壞的標杆。 可在我看來,一個沒有核心粉絲的50w帳號還不如一個有500核心粉絲的帳號。 要知道,他們才是扁平化溝通傳播中最有效的傳播節點啊。
另外,傳播者必須是自己產品的專家和熱門擁簇。 我看到了太多的行銷者,對產品知之甚少甚至是一無所知。 更不要說對產品充滿愛了。 在一個如此多點溝通的時代,真熱愛還是假喜歡,一眼便知。 一個對產品沒愛的行銷者,怎麼會做出有愛的內容,通過互動去說服你的消費者愛上產品呢?
雖然說了很多目前行銷圈子的浮躁之處,但必須要說一點的是:社交媒體的大行其道,讓品牌方更容易去找到自己的「粉絲」,但品牌方必須要花大力氣去分析他們的性格,找到跟他們對味的「產品專家」去和他們做朋友。 也許,也只是也許,能成事。
社會化媒體行銷tips:
找一個懂行銷,坐的住的「產品專家」做你的社會化媒體行銷官。
不要迷信「小米」,踏實根據自己的品牌策略做新媒體行銷方案。
新媒體並不是「免費」媒體,四兩撥千斤的美夢還是少想。 面對愈發「聰明」的消費者,大價錢才有大效果。
有時候企業真不一定需要花太多力氣做自己的「自媒體」,將粉絲沉澱和傳播分開,專注打造一個自己粉絲聚集平臺。 然後把傳播的工作交給一些價值觀一致的「大自媒體」,性價比也許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