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乘法思維看效果行銷變革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nbsp; 廣告主 效果行銷 投放 可以

讀了三年廣告的研究生,在國內某世界500強公司裡做了三年的網路廣告投放管理,看到《09品牌行銷與效果行銷系列徵文》,手癢癢想寫點什麼,也算是自己經驗和對行業發展看法的總結。

目前,各種行業會議和雜誌充斥著對網路品牌行銷效果的探討,焦點集中在:到底如何評估網路廣告的效果。 這種討論沒完沒了,從原來的關注到現在的厭煩,這裡姑且充當回《皇帝的新裝》童話裡的小孩,談談自己的真實看法。

1、廣告效果是乘法,不是加法

業界談到廣告效果,就跟盲人摸象一樣,廣告主、廣告代理公司、網站各有各的說法。

廣告主很簡單,看重的就是CPM、CPC和CPA或CPS,例如品牌活動類的廣告主看重CPC或CPA,產品行銷的廣告主看重的是最後的CPS,總之越往後的指標越能證明廣告對業務產生的實際效果;

廣告代理公司的利潤通常是來自廣告代理費的返點,自然希望廣告主只投放,不看效果,「越傻瓜越好」,於是總喜歡忽悠web2.0的傳播重在口碑傳播,無法單純用點擊來衡量。 可是又說不出個可衡量的辦法,於是還是沒完沒了的爭論;

網站呢,和代理公司的想法是一樣的,賺的都是廣告主的錢,有品牌的網站則「忽悠」自己的品牌影響力,沒品牌的則「忽悠」自己的流量,兩個都沒有的,則「忽悠」自己的精准。 但其實品牌和流量是回事情,廣告的性價比又是另一回事情,但我們是幾乎在各個網站的介紹書裡看不到CPM、CPC和CPA的資料的。

之所以我提出「廣告效果是乘法,不是加法」,就是基於以上業界沒完沒了的爭論的錯誤,這個錯誤是基於對廣告效果是加法的思維。

我們看到,谷歌的廣告的排序的演算法是:廣告單價X廣告點選=廣告總收入,也就是說並不是你出的單價越高排名越靠前,而是綜合了廣告點選(使用者轉化)後的總收入的排名。 這是乘法的思維,而不同于單純的競價廣告的加法思維。

我們再來看各種傳統網站上的廣告,也是這樣,網站生硬的在內容頁中加入廣告,然後用加法的思維關注獲得的暴光和點擊量。 這對使用者其實是種「強姦」,各種方式逼迫使用者關注。 其實廣告位也是可以用輪播拍賣的方式來解決的,廣告單價X廣告點選=廣告總收入,總價高者的廣告出現在第一位,依次排列。

進一步而言,對廣告代理公司,web2.0的各種擴散性的口碑行銷,例如論壇、博客、社區等,確實是很難用單純的加法來評估效果,但卻是可以用乘法來解決的。 每個主題的單次點擊乘以獲得的二次傳播效果,衡量總的效果。

2、指數相乘法

在國內研究使用者體驗的專業書籍《UCD火花集》裡,曾經提到網站設計中對使用者體驗的測試方法:滿意度1(A1/B1)X滿意度2(A2/B2)X滿意度3(A3/B3)。。。 所謂A代表使用者體驗,B代表使用者期望,將使用者看重的產品主要屬性的滿意度相乘,得到使用者最後的產品滿意度,大於1或小於1。

這種乘法的思維我們是可以加以延伸的,廣告效果=目標使用者數量 X 點擊率(體現廣告吸引力) X  參與率(體現活動或產品本身吸引力,以及頁面的設計體驗)。 這樣我們可以綜合評估廣告,也可以分析每個環節的問題所在。

在廣告投放前,進行使用者測試是十分必要的,這樣你可以選擇對比方案。 但我估計,國內的廣告主和代理公司十有八九是沒有做使用者測試的。 所以最後的使用者流失率其實是相當高的,也就是說,你有一半的廣告費是浪費的了。

再往深刻點說,我個人認為,由於廣告效果實際上是可以預估的,未來網路廣告的招標中,一定是要廣告代理公司對效果進行預估和承諾的,執行達到效果後廣告主才付款,否則代理公司必須自己補足效果。 同時,類似艾瑞這樣的協力廠商的獨立的流量監測也會得到發展。 整個行業的發展將正規化,當然,代理公司間的競爭會加強,對代理公司的服務能力和品質的要求也會越高。

3、逃不掉的廣告ROI性價比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和經濟的不景氣,廣告主將越發關注廣告的ROI效果。 正如前面提到的,在各個網站的介紹裡幾乎看不到CPM、CPC和CPA的資料的。 大量的剛進入行業的廣告主並不清楚各網站的ROI資料。 最典型的例子,剛剛嘗試網路廣告投放的大公司老闆,往往不分就裡的就說投入口網站,品牌越響亮的網站越好,這也造成了入口網站的價格高漲。 根據我的投放經驗,活動的點擊成本甚至高達十幾元,更不用說實際的參與率了。 很簡單的道理,人家使用者本來就是來看新聞的,而不是關注你豆腐塊大小的廣告的。

廣告性價比 = (獲得目標使用者數量 X 品牌影響力)/ 廣告價格

雖然入口網站在(獲得目標使用者數量 X 品牌影響力)上有優勢,但在廣告價格方面則溢價明顯。 這對於關注效果行銷的廣告主而言,是需要好好思忖的。

當然,對於很多新興網站而言,毛病也很多,首先就是使用者的數量和品牌級別不夠,廣告主的投放效率和廣告影響會打折扣;其次,缺乏對使用者屬性和需求的清晰把握,廣告主投放無從下手。 為什麼搜尋引擎的廣告收入那麼豐厚,就因為他們有龐大的剛性需求的使用者,清晰的使用者需求識別。 Google當初試圖收購 facebook看重的就是使用者資料,如果你的網站的使用者亂七八糟的,或者都是缺乏購買力的學生,對廣告主的吸引力就不大了。

至於各個網站的投放的CPC資料(這往往是衡量廣告位效果的最重要和客觀的指標,平衡了廣告主和網站的考量),在我過去的艾瑞專欄的文章中都有做詳細的介紹,可供參考。

有人說過,互聯網的收入不是靠銷售廣告,就是靠銷售產品,無論是web1.0還是web2.0,都是如此。 我相信,基於乘法的互聯網行銷思維,以及將帶來的變革,已經在悄然來臨,無論是網站、廣告主還是代理公司,這個趨勢都值得注意。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