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運營不是嘴上說說就能好的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使用者體驗 網站建設

為什麼企業口口聲聲說重視運營卻總做不好? 這個話題說起來比較沉重,但卻是很多公司都曾經遇到或者正在面對的問題。 這些年經歷過很多,很多教訓都是血淋淋的,有些是我犯過的錯,有些是公司在這方面吃過的虧,我總結出來,認不認同並不重要,如果認可請多提防下,如果不認同,可以一笑了之。

運營的工作很細碎,有些公司的管理者對運營具體做的事情一知半解,國內完全做過系統化運營工作的人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多。 互聯網這些年發展的太快,對運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你的認識和理解,隨時需要順應互聯網發展的趨勢。

運營是一個慢過程,需要養團隊;運營不是萬能的,不可能解決任何問題,它只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手段。 一個好的運營,絕不僅僅只滿足于做好手頭現有工作,而是在做好本職的基礎上,主動去拓展一些其他的業務能力、熟悉其他運營模組。 作為公司和主管,也需要儘量給他們提供這些機會,這樣對運營的成長也有説明。

那麼,下面這些「錯誤」你都遇到或者犯過了麼?

一、運營人員自身易出現哪些問題?

招不到人的問題就不說了,招人現在誰都難。 我覺得這個理由不應該成為不做或者做不好運營的藉口。

1、運營管理人員不能擔當帶頭大哥的作用

運營工作和其他工作不太一樣,由於工作過於細碎,所以一般企業更偏向招有過相關經驗的人來負責,或者從一線直接提拔。 純管理、空降兵不是不行,但情商太低、又不願意熟悉業務的純管理一定不行。

而現實裡,很多運營管理者都會經常犯哪些錯誤?

不去瞭解業務,不去關心和瞭解員工的具體工作內容和實際工作狀態;
把精力放在搞關係上,阿諛拍馬,老闆的「傳話筒」,老闆說什麼就做什麼,不說就不做;
天天侃大山,談戰略,談未來,談理想,談願景;
和兄弟部門的關係惡化,把精力用在搞辦公室鬥爭上;
拿下屬的功勞邀功,用所謂的權威壓人;
不能主動承擔責任,讓下屬或者其他部門背黑鍋;
當部門出現大量負面情緒時,不注意疏導或者殺一儆百;
一線經驗不足的情況下,過早的把自己變成了管理人員,而遠離了業務本身。
當然,其實這些問題其他職能的負責人也會經常犯,只是運營工作有時候界限過於模糊,所以更容易出現這些問題。 這時候,這個人的leader就得主動站出來了。

2、運營專員的職責

運營工作最基礎的職位叫運營專員,對於這個職位的職責只有兩個字:執行。 運營工作更加注重實戰,需要在不斷磨練基本功的同時提升自己的能力,需要用時間來換經驗。 所以在你沒有做過的情況下,是沒有事先發言權的。 如果你沒有足夠理由說服你的領導,那你就得踏踏實實的去做。 不要抱怨,運營工作就是十分苦逼的。 誰堅持下來,誰的小宇宙就最強大。

二、公司決策者的問題

公司的決策者是最不容易的,決定公司的未來發展方向。 人就是這樣,職位越高,越容易忽視細節,越容易被蒙蔽了雙眼,越應該防微杜漸。

決策者經常在運營這個環節上犯哪些錯誤呢?

用人不當,這個問題我就不擴展了。

運營這個工作有時候經常是出力不討好的,做的事情往往很多,結果可能不盡如人意。 背黑鍋、為他人做嫁衣是常有的事情,所以決策者需要給予運營人員足夠的支援和理解。

過分干涉運營工作的具體執行細節。

運營如果沒做過,就是不懂,不要過分迷信那些方法論,實操才是運營法典。 很多運營人員都有這個體會:直覺裡知道這事應該這麼做,但如果硬說道理,還真講不清。 這是因為很多運營人員只顧悶頭做事,而不注意總結、表達所致。 再者,運營的思維是發散式、跳躍式的,並不像技術、產品人員的條理性、邏輯框架性那麼清晰。 所以,決策者要幫他們確定方向,而不是摳細節。

三、運營不能充分地發揮作用

很多公司在產品搭建的差不多的時候,才開始找運營合夥人。 或者存在「產品做好了,剩下的工作就靠運營了」這種很可笑的想法。 嚴格說來,這些都不明智。

很多公司的產品人員並不真正瞭解使用者,真正的需求也絕對不僅來自于那些調研結果,因為樣本也許並不客觀。 往往這個產品,做著做著,就成了滿足某一個或某幾個產品人員自己需求的產品了。

運營什麼時候介入專案最好? 是產品策劃階段就應該參與其中。 所謂參與,也不是只做傾聽者,提提意見而已。 運營在那個階段就需要瞭解所有產品需求和具體規則,並且給予產品人員足夠的建議。 一旦很多產品功能一旦確定了,後期再想返工,太難了。

當年我就是這麼做的,甚至連錯別字、冒號用的不對都會揪,當然某種程度上這個習慣不太好啊,我後來注意規避了。 但就是從那個時候,我慢慢瞭解了整個社區的任何一個邊邊角角的細節。 當一個專案通下來,都會有不小的收穫,也彌補了在產品上的不足,這也是我後來能順利往產品轉型的一個原因。

四、運營環節和產品環節易發生矛盾

和運營接觸最緊密的估計就是產品了,很多公司,運營和產品經常發生矛盾,或者運營的需求被無視、擱置,或者產品將運營的需求擴大化,或者運營和產品各做各的,彼此不能很好的溝通,等等。 當這個時候,就需要他們彼此理解、取捨了,或者由各自的leader來協調和解決這些矛盾。

不過我一直覺得最好的辦法,其實是將產品和運營放在一個大部門下面,這樣可以逼產品人員去瞭解使用者,逼運營人員去熟悉產品規則和邏輯,這樣很多需求的優先順序定起來也更能彼此認同了。 沒辦法,如果你不能自己逼自己,就只能用體制來逼你了。

五、頻繁換運營負責人,或運營團隊動盪

這是大忌。 運營和使用者是直接接觸的,使用者是隨人的,一個好的運營,都會直接影響很多使用者。 一個運營的靈魂人物,更是能直接影響整個使用者體系。 當然,如果這個人從來不接觸使用者,那另說。

運營團隊嚴重動盪,甚至整波兒換,會導致整個運營體系直接崩潰,導致使用者大量流失,這樣就得重建,而新人對規則是不可能全部熟悉的,好比改朝換代,代價其實是很嚴重的。

運營和使用者接觸久了,就會被使用者所感染、感動,其實他們並不想離開公司,只是決策者在潛移默化中傷了他們的心,結果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人才,成了別人的座上賓。

但運營團隊也不能長期不變,因為運營工作是需要根據趨勢而做出改變的,形成思維定式很可怕,需要定期更換新鮮血液來增加團隊的新陳代謝,但不代表可以斷根、丟了運營的氣質。

六、企業的內功和外功不能平衡

我一直以為企業如人,內外需要調和。 產品開發這個鏈條上的工作,以及狹義上的運營工作(圍繞使用者、內容所開展的運營工作),可以統稱為內功,需要「靜」。 而銷售、商務、市場等等需要對外開展的工作,可以統稱為外功,需要「動」。

過分強調內功,可能你只是在閉門造車,企業的盈利、品牌建設等等可能隨時會出現瓶頸或者爆發問題。 過分強調外功,產品就做不到極致,內容、使用者建設會出現問題,甚至會出現為了賺錢不擇手段這種事情。

一般一個人,是很難內外兼修的,再說人的成長也需要過程,一個階段做一個階段的事,是有數的。 而主外和主內的人,都需要受到重視。 內功和外功,也需要平衡。

這個問題非常棘手,很多公司都是在平衡問題上出了問題,只是不承認罷了。 這樣,對於公司決策者的格局本身就很重要。 內外兼修、格局夠高的老闆,必然是集大成者。

作者:類延昊,酷我音樂產品總監、酷我K歌專案總監,原貓撲網產品運營總監,微信公眾號:類類有話說,微博ID:類類Leo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