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僅北京地區,就有數百家非法315網站。 這些網站刊登消費者的投訴資訊後,依靠收取涉事企業的公關費和刪貼費牟利,日進數萬元,而消費者從頭到尾都被利用。 據從業者稱,315前後投
僅北京地區,就有數百家非法「3·15」網站。 這些網站刊登消費者的投訴資訊後,依靠收取涉事企業的公關費和刪貼費牟利,日進數萬元,而消費者從頭到尾都被利用。 據從業者稱,3·15前後投訴最多,也是他們掙錢最快的時候,業務量能翻番。
這些非法「3·15」網站,打著公益的幌子,吃消費者的投訴資訊,吃企業的公關費,吃社會公信力,賺得盆缽滿體。 而且賺錢,基本上都集中在3·15前的一個月。 之所以能夠賺錢,其中一家非法網站老闆的話很值得思考:不少企業「自己並不乾淨」,3·15臨近他們很緊張,都怕被媒體盯住,「都願意花點兒小錢來消災」。
雖然這些非法3·15網站在本質上,是違法甚至犯罪牟利,也傷害了市場經濟的正常秩序,即使得不到一點調查回饋資訊,但消費者還是願意源源不斷地為他們提供投訴資訊。 站在消費者的角度,無論這些3·15網站是不是違法,只要這些投訴消息能夠發佈出去,就是有益無害的。 這其中可能暗含這樣的資訊,一是合法的3·15網站可能宣傳力度不夠,「養在深閨人未識」,沒有能夠真正發揮出應有的作用;二是合法的3·15網站可能服務並不好,消費者的一些投訴,可能石沉大海。
消費者權益的保護,離不開大眾傳媒的鼓與呼,離不開大眾傳媒的輿論監督。 非法3·15網站的投訴資訊,為其他大眾傳媒的揭露與報導提供了新聞線索,這是企業願意花錢消災的原因所在。 但是,為什麼非法3·15網站的盈利主要集中在3·15前一個月呢?這是值得傳媒業者反思的。 正是因為大眾傳媒的批評報導,沒有做到常態化,往往喜歡在3·15附近推出集中的、應景的報導,所以「那些不幹淨的企業」才在這個時候特別害怕。 同時,如果大眾傳媒批評報導能夠與消費者零距離、常溝通,有獨立的新聞線索來源,非法3·15網站訛詐企業成功的幾率也會小很多。 非法3·15網站不可怕,就怕正規管道不暢通,就怕新聞媒體報導不深入,就怕公權執法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