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鴻溝
鴻溝
移動互聯網時代
鴻溝
移動互聯網時代
中國
鴻溝
移動互聯網時代
中國
這些
鴻溝
移動互聯網時代
中國
這些
他們
我們在虎嗅討論微信與運營商的戰鬥,分析互聯網如何取代傳統行業,擔憂Google Glass會奴役人類。 我們聊一切與商業、科技、資訊相關的話題。 但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我們所說的一切與他們沒關係,對他們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
在世界先後進入電腦時代、互聯網時代、WEB2.0時代以及後WEB時代即移動互聯網時代,人類的生活被數位資訊、社交網路、電子商務、智慧設備、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以及大資料等徹底改變。 但資訊貧窮者仍然停留在資訊的史前時代,資訊革命的紅利並未惠及他們。 這些人包括偏遠地區的農民、建設城市的農民工、有缺陷的殘疾人、甚至家裡的老人。
具體一些,在城市居民每天使用智慧設備嘗試解決資訊超載的問題時,通過電視收看CCTV瞭解天下事仍然是部分農村主流的資訊獲取方式;在年輕人糾結是用京東還是易迅網購送貨更快時,農民仍然只能到古老的商店購買必需品 ;在少年們用微信搖一搖附近的陌生人時,老年人的社交活動則被年齡、文化、語言和行動不便限制。 這些現象都將人類分為兩個群體:資訊富有者和資訊貧窮者。 橫亙他們之間的,互聯網界稱之為「資訊鴻溝」抑或「數位鴻溝」。
在今年的成都財富論壇上,李彥宏對話《財富》雜誌副總編梅思梵,談到自己的夢想時說「我上大學時選擇的專業就是資訊管理,從那一天開始,我就有一個夢想,有一個願景目標,就是要‘讓人們最平等便捷地獲取資訊, 找到所求’,要做到這一點不是非常容易」。 科技界具備此類夢想的人不在少數。 Google的使命是加強資訊流動,讓全世界人民便捷獲得資訊,而Facebook紮克伯格則致力於加強人們的連接,再早之前的比爾蓋茨希望世界上每台桌面都有一台電腦。 這些理想主義者希望技術改變世界,塑造一個人人平等的資訊世界。
夢想終歸是夢想。 在資訊化前所未有地加速改變這個世界的同時,資訊鴻溝問題也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
1、科技越發達,鴻溝越明顯
在城市,網路基礎設施正在迎來光纖到戶、3G普及、4G的到來和WIFI的普及,硬體設備包括智慧手機、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和智慧家居正在爭奪人們的碎片時間,互聯網產品廣泛涵蓋人類衣食住行、購物、娛樂、社交、溝通、 閱讀等一切生活。 掌握資訊獲取能力的人,將進一步強化資訊和知識。
不過,這個影響只局限部分人。 中國互聯網絡資訊中心(CNNIC)最新《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國線民規模達到5.64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2.1%,保持低速增長。 按照目前約4%的年增速,2015年中國互聯網普及率將達到50%。 也就說是屆時仍然會有超過一半的中國人不是線民。 這一半人是潛在的資訊貧窮者。
這些人包括農村的留守人群、城市的部分農民工、老人、殘疾人等,他們通過電腦、手機應用如微博、網易新聞用戶端等獲取資訊的幾率幾乎為0。
有資訊的人獲得的資訊高速積累,而缺乏資訊獲取手段的人則原地踏步或者僅有少許進步。 中國不只是貧富差距正在擴大,資訊鴻溝也在進一步明顯。
2、資訊鴻溝演變為服務鴻溝
人們利用互聯網生產、流動和消費資訊,這些資訊的承載方式是通過超連結相連的網頁。
移動互聯網時代聯網結點則變為線下的實體,如個人、物體、店鋪等,真實的世界被映射到網路。 正如李彥宏在財富論壇所說,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們的需求不僅是能夠搜索資訊,而且能夠找到服務,可以在移動終端、手機、平板電腦,各種各樣新的終端上,不僅是獲取資訊,而且能夠完成任務、完成工作。
這些服務包括網路購物、網路支付、旅遊預定、火車票預定、線下服務團購(O2O)、線上掛號、網路政務、移動辦公等。 但因為基礎設施如寬頻網路的限制、PC和智慧手機的普及不足、配套服務如物流的不健全,導致資訊匱乏者獲得這些服務也異常艱難。
京東網購電視機等物美價廉的大宗電器是無法寄送到偏遠農村的。 每年春運12306網路訂票也是大量農民工無法享受的便利——12306網站很奇葩,但不能忽略其給了人們一種新的購票方式。 至於網路招聘、線上掛號、電子政務等,對於農民工群體來說,更是遙不可及。
在蘆山地震期間,資訊鴻溝導致互聯網公益服務無法觸及大部分災民的弊端已經展露無遺。 百度、搜狗等互聯網公司紛紛推出尋人功能,但大量受災群體及其親人因為遠離互聯網,無法使用網路尋人服務。 最終,各大搜尋引擎尋人服務並未取得預期的效果。
掌握資訊的人將享受便捷的服務,進而更易獲得緊缺的服務資源,另外一部分資訊貧窮者則將成為服務的貧窮者、資源的貧窮者和生活效率相對低下的群體。 資訊鴻溝正在演變為服務鴻溝。
3、資訊鴻溝在被逐步填充,但是個無底洞
資訊鴻溝是與資訊科學一樣古老的全球化的問題。
在中國,行業、政府和企業為消除鴻溝已開展了大量工作並取得一定成果。
光纖入戶,工信部多次下文推進。 2010年發佈的《關於推進光纖寬頻網路建設的意見》要求2011年,鄉村使用者接入能力平均達到8MB/S以上,農村使用者接入能力平均達到2MB/S以上,商業樓宇使用者基本實現100MB/S以上的接入能力。 3年內光纖寬頻網路建設投資超越1500億元,新增寬頻使用者超越5000萬。 不久三年期限將至,但筆者個人感受光纖到戶尤其是到農村,仍然還有最後一公里甚至數公里的路要走。
移動通信網路發展狀況相對較好。 據中國移動發佈的白皮書,目前無線通訊信號已覆蓋96%的自然村。 自2004年開始中國移動便投身國家「村村通電話工程」,累計投資384億元為超過10萬個邊遠農村解決了基礎通信問題。 中國移動還為農民提供多樣化的農村資訊服務,農信通熱線電話平均每天接到涉農資訊諮詢超過8萬次。 廣東惠州移動甚至還推出1258060愛心熱線,説明20萬殘疾人無障礙溝通。
客觀地說,中國在移動通信網路覆蓋上,相對走在世界前列。 強調一下,這裡是說從無到有的覆蓋。 國外運營商在進行網路覆蓋時會評估覆蓋產生的經濟價值,而國內運營商身為國企,會有更多社會責任的考量。 例如偏遠農村,珠穆朗瑪峰,三沙群島和近海漁場都會有中移動的無線信號覆蓋。
除了基礎網路外,硬體設施的瓶頸也在消除。 電子設備例如電腦、智慧手機價格已相對低廉,而「家電下鄉」政策、國產低端硬體尤其是山寨貨已讓硬體具備了與電視一樣普及的價格條件。
但寬頻和聯網設備並未實現與電視一樣高的滲透率。 究其原因,除了政府鼓勵扶持、運營商和設備商加大投入外,還需要給對應群體一個「光纖入戶」以及購置電腦或智慧機的理由。 目前WINDOWS、鍵鼠操作對資訊貧窮者來說,是一種難以掌握的技能。 就算可以快速掌握,能滿足對應需求的軟體、網站、應用和網路服務少之又少。 資訊貧窮者是被忽略的使用者。 少有人去關注他們的資訊化需求,更少有人去挖掘他們的潛在資訊需求。
哪裡存在問題,哪裡就有機會。 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中國現存的資訊鴻溝問題既是一個需要業界關注的社會問題,也蘊藏著巨大的商業機會。 尤其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之後,伴隨著無線通訊、智慧手機、智慧電視、多媒體技術的發展,資訊鴻溝問題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最佳解決時機,也為創業者帶來很多機會。
(責任編輯:蒙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