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動本來占儘先機 卻為何在移動互聯網上頻頻失意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移動互聯網 中國移動 飛信

前段時間看了《中國電信轉型,十年寸寸敗》,頗有感觸。 作為移動的個中人,看著這些年移動向互聯網艱難轉型的風風雨雨,真心感覺遺憾。 雖然現在跟一眾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大佬比起來,移動仍是名符其實的高帥富。 這家公司當年拯救過互聯網、最早提出培育移動互聯網的企業,投入了天量資金做了所有熱門的業務,卻在移動互聯網進入最輝煌時代之時,慢慢的被邊緣化,最近在微信收費問題上成為眾矢之的,儼然變成了網友們口誅筆伐的阻礙者。

其實,在最為風光的時候,移動就有淪為管道的危機感。 它2006年將Slogan從「移動通信專家」改為了「移動資訊專家」。 互聯網時代到來之前電信也輝煌過,是互聯網發展的基礎,後來互聯網大佬們在臺上指點江山的時候,電信只是默默的做著管道、IDC這些底層基礎活兒。 移動不願看到這樣的景象再次發生。

於是有了很多故事。

移動夢網短暫輝煌過,在2000年前後中國互聯網泡沫時還救活了當年的幾大門戶,救活了唱片公司。 但07年智慧手機出來後,封閉的體系被打破,遊戲規則變了,歷史再一次重演。 可移動不是個認命的主,什麼熱做什麼,手機作業系統(Ophone)、微博(移動微博)、社區(139社區)、應用市場(MM)、本地生活應用(無線城市)、即時通信(飛信)、移動支付、二維碼、彩雲、團購......,如果到省公司一層, 那看到的應用更是數不勝數。

可是,最終還是難逃宿命。

OPhone:缺乏技術創新和使用者價值的標本

OPhone推出的時候,Android還是1.x時代,塞班也還未消失,智慧手機作業系統還未出現當前的雙寡頭格局。 可惜,與大多數「移動式創新」一樣,作業系統是由一個不知名的合作夥伴做的,說白了也就是Android1.x的優化+移動自有資料業務的捆綁,筆者在OPhone一開始就參與內部徵文,當時很悲觀的預言其很快會失敗,結果徵文還獲獎 ,一語成讖。

筆者認為Ophone之敗,在於缺少核心技術創新,又缺少去攻克核心技術的心,簡單的「Android內核+外層」模式早晚被谷歌不斷升級的系統整死;國內的互聯網巨頭、終端公司、創業公司如小米的深度參與, 也將Ophone逼到夾縫中;Ophone的罩門是,捆綁死了諸多使用者並不喜歡的資料業務,無法給使用者帶去核心價值。

於是,在Android在2.x邁向3.x的時候,OPhone的內核永遠的停留在了1.x。

移動微博/社區:運營能力之殤

移動微博一開始叫做139說客,也是一個起個大早沒趕到集的產品。 彼時新浪微博還剛剛興起,開心網與人人網熱鬥正酣。 移動微博產品沒有太大的問題,而且還有了個微博內容免費短信群發給粉絲的賣點,當然這個功能在內容尚少的時候有新意,但是內容一多之後誰也受不了,最後這個功能被迫關閉後來移動微博產品也不斷升級,社交功能、社區功能、 遊戲功能都緊緊跟上。 如果說產品有問題,那算差異化不夠。 但是新浪微博和騰訊微博的產品功能本身就同質化嚴重。 為何能迅速崛起,移動微博卻悄無聲息呢?

最大問題是缺少運營能力。 微博是「自媒體+社交」雙重屬性的產品,新浪微博以擅長的媒體運作能力切入,其成功的把微博變成了名人、想出名的人以及想發聲的人的最佳場所,這種集聚效應使得除了騰訊微博借助QQ的龐大規模稍有還手之功,其他什麼網易微博, 搜狐微博都無招架之力,更別說毫無內容運營能力可言的移動了。

往深層次說,移動是希望把基礎通信和線上溝通有機結合,最終形成使用者黏性,捆綁住客戶不輕易離網,如同飛信、139郵箱一樣。 但是在移動現行的機制下,要跟上微博這樣快速、及時的回應,實在太難,幾個熱點事件一下來,大家都會聚集到最快最熱的地方,其他地方就門可羅雀了。

另外在特殊國情下,新浪微博還得養一群小秘書對資訊進行審查。 而中移動必須進行更加嚴格的資訊審查。 這是中移動的包袱。

移動微博還活著,但是越來越像各級移動的宣傳視窗了。 頗有苟延殘喘的感覺。

無線城市:走回頭路的代價

還在3G門戶等為代表的WAP網站風生水起、APP才剛剛興起的時候,移動已經意識到在手機上為客戶提供豐富內容和應用是未來趨勢,於是廈門、廣東開始領頭建設無線城市,其核心思路就是建立一個手機上網的門戶, 可以有生活的所有方方面面應用,2011年各省移動開始仿效,省省有門戶,市市有創新,恍若當年電信在互聯網之初的xx資訊港。

可惜門戶在移動互聯網上已經是明日黃花,而無線城市連合格的門戶都不算,它只不過是很多內容的拼湊而已,沒有使用者體驗可言,而且反互聯網之道而行,其運營極度分散,每個省每個市都各自為政,每個地市都是個門戶, 還是定位都不盡相同的門戶。 舉個例子,如果要訂旅遊產品,你會到各個地市門戶去找有沒有旅遊產品呢,還是去一個專注旅遊的可以訂全國的產品的應用呢?

所以,除了上上央視、上上報紙外,這樣的拼湊沒有給客戶真正的價值,當然無線城市推廣還是有殺手鐧的:送話費。 後來還推出了APP版本,但是其根本的定位和模式仍然停留在互聯網之初,落後的代價就是被淘汰。 在移動互聯網的黃金時期,移動再一次花了不菲的錢,連吆喝都沒賺到。

MM:產品問題還是機制問題

MM其實是移動上下都非常重視的產品,據說當時是王建宙親自掛帥。 但王總退了,這款產品前景更加不明朗了。

MM的起步很早,優勢很明顯,一是裝機率高,所有移動定制機都預裝MM,這是多少應用眼紅的事情;二是彼時手機支付寶等還沒出身,中移動擁有國內少有的便捷收費模式的平臺:話費支付;三是有錢有實力,能夠用通訊費來補貼應用購買的費用 ,營造開發者盈利的生態;四是下載應用流量免費,這即方便了使用者,讓很多應用眼紅。

可是,如此多的優勢也未能讓MM成為應用市場主流,即便在移動內部也是這樣。 在最主要的Android應用下載市場方面,機鋒市場、安卓市場這些創業型產品已有相當的口碑,相比之下,MM的劣勢主要是產品層面,一直以來MM的使用體驗都極不友好,連我以及周邊的移動自家人最後都忍無可忍放棄使用了。 當然深層次原因還是機制,MM的背後是多個外包公司,卓望是最主要的一個,卓望本身屬於靠移動存活的企業,難以在互聯網市場上競爭,再加上這種機制下高昂的溝通成本,MM要跟上移動互聯網的更新節奏確實不易。 更為重要的是,MM缺少生存的壓力,沒有壓力就沒有完善自己的動力,進而沒有競爭力。

另一方面,應用市場的模式也在受到挑戰,百度手機助手、QQ手機助手、360手機助手等互聯網大佬正在慢慢淡化應用下載的概念,而是將應用與手機的各種管理結合一起。 在經歷了一陣子的新鮮之後,我的手機應用也慢慢穩定了,不會再每天都訪問一次市場了,這時,單純的應用下載已經不能滿足互聯網大佬們對每天的「碎片時間份額」的渴望。

應用免費的大趨勢下,MM便捷的支付手段也不再是任何優勢。 在各家應用市場都將使用者體驗精雕細琢,在打磨應用聚合之外的推薦功能、搜索功能甚至社交化的一些功能時,MM仍然停留在想用AppStore的模式再做一個國內的安卓市場的狀態,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聽說MM去年收入有1個億,不知裡面包含了多少圖書、音樂等付費數位內容。

互聯網巨頭,終端廠商,Google官方以及創業公司充分參與應用分發市場的角力,而WEB APP和微信APP等新應用形態也在興起。 在這樣的變革之下,MM還能跟上嗎?

飛信:QQ的模仿者和犧牲者

飛信算是成功的產品了,至少它在中國比MSN成功。

騰訊難得成為一次被模仿者。 飛信這些年一直是對騰訊亦步亦趨,從即時通信到飛信同窗,再到飛聊,再到最近匆匆推出的公眾平臺,模仿策略其實挺好,至少不用走彎路,而且飛信還有一個最大的優勢:可以免費發短信,這也是這些年來它能夠生存的基礎。

飛信已經算過得很好了,但仍擺脫不了兩大悲劇:

一是有QQ,就像其他消亡的即時通信產品一樣,不是因為能發免費短信,沒有人願意開幾個聊天應用,哪兒人多去哪兒,微信應用的出現導致短信也不值錢了,其未來堪危;

二是它是中國移動的親生子,一開始定位是捆綁使用者,電信聯通的人沒法註冊,雖然現在已經放開了不過這種對使用者帶來的觀念已經很難改變;而且,中移動內部機制的血脈也仍然帶到了飛信,產品雖然可以模仿,深層次的體驗、運營還是有差距。 例如,近期已經有網友對飛信公眾平臺上自以為是、無視使用者體驗的註冊內容進行了嘲笑。

終於這一次,騰訊可以自豪的說,一直「被」模仿,從未超越過。

失敗的基因:無奈的機制

當然移動在互聯網上的探索遠遠不止這些,到省公司市公司看看,更讓人眼花繚亂。 成百上千個產品。 移動其實最不缺的就是人才。 移動員工當年都是各大重點高校的佼佼者,每一次重大機會來臨前移動都看到了機會,策劃和構想不可謂不深遠和詳盡,深入到每一個個體時,大家都表現出一種無奈,優秀的人才、雄厚的資本在機制面前不得不搖頭歎息。 粗粗分析失敗背後原因大概有如下:

1、定位不清,目的不純

移動式互聯網產品嘗試在實際中,其目的大致有兩個,一是輔助主業捆綁客戶,二是撈取「創新」的業績。 因此從一開始就不是把它當做一個獨立、獲取獨自市場價值的業務來對待,最終大量的投入只是作為各個時期可以拿來宣傳的噱頭而已。

2、缺少互聯網的基因

移動在通信運營領域的成功也是在互聯網領域失敗的原因,整個組織架構體系不是為互聯網而生,想想其中的產品提出、投資、建設、運營的環節,一個好的想法要在移動裡生存下來太難太難。 一來總部-省-市條塊分割,各自都有想法,一個全國統一的產品都很難推出;二來每一級公司內部部門障礙重重,再有意思的互聯網產品在移動龐大的業務中只是滄海一粟,沒有人能花精力去協助。 最終導致產品上線慢、更新慢、不聚焦,在互聯網這種產業環境下極難生存。

3、缺乏真正的核心技術和產品導向的研發

互聯網是典型的技術驅動的產業,技術在其中的分量非常重要,幾乎每一個強大的互聯網公司都有技術沉澱,而且有濃厚的產品文化。 而移動恰恰缺少這些,移動自己的員工絕大部分都是專案管理,核心技術和產品開發大多依賴合作夥伴,合作夥伴的利益意圖在移動,這種取嚮導致不太可能有好的產品。 當然這也是沒辦法的,通過合作夥伴來做產品比移動自身來做產品,在移動體制中要高效得多。

4、非商業因素太多

中移動作為一個央企,就很難以真正的市場化去處理事情,背後涉及的各種非商業因素太多,要承擔的政治責任太多,表面看政府在呵護著,但從另一面看,做事卻放不開手腳,方方面面無一不受到各種無形之手的控制,這點就不細說了。

其他的細微原因,也不再贅述。

上面提到的問題大多是大企業的通病,機制臃腫、行動緩慢、成功路徑依賴,被現實利益綁架,諾基亞、摩托羅拉等也一樣,外部環境巨變之時,難以改變自身。 不過已經有改變的跡象,中移動互聯網公司的成立已經箭在弦上,未來如何有待觀察,也許一個獨立的、以互聯網為核心定位的公司,能夠摒棄原先龐大官僚體系的問題,在強大的資本運作之下也許能走出一條新路。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