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媽咪融資5000萬,使用者2萬,陶建輝說「我們要做平臺」;
糖護士在宣佈融資,發佈第二代產品時也表示要做硬體平臺;
春雨醫生很早就提出要接入協力廠商硬體資料,做硬體平臺。
......
諸如此類各種要做平臺的新聞數不勝數。 甚至在一個創業者分享會上,某創業公司在講到自家產品的未來發展時,下面的風投人士點評道:「你們什麼不做平臺?」 可見各方做平臺的呼聲都很高。 這是為什麼呢?
互聯網創業公司
一位VC業內人士告訴雷鋒網,他覺得VC熱衷創業公司做平臺是因為「從風投的角度來看,是期待公司有一個巨大的成長空間」,但是「志存高遠是好的,眼高手低就不好了,最終能否做到還是一步步來最後水到渠成的事情」。
為什麼創業公司不可以專注于做好一款產品呢?比如快樂媽咪的胎語儀和糖護士的血糖儀。 他說:
「風投主要是投企業的成長,如果只能產生現金流,但成長性不足,那就更像一門傳統的生意;如果確實能做出一款爆品,舉個極端的例子就是iPod和iPhone,當然也值得投資,尤其是手機,做的好了以後自然就形成一個平臺甚至入口了, 現在炒VR的一大願意就是有一部分人認為VR在今後是一個手機般的入口,而另一部分人則認為更像是下一個Xbox般的遊戲裝置。 」
總結起來意思就是風投投的是互聯網創業公司,而不是一門傳統生意。
資料
對智慧硬體創業公司來說,他們之所以與傳統硬體不同,便是在對待資料的價值上面。 智慧硬體收集大量的資料,這些資料以及資料採礦將來會成為一門大生意。 然而多數創業公司產品銷量不高,也很少能有非常高的活躍度,因而他們想出的辦法就是接入協力廠商的硬體,從他們那裡收集更多的資料。
把髒活累活交給別人做
不管是硬體還是內容,都是資本和勞動密集型的業務,而且要做好非常不容易,屬於「髒活累活」。 很多的智慧硬體創業公司,產品做得不好就希望做平臺,產品做得好更希望做平臺,對他們來說硬體只是圈住使用者的工具。 平臺是很輕的產品,又可以輕鬆盈利,相比之下,苦逼的硬體還是交給別人來做吧。
圈使用者,高壁壘
「平臺的壁壘高」,陶建輝此前接受雷鋒網採訪時說,「如果只是硬體產品的話,很容易被競爭對手模仿,做成平臺可以將可擁有自己的生態,將使用者緊緊地粘住。 」
他以騰訊和阿裡為例子,前者的社交、後者的電商都是幾乎牢不可破的平臺。 多數創業公司則希望成為某一細分領域的入口,圈住一批使用者,再來想如何用他們來變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