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of Update: 2014-06-15
CRS_HOME/bin下面的kfed和kfod是檢查ASM disk的非常有用的工具-bash-2.05b$ kfed -helpas/mlib ASM Library [asmlib='lib']aun/um AU number to examine or update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使用條件:Linux或Solaris機器, AWR中建議doule buffer cache, db file sequential read是top wait event. 大小:2-10倍的buffer cache.不能小於2倍. 如果使用ASMM, 2-10倍的SGA_TARGET兩個參數:DB_FLASH_CACHE_FILESpecifies a list of paths and file names for the files to contain the flash cache,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從Oracle10g開始,sqlplus提供了一個參數選項-prelim,用這個參數,在系統已經hang的時候。我們可以串連到SGA而不是資料庫,也就是說沒有session被建立。一.通過以下步驟可以擷取系統資訊:sqlplus -prelim / as sysdbaoradebug setmypidoradebug unlimit;oradebug dump systemstate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引言:最近在論壇裡經常會看到有朋友諮詢Oracle GG 實施案例的文章,誠然 GG 目前在各大論壇裡的資料都不是很多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引題:朋友一時興起使用了rm**,刪除了Oracle資料檔案後找我幫忙,我在幫朋友恢複資料庫時,遇到了當recover時,報錯不能找到28739號歸檔日誌,這樣我就不能同步scn,更不能開啟資料庫了。這是歸檔日誌不連續的典型案例,我最後告訴他要做好心理準備。事情還沒有完,這個真實案例引發了我的思考,如果當時在朋友沒有做rman拯救措施的情況下,可不可能不使用rman即可恢複資料檔案呢!最後我找到了答案:)案例1.系統solaris SunOS TJLT-YDWG6 5.9 Generic_122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先說一下Linux 下Oracle沒有卸載乾淨再安裝會出現什麼後果吧,在一次生產環境安裝中,裝Oracle時出現一個錯誤,倒致oracle沒有安裝成功,無視之前的安裝,再次重新安裝oracle,正常安裝完成,serverS 也正常,當應用跑起來時,半個小時後oracel就會自動重啟一次,這個原因整整折騰了我一個星期。太痛苦了,希望 大家要注意工作中不要範這樣的錯誤。1. 用 oracle 使用者登入 如果要再次安裝, 最好先做一些備份工作。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1.訪問Db2資料庫首先請載入如下lib: db2jcc.jar,db2jcc_license_cu.jar 在C:\Program Files\IBM\SQLLIB\java下可以找到它們。2.若使用者沒有想要訪問的表的許可權,請開啟Db2控制中心,找到表,在右鍵菜單中加入使用者訪問許可。如果倒過來做不容易成功。3.以下是存取碼:package com.ibm;import java.sql.Connection;import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如果建表或是修改表時指定了Cache子句,則當使用者第一次訪問表中的資料是,這個表將被加入到資料庫快取中並保留較長一段時間,這樣使用者以後再次訪問該表是,可直接存取資料庫快取中的資料,從而提高訪問的速度。因此建議對一些較小的,使用者訪問頻繁的表,可以考慮加上cache子句,以提高訪問效率。常見如使用者表,許可權表,角色表,部門表等。修改表的語句樣本為:alter table TB_SYS_USER cache;alter table TB_SYS_USER_dept cache;alter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Oracle中試圖對一個子查詢進行更新時可能會出現ORA-01779錯誤。該錯誤的內容為: ORA-01779: cannot modify a column which maps to a non-key-preserved table例如,使用以下的更新查詢就會出現該錯誤。 CREATE TABLE test1 ( id integer primary key, num integer );&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在Oracle裡,使用delete刪除資料以後,資料庫的儲存容量不會減少,而且使用delete刪除某個表的資料以後,查詢這張表的速度和刪除之前一樣,不會發生變化。因為oralce有一個HWM高水位標記(或者說高水位線),它是oracle的一個表使用空間最高水位線。當插入了資料以後,高水位線就會上漲,但是如果你採用delete語句刪除資料的話,資料雖然被刪除了,但是高水位線卻沒有降低,還是你剛才刪除資料以前那麼高的水位。除非使用truncate刪除資料。那麼,這條高水位線在日常的增刪操作中只會上漲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查看Oracle的redo日誌切換頻率兩個sql,原理是一樣的,第二個用到了統計函數。 時間單位:分鐘方法一、 select * from v$log a where a.THREAD# = 1 ; set line 200 select b.SEQUENCE#, b.FIRST_TIME,a.SEQUENCE#,a.FIRST_TIME,round(((a.FIRST_TIME-b.FIRST_TIME)*24)*60,2)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在日常的使用過程中,可能經常需要將一個叢集中hbase的資料移轉到或者拷貝到另外一個叢集中,這時候,可能會出很多問題以下是我在處理的過程中的一些做法和處理方式。前提,兩個hbase的版本一直,否則可能出現不可預知的問題,造成資料移轉失敗當兩個叢集不能通訊的時候,可以先將資料所在叢集中hbase的資料檔案拷貝到本地具體做法如下:在Hadoop目錄下執行如下命令,拷貝到本地檔案。 bin/hadoop fs -copyToLocal /hbase/tab_keywordflow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1)在一台電腦中可以安裝多個Oralce資料庫(執行個體),它們的SID不能相同(2)但是在不同的電腦中,可以安裝多個相同SID的Oracle資料庫(執行個體)(3)在同一個網路中,多個Oracle資料庫的全域資料庫名一定不能相同(4)全域資料庫的命名方式:SID.網域名稱(家庭的名字,家庭的戶主名字)(一個家庭裡面小孩子的名字)(5)SYS使用者SYS使用者是Oracle中的超級使用者,主要用於維護系統資訊和管理執行個體,資料庫中資料字典的所有表和視圖都儲存在SYS模式中SYSTEM使用者S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企業級的資料庫應用大多部署在RAID磁碟陣列的伺服器上,這樣能提高磁碟的訪問效能,並能夠實現容錯/容災。RAID(冗餘磁碟陣列),簡單理解,就是拿一些廉價的硬碟來做成陣列。其目的無非是為了擴充儲存容量,提升讀寫效能,實現資料冗餘(備份容災)。就像很早就有老外拿N台舊PC,做成一個強大的“伺服器叢集”。RAID技術誕生於1987年,由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提出。主流的大概可以分為幾個層級:RAID 0,RAID 1,RAID 5,RAID 10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奇怪的資料,select出來明明是0.0140625,但通過round(vv,6)出來的卻沒有四捨五入。按理應該得到:0.014063,實際卻得到:0.014062。違背了四捨五入的原則。案例:drop table tt ;create table tt asselect a, v, exp(sum(ln(1 + v)) over(order by rownum)) - 1 x from (select a, lag(a, 1, a) over(order by r desc) /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Oracle中job的建立:create table date_log(create_date date constraint create_date_pk primary key);create or replace procedure create_date_log_row is begin insert into date_log(create_date)values(sysdate); end;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工作中遇到一張表每天都插入很多資料,隨著時間的推移資料量會變的很大上百萬條甚至上千萬條記錄。這樣我們能不能把表進行拆分呢,答案是肯定的Oracle 很早就考慮到這個問題提供了水平分割。oracle 10 g 中提供下面三中分區:1)定界分割(Range partition)2) 雜湊分割(Hash partition)3)列表分區(List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1. 控制檔案: 一個記錄資料庫物理結構的二進位檔案。2. 控制檔案主要包含:資料庫名(DB_NAME)資料檔案名,與位置, REDOLOG檔案名稱與位置資料庫建立時間當前日誌SCNCHECKPOINT號3. 控制檔案在開啟狀態下能夠寫入。如果不能寫入控制檔案,則資料庫不能被掛載和不能恢複。4. 控制檔案會在建立資料庫時同時建立。 Oracle建議COPY兩份或者多份,在不同的磁碟上。 以防丟失。5. 可以在參數檔案中設定CONTROL_FILES的位置。如果沒有設定:如果沒有啟用OMF,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Oracle@node1 dbs]$ rman target / Recovery Manager: Release 10.2.0.1.0- Production on Thu Sep 27 16:37:55 2012 Copyright (c) 1982, 2005, Oracle. All rights reserved. connected to target database: MYRAC(DBID=4177338842) RMAN&
Time of Update: 2014-06-15
MySQL 的 InnoDB 儲存引擎不僅可以緩衝索引,而且還可以快取資料,如果將其表和索引儲存在裸裝置(Raw Device)上,從而繞過了檔案系統的快取和緩衝器而直接存取磁碟,那麼將大大降低Linux檔案系統的負擔,使系統效能獲得顯著改善。另外,從裸裝置在資料庫應用的最佳化原理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最佳化資料庫的一個基本方向,就是如何設法降低因資料庫特有的 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