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途網1月23日評論(丁常彥)在大資料時代,行銷正在變得越來越精准,幾乎所有的廣告主以及管道都在盡可能地完善使用者畫像。 早先,非Cookie資料的採集已經被國外主流的社交平臺所採用,並開始應用到了網路行銷中,如今,相關技術已經日趨成熟,並正在推動品牌的程式化購買。
2015年1月16日,由DCCI主辦的iworld互動行銷世界*資料星球*D星人20部落年度聚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作為一家非Cookie大資料服務提供者,集奧聚合(GEO) 首席行銷官段培力博士在接受速途網採訪時表示,2015年,集奧聚合將繼續深入探討非Cookie資料做各種網路行銷的應用,增強大資料技術提升網路行銷的能力;同時,持續在程式化購買的浪潮中,為廣告主、代理商、互聯網媒體、 金融企業和其他相關機構提供使用者多維資料洞察、即時廣告和私有DMP方案。
集奧聚合段培力:非Cookie大資料應用加速程式化購買進程
2015:程式化購買漸成主流
對於已經過去的2014年,通常被認為是中國品牌程式化購買的元年。
所謂程式化購買,指的是通過數位平臺,代表廣告主,自動地執行廣告媒體購買的流程。 與之相對的是傳統的人力購買的方式。 程式化購買的實現通常依賴于需求方平臺DSP和廣告交易平臺Ad Exchange,它包括RTB即時競價模式和non-RTB非即時競價模式。
如今,在美國,程式化購買目前已經成為主流,尤其是品牌的廣告,通過程式化購買的方式未來將成為主流;其次,程式化購買的巨大潛力還是來自于品牌客戶。 有業內人士認為,未來五年,網路廣告將會發生巨大的變革,並呈現出三種主要的網路廣告形式:內容主導、社交驅動和程式化購買。
儘管品牌程式化購買已是大勢所趨,但魚龍混雜的資源環境、南轅北轍的競價規則、不切實際的衡量指標都讓品牌廣告主無法全身心投入到程式化的大潮之中,媒體得不到預期的收益,更加不願意釋放更多優質資源。 長此以往,市場只能陷入一場惡性循環。
事實上,不管是對廣告主而言還是對於媒體和廣告公司而言,程式化購買都將大大提升其效率,但如何聚集更多的管道以及資料,就成為程式化購買必須邁過的一道坎。
非Cookie資料提升程式化購買ROI
據段培力介紹,集奧作為資料的出口,已經對接了各種主流平臺和媒體流量,在資料來源上主要是非Cookie資料。 因為非Cookie資料的時效性更強,定向方式也更多,通過將資料和媒體平臺相結合,可以大大提高程式化購買的效率。
目前,網路資料的來源一般分為兩部分:Cookie資料和非Cookie資料。 Cookie是媒體在瀏覽器中植入的代碼,以追蹤各個最終使用者的流覽行為,主要來自PC端;而非Cookie資料是指除Cookie資料之外的一切資料。 兩者比較來說,Cookie資料記錄的資料資訊有限,而且很多電子商務網站、社交網站等的Cookie資料也較少,特別是在移動端,Cookie資料無法發揮;相比較而言,非Cookie資料量大、資料維度更多、資料也更加即時, 而且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非Cookie資料相比較而言增長速度更快、應用空間也更大。
相比較Cookie資料而言,非Cookie資料的分析和處理才真正算得上是大資料。 因此,在2012年,非Cookie資料就已經成為谷歌、Facebook的關注重點。 集奧也一直致力於相關技術的研發和產品的打造。
段培力表示,集奧通過與新浪、寬頻服務商及電子商務企業等的深度合作,在非Cookie資料的來源上更為廣泛。 集奧還專門開發了非Cookie大資料管理平臺——DataQuate,該平臺提供從資訊採集、資料採礦到趨勢分析等全方位功能。 在程式化購買方面,集奧今年1月份再次升級了aDirect愛投平臺G2版本,使之成為中小企業和代理商的公共平臺,該平臺已經實現了資料與媒體的對接,客戶可以依據需求自己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