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 定義mongo對象,對應的是mongodb官方jar包中的Mongo,replica-set設定叢集副本的ip地址和連接埠 --> <mongo:mongo id="mongo" replica-set="${mongo.hostport}"> <mongo:options connections-per-host="${mongo.connectionsPerHost}"
標籤:環境準備:硬體要求:50G硬碟 8G記憶體 4核CPU軟體要求:Linux作業系統:CentOS6.5_X64 mongodb-linux-x86_64-2.6.10.tgz目的:安裝配置MongoDB資料庫具體操作:一、關閉SElinux、配置防火牆1.vi /etc/selinux/config#SELINUX=enforcing #注釋掉#SELINUXTYPE=targeted #注釋掉SELINUX=disabled #增加:wq!
標籤:MongoDB資料匯出、匯入及索引建立(1) 資料匯出——每個表一個檔案:# mongoexport --db project --collection 表名 --out 輸出檔案名,如:# mongoexport --db project --collectionstock --out
標籤:說明:來看一下關係型資料庫的update語句 UPDATE 表名稱 SET 列名稱 = 新值 WHERE 列名稱 = 某其中where子句就類似查詢文本,定位要更改的子表,set子句類似於修改器,更新哪些內容。1.1文檔替換 就是用一個新的文檔完全替換匹配的文檔。用於進行大規模模式資料的遷移。例如:如果要將friends和enemies兩個欄位遷移到relationships子文檔中。可以進行如下操作step1:var
標籤:插入: 使用insert或save方法想目的地組合插入一個文檔: db.person.insert({"name":"ryan","age":30}); 使用batchInsert方法實現批量插入,它與insert方法非常類似,只是它接受的是一個文檔數組作為參數。一次發送數十,數百乃至數千個文檔會明顯提高插入的速度。 db.person.batchInsert([{"name"
標籤:mongodbmongoDB中聚集集合(collection/coll)相當於mysql中的表文檔相當於mysql中的每一行資料常用命令 1.獲得協助命令db.help()db.表名.help()db.表名.find().help()rs.help() 2.切換/建立資料庫use 資料庫名稱 注意:mongoDB的資料庫可以先使用,後建立,當建立一個集合(table)時,當前資料庫會自動建立例子:有一個資料庫為sutdentdb,要切換到
標籤: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import java.util.List;import java.util.regex.Pattern;import org.bson.Document;import com.mongodb.MongoClient;import com.mongodb.MongoCredential;import com.mongodb.ServerAddress;import
標籤:啟動對應server:cd:到mangodb安裝根目錄下 mongod --dbpath db路徑 建立MangoDB服務: mongod.exe --logpath d:/mongodb/logs/mongodb.log --logappend --dbpath d:/mongodb/db --directoryperdb --serviceName MongoDB -install 補充一下三個命令:(必須以管理員身份運行cmd,然後執行下面的命令)
標籤:mongodb nosql 最近發現mongodb這個nosql很火,自己簡單的學習了下,發點東西出來,大家可以討論。MongoDB 是由C++語言編寫的,是一個基於分布式檔案儲存體的開來源資料庫系統。在高負載的情況下,添加更多的節點,可以保證伺服器效能。MongoDB 旨在為WEB應用提供可擴充的高效能資料儲存解決方案。MongoDB
標籤:mongodb常用命令指令碼化-自動化營運把一些營運中常用到的mongodb命令寫成shell指令碼,極大的方便了維護 1 設定複本集 #!/bin/bash#mongodb 進入client 並use admincd /usr/mongodb/binMongoDB=‘./mongo 192.168.1.7:37017‘$MongoDB <<EOFuse adminrsconf={ "_id" :
標籤:問題描述:當分析生產環境發生的效能問題時,常常因為沒有即時的依據而無從下手。那麼筆者通過捕獲db.currentOp()到檔案,並作為定時任務,可供後續分析。解決方案: 步驟一:Shell指令碼記錄db.currentOp()1. 建立檔案夾mkdir currentOp2.建立currentOp.sh#!/bin/sh MONGO=/usr/bin/mongoDATE=$(date +%Y%m%d%H%M) CURRENTOPFILE=/home/xucy/
標籤:今天在給mongodb插入日期格式的資料時發現,日期時間相差8個小時,原來儲存在mongodb中的時間是標準時間UTC +0:00,而中國的時區是+8.00 。因此在插入的時候需要對時間進行處理:DateTime.SpecifyKind(DateTime.Now, DateTimeKind.Utc); 例如:public void Insert(string spid) { Entity1 entity = new Entity1();
標籤:插入: 使用insert或save方法想目的地組合插入一個文檔: db.person.insert({"name":"ryan","age":30}); 使用batchInsert方法實現批量插入,它與insert方法非常類似,只是它接受的是一個文檔數組作為參數。一次發送數十,數百乃至數千個文檔會明顯提高插入的速度。 db.person.batchInsert([{"name"
標籤:成功啟動MongoDB後,再開啟一個命令列視窗輸入mongo,就可以進行資料庫的一些操作。輸入help可以看到基本操作命令,只是MongoDB沒有建立資料庫的命令,但有類似的命令如:如果你想建立一個“myTest”的資料庫,先運行use
標籤:下面列出一些Mongodb的學習網站,如果有需要可以到這些地方進行深入學習。http://www.mongoing.com
標籤:在前面的文章“Mongodb的主從模式搭建執行個體”中,我們對如何搭建一個主從結構的Mongodb伺服器環境進行了簡單的介紹。但是對於主從結構,Mongodb官方並不推薦我們使用了,可能是因為主從模式存在以下兩個缺點:(1)主節點不可用之後,無法自動切換到從節點,無法確保業務訪問的不間斷性;(2)所有的讀寫操作都是對主節點的,造成主節點的訪問壓力較大;因此,Mongodb為我們提供了另外一種推薦的使用方法,那就是使用複本集ReplicaSets。在這篇文章中簡單描述一下複本集是如何?的,又
標籤:資料庫說明:作業系統:CentOS 6.X 64位IP地址:192.168.1.111實現目的:安裝配置MongoDB資料庫具體操作:一、關閉SElinux、配置防火牆1、vi /etc/selinux/config#SELINUX=enforcing #注釋掉#SELINUXTYPE=targeted #注釋掉SELINUX=disabled #增加setenforce 0 #使配置立即生效2、vi
標籤:部署MongoDB的生產伺服器,給出如下相關建議:使用虛擬化環境;系統配置 1)推薦RAID配置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獨立磁碟容錯陣列)是一種可以讓我們把多塊磁碟當做單獨一塊磁碟來使用的技術。可使用它來提高磁碟的可靠性或者效能,或二者兼有。一組使用RAID技術的磁碟被稱作RAID磁碟陣列。RAID根據效能的不同,存在著多種配置方式,通常兼顧了速度與容錯性。下列是幾種最常見的配置方式:RAID0
標籤:mongodb效能分析方法:explain() 為了示範的效果,我們先來建立一個有200萬個文檔的記錄。(我自己的電腦耗了15分鐘左右插入完成。如果你想插更多的文檔也沒問題,只要有耐心等就可以了。)1 for(var i=0;i<2000000;i++){2 db.person.insert({"name":"ryan"+i,"age":i});3 } MongoDB
標籤:摘要上篇文章介紹了mapReduce這個彙總操作。本篇將繼續學習,db有了,collection和document也有,基本上夠用了,但是隨著項目上線後,發現業務資料越來越多,查詢效率越來越慢,這時就需要分析慢查詢記錄了。如何開啟慢查詢記錄?就是本篇文章介紹的內容了。相關文章[MongoDB]入門操作[MongoDB]增刪改查[MongoDB]count,gourp,distinct[MongoDB]mapReduce[MongoDB]索引Profiling 首先添加測試資料,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