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測試計劃: 對測試全過程的組織、資源、原則等進行規定和約束,並制訂測試全過程各個階段的任務以及時間進度安排,提出對各項任務的評估、風險分析和需求管理。 二、測試方案: 描述需要測試的特性、測試的方法、測試環境的規劃、測試載入器的設計和選擇、測試案例的設計方法、測試代碼的設計方案。 三、測試計劃是組織管理層面的檔案,從組織管理的角度對一次測試活動進行規劃。 四、測試方案是技術層面的文檔,從技術的角度度一次測試活動進行規劃。 五、測試計劃要明確的內容: 1、明確測試組織的組織形式
軟體可測試性需求設計Author: Vince 來源:http://blog.csdn.net/vincetest一、引言1.目的 提高軟體的可測試性,加快測試進度,提高測試效率。2.範圍 本文描述的範圍主要是可測性設計的特徵,考慮方向及設計方法。3.讀者對象 系統分析員、設計人員、開發人員。【文章來源:文斯測試技術研究中心
軟體可測試性設計作者:張元禮http://blog.csdn.net/vincetest1 概述 隨著軟體行業的迅猛發展,軟體測試也逐漸受到越來越多的軟體公司所重視,然而開發出來的軟體直接就可以拿出來做測試嗎?根據近幾年來的實踐證明,在設計軟體時事先沒有對軟體的可測試性進行周密設計和部署的軟體在測試時總是很難於進行,直到測試無法進行下去為止。被測軟體在編碼時需要考慮給測試和後期的產品維護提供必要的手段和介面支援,即要求軟體具有可測試性。基於可測試性的目標考慮,良好的架構設計,完備的介面,
基於模組化設計的嵌入式軟體測試方法 摘要:分析嵌入式軟體的特點,綜述傳統的軟體測試方法;針對嵌入式軟體的特點,提出嵌入式軟體的四級測試流程和整合測試的測試模型,並結合開發數控系統的執行個體進行分析。 關鍵詞:模組化設計 嵌入式軟體 軟體測試 測試方法 測試模型 數控系統
軟體工程定義: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知識來設計並構造電腦程式及為開發、運行、維護這些程式所必須的相關 檔案資料。 從軟體開發的發展來看,軟體工程並不是隨著軟體開發的出現而出現,在軟體開發發展到一定階段,出現了一系列的危機,比如: 1.產品不符合使用者的實際需求 2.軟體開發生產效率提高的速度遠遠不能滿足客觀需要
拜讀林銳先生的《軟體工程思想》發現一段經典有句名言:“人分四類——人物,人才,人手,人渣。” 如果一個軟體公司裡上述四類人齊全了,那麼最好的分工是讓“人物”當領導,“人才”做第一線的開發人員,“人手”做行政人員,“人渣”負責行賄。 這裡只談公司的領導與開發人員“行還是不行”。“人物”畢竟是少數,“人才”可是濟濟的。舉重若輕的那類“人才”可以做領導,舉輕若重的那類人才適合做軟體開發人員。假如一群持有學士、碩士和博士文憑的畢業生到軟體公司應聘,該如何錄用呢?我的建議如下:
內容提要 本書縱觀了軟體開發在不同發展階段的特點,揭示了當今在很多大型應用軟體設計、開發過程中採用的一種部署模式,引出了一種稱之為“指令碼驅動的應用軟體”的開發方法。結合以執行個體,本書還介紹了XML解析、JavaScript解析等多種實用編程技術。 本書廣泛適合於電腦應用軟體系統的設計人員以及開發人員,對於指導XML技術入門也有一定的協助,在JavaScript解析技術方面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實務指南。 目錄第1階段 原始的軟體開發第1章 開發一個看圖軟體
《指令碼驅動的應用軟體開發方法與實踐》之預覽 陸其明 編著A Practical Guide to Script-Driven Software Development 倡導一種先進的軟體開發之部署模式 推介一門專業的JavaScript解析技術第1階段
1. Apple iBook(讀書器). 2. AT&T myWireless(流量計費軟體). 3. Bing(搜尋引擎). 4. CNBC Real-time(新聞閱讀器). 5. Cube Runner(遊戲). 6.Dragon Dictation(速記、聽寫軟體). 7. Dropbox(網路空間共用軟體). 8.eBay Mobile(網路購物軟體). 9. EBuddy Messager(IM聊天軟體). 10. Epicurious Recipes &
摘要:為了實現電腦軟體的精確定時,設計了一種高精度的微秒級定時器。該定時器利用電腦的高精度計數器完成定時功能,在長城Pentiurn 1V電腦上的定時精度可以達到幾十微秒。為了檢驗此高精度定時器的效能,利用Visual C++編製了基於Windows多線程機制的控製程序,使電腦通過一個l6位的D/A轉換器輸出不同頻率和波形的類比訊號。實驗結果表明,基於Windows的高精度定時器具有很高的定時穩定性和準確性。最後,利用該定時器對壓電陶瓷磁碟機的特性進行了實驗研究。關鍵詞:高精度定時器
通訊軟體白盒測試的三種境界2007-8-10
作為軟體工程過程的一個階段,程式編碼是設計的繼續。 程式設計語言的特性和程式設計風格會深刻地影響軟體的品質和可維護性。 為了保證程式編碼的品質,程式員必須深刻理解、熟練掌握並正確地運用程式設計語言的特性。來源程式要有良好的結構性和良好的程式設計風格。 結構化程式設計的原則: 結構化程式設計的原則: 來源程式的效率:
當我們想開發一個軟體之前,必須有一個詳細的計劃,而不是腦袋一發熱想開發就開發的。就像我們蓋房子,當我們有這個想法的時候,必須考慮我們這個想法是否現實,蓋房子需要那些材料,需要準備那些東西,有那些問題是我們必須面臨和解決的。開發一個軟體也是這樣,前期的計劃是必須做的,也是至關重要的。 點擊查看大圖 因為我們整個軟體工程都是以文檔為驅動的,所以我們的軟體計劃也需要形成兩個文檔:可行性分析報告和項目開發計劃書。
軟體維護活動所花費的工作占整個生存期工作量的70%以上,在軟體運行過程中需要不斷對軟體進行修改,以改正新發現的錯誤、適應新環境和使用者新的要求。 事實證明,來自完善性的維護活動約佔整個維護工作的50%。 修改後的程式需要進行充分的測試,來保證整個程式的正確性。 而對於不同類型的維護,衡量特點的側重點不同。某些特性是相互抵觸的,某些特性是相互促進的,每一種品質特性的相對重要性應隨程式的用途及計算環境的不同而不同。在度量時,要考慮幾種不同的度量標準,相應的去度量不同的品質特性。
軟體需求分析是整個軟體工程中的重中之中,只有深刻的理解我們需要“做什麼”,才能更好的設計我們“怎麼做”、“如何做”。
當我們做完需求分析,明白我們要做什麼了之後,就需要考慮“如何做”這個問題了。 面向過程:是一種以過程為中心的編程思想。就是分析出解決問題所需要的步驟,然後用函數把這些步驟一步一步實現,使用的時候一個一個依次調用就可以了。面向過程是一種基礎的方法.它考慮的是實際的實現.一般的面向過程是從上往下步步求精.所以面向過程最重要的是模組化的思想方法。 下面是軟體設計方法的一個總結,點擊查看大圖:
軟體測試是程式的執行過程,目的在於發現錯誤,一個好的測試案例在於能發現至今未發現的錯誤,一個成功的測試是發現了至今未發現的錯誤的測試。 測試時想以最少的時間和人力,系統地找出軟體中潛在的各種錯誤和缺陷。如果我們能成功地實施了測試,我們就能發現然其中的錯誤。測試不能表明軟體中不存在錯誤,它只能說明軟體中存在錯誤。 以上就是對軟體測試的總結與概括,軟體開發過程是一個自定向下,逐步細化的過程,測試過程是依相反順序安排的自底向上,逐步整合的過程。
需求分析藉助於當前系統的邏輯模型匯出目標系統的邏輯模型,解決目標系統的“做什麼”的問題。經由目標系統的邏輯模型執行個體化,即具體到某個業務領域得到物理模型。 將軟體的需求分析總結如下:程式流圖表示需求分析的過程: 需求分析要能夠表達和理解問題的資訊域和功能域;要能以層次化的方式對問題進行分解和不斷細化;要給出系統的邏輯視圖和物理視圖。對問題分解可以橫向也可以縱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