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資料:
近幾年關於品質體系認證/評估、品質管理諮詢方面的機構便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成立了,其中良莠不齊,既不乏高水準的專業人士,也混雜了不少濫竽充數之輩。
而作為一家曆來都很重視品質管理的公司,從ISO到CMM,從CMM再到CMMI,從2級到3級,從3級最後到5級,每一步都是紮紮實實地走來,既有積累了豐富的項目實踐經驗又吸收了深厚的管理理論知識,並且擁有一批高素質的品質管理隊伍。因此在諮詢培訓這一方面,相比其他傳統的純理論品質管理諮詢公司來說有較大的競爭優勢,故公司也考慮將這一塊作為今後發展的另一個主要方向。
發展機遇:
隨著資訊產業的高速發展,軟體企業在開發過程中遇到的管理瓶頸越來越制約到軟體開發水平的提高。很多企業在開發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需求變更頻繁、進度嚴重拖延、開發和維護費用昂貴、產品交付後Bug不斷等種種問題。據統計資料表明,按傳統方式開發的軟體項目中有70%以上都是不成功的,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認識到管理水平提高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都在迫切地希望能找到一種能提高自身開發管理水平的方法。
2000年6月國務院頒發了《鼓勵軟體產業和整合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該檔案的第五章第十七條明確提出“鼓勵軟體出口型企業通過GB/T19000-ISO9000系列品質保證體系認證和CMM(能力成熟度等級模型)認證。其認證費用通過中央外貿發展基金適當予以支援。”
政策一出台,不少企業都已經意識到建立一種或多種品質管理體系已經成為軟體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必然趨勢。其中ISO 9000族國際標準是在總結了英國國家標準基礎上產生的,而CMM類模型則是在總結了美國軟體業界成功經驗基礎上產生的。兩者在基本原理方面本質相同,關係非常密切,都是關注軟體產品品質和流程改善。但兩者的差別也很明顯,CMM是專門針對軟體企業設計的,而ISO 9000原來主要是針對傳統的工業企業而設計的。因此,對於軟體企業而言,CMM顯得更有專業性和優勢,這樣,勢必給很多CMM類諮詢培訓機構帶來巨大的市場發展空間。
不利因素:
實施CMM所需費用一般比建立ISO 9000體系所需費用要高些。據統計標明,東軟通過CMM5級時直接和間接的投入超過千萬元,新宇在通過CMM/CMMI5級時直接和間接的花費也近五百萬元。因此,沒有一定經濟實力的軟體企業不敢輕易嘗試。
很多軟體企業長期以來形成的管理陋習和現有的企業文化與CMM制度化的管理理念也存在一些相衝突的地方。要打破舊的體制建立新的體制就必然會帶來企業的陣痛。加之以往一些ISO9000諮詢公司在做軟體企業的實施過程中,由於只熟悉品質管理內容,對軟體開發流程並不清楚,缺乏對行業特性的深刻認識,只是把標準生搬硬套的拿過來,看看標準是否覆蓋,最多再提供一兩套其他公司的樣本讓企業修改一下就變成自己的體系,沒有根據企業情況對症下藥。因此,引發了種種問題,造成業界對類似品質管理體系的不信任感,這也為後面的軟體企業實施CMM帶來了障礙。
此外,由於CMM是強調逐步改進,而非突變,故很難在短時間內看到顯著效果。再加上在體系實施中容易遇到諸多的問題,如領導不重視,專案經理、開發人員抵觸,軟體工程及質管人員得不到應有的權威和尊重等,也會使實施的效果大打折扣。這種情況下,如果企業決策層沒有一個堅定的支援態度,很難保證實施不被半途而廢。而這樣的失敗又成了新的負面案例,從而造成惡性迴圈。
模式探討:
具體的做法是為軟體組織的流程改善提供全方位的內部評估和諮詢服務,協助建立和改進軟體開發過程,是軟體組織的軟體開發和管理水平達到CMM/CMMI的各種層次。包括流程改善策略諮詢、流程定義諮詢、過程評估諮詢、CMM/CMMI模型培訓、過程實施諮詢,以及過程診斷和內部評估等。
可用資源:可由公司的SEPG成員、品質部門的QA工程師擔任培訓諮詢工作。
適用對象:
1、 曾飽受需求變更頻繁、產品品質低下、進度嚴重拖延、開發維護費用高昂等諸多問題困擾,希望通過練好內功,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軟體企業;
2、 開發管理水平停滯不前,急需尋求一條出路,改進現有管理員模式的軟體企業;
3、 面向金融、電信、郵政等有較高品質要求的行業大客戶,急需通過實施CMM/CMMI,提高在國內市場上的競爭力的軟體企業;
4、 有軟體出口需求,欲通過CMM/CMMI等級評估,拿到國際市場的通行證,以提高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的軟體企業;
5、 希望藉助諮詢培訓機構,發現企業的優勢和弱勢、制定改進措施、提高軟體品質、培養人才的實力雄厚的大型軟體企業;
6、 進行自主軟體研發、品質管理、測試和維護的軍用及國防工業方面的機構;
7、 已建立ISO基礎管理體系並希望進一步引入CMM/CMMI以提高開發管理水平的軟體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