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中卸載了資料庫,並刪除了資料庫軟體。在文章的開頭已經提過,RAC環境的卸載不當會導致問題。正常情況下,應該首先卸載CLUSTER所做的修改,然後再卸載CLUSTERWARE。正常情況下應該在ORA_CLS_HOME目錄下執行:/install/rootdelete.sh remote nosharedhome
這是一個三節點的RAC環境,資料庫版本是10.2.0.3:SQL> SELECT * FROM V$VERSION;BANNER----------------------------------------------------------------Oracle Database10gEnterpriseEdition Release10.2.0.3.0 - 64biPL/SQL Release 10.2.0.3.0 - ProductionCORE??? 10.2.0.3.0???
從軟體到硬體,IBM等公司很早就已經具備了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無線射頻識別)技術,使用者更是對此充滿期待。 IDTechEx公司最新調查報告顯示,包括系統和服務,RFID市場規模將從2006年的27億美元漲到2010年的123億美元,到2016年市場規模將可能擴充到262億美元。 目前,在普及RFID應用上出現了兩股非常強勢的推力。 一方面,沃爾瑪、Albertson's和Best
作為網路系統管理員,經常要做的工作之一就是各種軟體的部署,包括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等。在一個大範圍的網路環境中,靠拿安裝盤進行本地安裝的方法來部署軟體,既效率低、影響工作,又可能出現失誤,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常用的安裝方式就是進行網路安裝。但是目前網路安裝一般採用共用安裝盤進行安裝,這種安裝方式有兩個 主要缺點:一是用戶端必須已經與服務端連網,否則無法訪問共用資源,比如一台沒有任何系統的新機器就不能使用共用資源;二是即使在用戶端串連了服務端的共用後,在安裝應用程式的過程中仍然要有管理員在場的隨時參與,
項目快接近尾聲了,總要給自己精心製作的東東做一件漂亮的嫁衣吧。我選擇 了InstallShield6.22來製作帶ODBC資料庫的安裝軟體,InstallShield可以說是 軟體安裝的最好製作工具。廢話少說,讓我們一齊動手!首先,用 InstallShield的project wizard建立一個standard setup project,如圖一中輸 入工程名,應用程式名稱、公司名、版本號碼、選擇自己做好的可執行檔,選擇下 一步。圖一
所謂Windows7的XP模式,是微軟利用其Virtual PC 技術,讓Windows 7使用者執行Windows XP專用, 但不適用於Windows Vista的應用軟體。在技術條件方面,XP Mode需要一個比單獨執行Windows 7或XP更 強大的系統,包括至少2GB的記憶體和具備英特爾或AMD晶片層級的虛擬化系統。最近產生製造的電腦基本都
一個全面的、具有多種技術以及方便使用介面的網路規劃和最佳化軟體,在行動電信業者的無線網路規劃及設計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該軟體不僅要具有強大的工程建設能力,而且應是一個開放的、可升級的和靈活的技術資訊系統,可以非常容易地和其它IT系統相整合,提高生產力和縮短交付等待時間。該文主要就3G的無線網路對規劃和最佳化軟體的技術要求進行了拋磚引玉的分析,旨在強調3G無線網路規劃與最佳化的複雜性,使運營企業利用軟體規劃和最佳化無線網路時,對以下幾點給予關注。一、3G無線網路對規劃軟體的技術要求3G網路規
測試背景:2009年5月5日,微軟正式發布了Windows 7 RC版。與Beta版不同,Windows 7 RC版在很多方面都跟未來發布的正式版幾乎相同,因此,對於想把日常作業系統轉移到Windows 7上的使用者來說,Windows 7 RC將會是一個重要的版本,而在RC版上對常用軟體進行相容性測試也就有了實際的意義。因為很多人雖然對Windows 7蠢蠢欲動,但未知的軟體相容性使得他們對“搬家”到Windows 7望而卻步。為了能讓使用者在轉移到Windows
簡介:契約式設計(Design by Contract)是切實可行的技術,可以闡明組 件 設計的細節、為客戶記錄正確的組件用法,並用編程的方式測試組件使用的順應 性(compliance)。在 AOP@Work 的最後一篇中,Dean Wampler 介紹 了 Contract4J,這是契約式設計的工具,它用 Java ™ 5 標註 (annotation)指定合約,並在運行時用 AspectJ 方面計算合約。在成為 AOP 工具包中新增的一個舉足輕重的工具的同時,Contract4
QQ軟體主介面的ListCtrl 是可以說非常經典了,一個字漂亮! 這個ListCtrl的所包含的資訊之豐富,更是讓我們這些軟體工程師望Q興歎! 今天,我將和大家一起來寫一個屬於自已的CMyListCtrl。一、實現CMyListCtrl要完成的任務及實現方法分析。1.MyListCtrl 顯示彩色圖標題像(線上使用者頭)讓CMyListCtrl 顯示彩色圖片作為頭像很容易,用CImageList 載入規格相同的圖片到其中,然後讓CimageList和CMyListCtrl關聯就可實現,
簡介:在開發企業軟體時,Java 代碼經常需要與外部組件互動。不管應用程 序必須與遺留應用程式、外部系統還是第三方庫通訊,使用不能控制的組件會引 入非預期結果的風險。IBM 的 IT 專家 Filippo Diotalevi 展示了,面向方面 的 編程 (AOP) 如何通過協助您在保持代碼的乾淨和靈活性的同時,設計和定義 組 件之間的明確契約,從而降低這種風險。契約式設計(Design by Contract)(DBC) 是物件導向的軟體設計中的一 種
一.概述一些重要的程式,必須讓它一直跑著;而且還要時時關心它的狀態——不能讓它出現死結現象。當然,如果一個主程式會出現死結,肯定是設計或者編程上的失誤。我們首要做的事是,把這個Bug揪出來。但如果時間緊迫,這個Bug又“飄忽不定”,那麼,我們還是先寫一個軟體“看門狗”,暫時應一下急吧。“看門狗”的需求描述:“看門狗”的運行不出現介面視窗,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定時判斷目標進程是否運
我們在使用linux做伺服器的時候,因為linux內建的軟體包都有些老,不是最新的,但是有時候我們為了使用最新的軟體,會使用最新的軟體的源碼來進行安裝。所以我們需要用心去做了...在我們拿到一個軟體的源碼時,源碼一般都是使用tar.gz或tar.bz2結尾。源碼--》設定檔(./configure)--》編譯(makefile)--》(可執行 標頭檔 庫檔案 手冊)--》安裝對於源碼的安裝,我們說西安要確定機器安裝了編譯環境使用yum grouplist |less
一般來說,當開發人員根據測試人員的報告把Bug修複之後,測試人員都要再度進行確認,也就是說,需要把發現某個Bug的測試案例再執行一遍,以確認那個被發現的Bug確實已經消失。而且,很多軟體企業都會要求測試人員在每個裡程碑或者迭代結束時反覆執行那些曾經“揭露”出Bug的測試案例,以防止那些已被修複的Bug再度“顯靈”。顯然,這意味著很多手工測試都要一遍又一遍地被重複執行。為了減少手工測試人員這種無謂的重複勞動,VS
自動篩除不相干的迴歸測試為了實現某個新的功能,或為了修複一個Bug,開發人員通常需要在現有的代碼上進行修改,當一個開發人員改動了部分代碼之後,他往往需要把所有的單元測試統統再運行一遍,以確保他所做的改動不會帶來“蝴蝶效應”,也就是導致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現問題。如果是到了項目後期,即便是一個中等規模的系統可能也會有上千個單元測試,把上千個單元測試都跑一遍,再快可能也得要個把小時。實際上,每次代碼改動的影響面是有限的,一次代碼改動可能也就會影響到幾個、十幾個、至多幾十個單元測試
自動布置/還原測試環境目前,我想我們絕大部分Team Dev都是通過人力來布置或者說搭建測試環境的,假設我們要測一個用ASP.NET開發的SNS網站,在準備好相關的硬體之後,我們肯定要找一個測試人員,或者開發人員,有條件的單位可能會找一個專門的IT人員,總之是找一個人(我們就叫他小王吧)來安裝作業系統、為作業系統打必要的Service Pack、線上或離線升級一些Hotfix,然後安裝資料庫系統、為資料庫系統打必要的Service Pack,繼而安裝.NET
商務程序管理軟體既是一種載體,也是一種應運而生的工具。商務程序管理(BPM)軟體是大部分企業的重要工具,有助於企業進行整合和自動化梳理內部流程。隨著技術的不斷創新不斷進步,BPM的功能也隨之不斷完善。BPM出現的新功能是否為企業進行流程管理帶來變化,當中是否存在發展瓶頸。下面介紹BPM軟體的五大創新:第一,智能BPM。由於業務壓力不斷增大,企業不能循規蹈矩度日,要有所發展必須有所創新。社會化商務、行動裝置
RUP中的軟體生命週期在時間上被分解為四個順序的階段,分別是:初始階段(Inception)、細化階段(Elaboration)、構造階段(Construction)和交付階段(Transition)。每個階段結束於一個主要的裡程碑(Major Milestones);每個階段本質上是兩個裡程碑之間的時間跨度。在每個階段的結尾執行一次評估以確定這個階段的目標是否已經滿足。如果評估結果令人滿意的話,可以允許項目進入下一個階段。1.
軟體產品的終極目標是為了實現使用者需求從而滿足人們的需要。也正是為了不斷滿足人們的需要使得軟體行業不斷向前發展。比如,新的演算法(MPEG-1、MPEG-2、MPEG-4、H.264、……)等的出現都在當時為了滿足不同的需要而被發明。然而,人們的需要(行業發展的外部動力)卻並非是軟體技術發展的唯一驅動力,因為它無法解釋為什麼業內的程式設計語言、軟體平台與架構等會層出不窮,有的甚至給人“重新發明輪子”的感覺。如何判斷“新輪子&rdqu
最近,我在微博上看到@程式員鄒欣老師發的一條微博 — “不少大學同學都有一個想法:先做幾年技術,然後做管理;也有一些同學說:我技術不行,希望直接找到一個管理的工作,就像PM那樣。請看 PM 需要什麼樣的能力:(連結略去)”。在讀這條微博的前一部分內容時,我的第一反應是:難道同學們以為做技術管理不需要很好的技術功底?剛好在此之前,我寫過《技術敏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