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第10章 軟體測試 軟體測試是軟體品質保證的一項關鍵活動,它是通過對需求規格說明、軟體設計說明和程式碼等進行複審,以保證在軟體產品交付前,儘可能發現軟體中潛伏的問題。一、驗證與確認 符合以下5條規則的軟體問題定義為軟體錯誤:(1)軟體未達到產品說明書表明的功能;(2)軟體出現了產品說明書指明不會出現的錯誤;(3)軟體未達到產品說明書雖未指明但應達到的目標;(4)軟體功能超出了產品說明書指明的範圍;(5)軟體測試人員認為軟體難以理解、不易
標籤:軟體遍布這個世界,對這個社會的經濟和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如何以經濟有效方法開發高品質的軟體是人們長期以來一直努力研究的問題。而軟體工程就是為瞭解決開發成本效益和軟體品質的問題產生的。軟體是複雜的,不可見的,是不斷變化的。沒有任何變化的軟體一定是沒有用的。軟體工程包括兩個主要內容:.軟體工程是工程概念在軟體領域裡的一個特定應用,.軟體工程涉及軟體產品的所有環節。1. 軟體工程的三要素:過程、方法和工具2.
標籤:第11章 軟體演化一、軟體演化的特性 軟體更改過程中的演化特性:(1)、軟體維護是一個必然的過程;(2)、軟體的不斷修改會導致軟體的退化;(3)、軟體系統的演化特性是在早期的開發階段建立起來的;(4)、軟體開發的效率與投入的資源無關;(5)、在軟體系統中添加新的功能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新的缺陷。二、軟體維護 軟體維護可以分成三種類型:改正性維護、適應性維護、完善性維護。 軟體維護的特點:軟體維護受開發過程影響大,軟體維
標籤:第十一章、軟體演化 1.軟體演化特性①軟體維護是一個必然的過程②軟體的不斷修改會導致軟體的退化③軟體系統的演化特性是在早期的開發階段建立起來的④軟體開發的效率與投入的資源無關⑤在軟體系統中添加新的功能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新的缺陷。2.軟體維護:軟體維護概念改正性維護、適應性維護、完善性維護,軟體維護的特點軟體維護受開發過程影響大、軟體維護困難多、軟體維護成本高,軟體維護的過程改正性維護、適應性維護、完善性維護。3.軟體再工程分為對象選擇、
標籤: 物件導向分析,跟前一章節聯絡的挺緊密的。在需求萃取階段,開發人員注重於理解使用者的要求;而在需求分析階段,開發人員更關注理解系統需要構建的內容,其核心是產生一個準確的、完整的、一致的和可驗證的系統模型,成為分析模型。
標籤:為把握軟體開發環節的正確性,需要進行各種確認和驗證工作,確認和驗證正是貫穿軟體生命週期的正常化評估方法。驗證和確認的目的即在於是否在保持產品的正確性。軟體測試從廣義上來講是指軟體產品生存周期內所有的檢查,評審和確認活動,狹義上講測試是對軟體產品品質的檢查和評價,他一方面檢查軟體產品品質中存在的品質問題同時對產品品質進行可觀的評價。一個好的測試案例很可能是發現至今尚未察覺的錯誤,一個成功的測試案例是發現至今尚未察覺的錯誤的測試。軟體測試的基本原則就是應當把今早的和不斷的進行軟體測試作為軟體開
標籤:軟體工程中的形式化方法,軟體規格說明是對軟體系統對象,對象的操作方法,以及對象行為的描述。在系統的開發及演化過程中,對象、對象的性質以及操作應作為一個整體來處理。形式證明與實驗技術主要包括模型檢測和定理證明。程式求精是將自動推理和形式化方法相結合,從抽象的形式規約推演出具體的面向電腦的程式碼的全過程。模態邏輯通過引入“可能”和“必然”兩個模態詞,從而對可能世界中的命題進行描述和演算。標記演算法是模型檢驗的一個簡單演算法。軟體工程中的形式化方法
標籤: 1.軟體工程方法學:軟體生命週期全過程中使用的一整套技術的集合成為方法學,也稱為範型。三要素:方法、工具、過程
標籤: 物件導向設計主要就是設計方面的內容了,在做完了物件導向分析這一環節後,這一章主要講的就是從分析模型到設計模型的詳細過程。
標籤: 隨著電腦應用的發展,軟體開發的規模日益龐大。因此,軟體專案管理就變得尤為重要。
標籤:第一章 軟體定義程式:是電腦系統中與硬體相互依存的另一部分,包括程式、資料和相關文檔的完整集合。 軟體特性:形態特性、智能特性、開發特性、品質特性、生產特性、管理特性、環境特性、維護特性、廢棄特性、應用特性。 軟體分類。 (1) 系統軟體 (2) 應用軟體 (3) 支撐軟體 (4) 可複用軟體
標籤: 我認為這一章介紹的需求工程是比較貼近我們生活的。使用者因為有了需求,才會想去設計一個軟體來滿足需求。一個軟體成品設計的好壞,工程師說了不算,使用者的反映才是最重要的。 使用者們從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程度反映著各自的要求,形成了不同層次的需求。確定了使用者的需求後,就要在軟體中按照使用者需求設計軟體了。首先要做的就是需求分析,
標籤:軟體需求分析階段的任務:需求萃取、需求分析、需求定義和需求驗證。 結構化分析方法:是一種面向資料流進行需求分析的方法。 結構化設計方法的分類:一類是根據系統的資料流進行設計,稱為面向資料流的設計,或稱過程驅動的設計;另一類是根據系統的資料結構進行設計,稱為面向資料結構的設計,或稱資料驅動的設計。 需求萃取是軟體生存期中決定性的一步,涉及客戶、使用者及開發方。 需求萃取的問題:系統的目標或範圍問題、需求不準確性問題、需求的易變問題
標籤: 軟體實現跟我們現在學習的東西,我覺得還是比較近的,就是一直在學習的編程,雖然我們現在學的編程是比較基礎簡單的,還做不出來一個完整的系統,但是經過繼續深入的學習,我相信以後肯定能設計出一個完整的東西出來。
標籤:軟體演化的特性具體如下:軟體維護是一個必然的過程,軟體的不斷修改會導致軟體的退化,軟體系統的演化特性是在早期的開發階段段建立起來的,軟體開發的效率與投入的資源無關,對於軟體變更引起的各種問題,人民通常採用不同的策略進行處理,1)軟體維護2)軟體再工程,是為避免軟體的退化而對軟體的一部分重新進行設計編碼和測試以提高軟體的維護性和可靠性,為以後進一步改進軟體打下良好基礎。根據軟體維護的不同原因,軟體維護可分以下三類:1)改正性維護2)適應性維護3)完善性維護。然而軟體維護受開發過程影響較大,由
標籤: 第八章主要講述物件導向分析的三個模型:用例和情境構成的功能模型(用例模型)、類和對象表示的靜態模型(物件模型)、狀態圖和順序圖表示的動態模型(互動模型)
標籤:機器語言(二進位代碼)、組合語言(更直觀、符號指令與機器指令相對應)、進階程式設計語言(用途廣泛、有大量軟體庫,ALGLOL,FORTRAN,COBOL,Basic,Pascal,C,C++,Lisp,Prolog,Ada)、第四代語言(面向問題、非過程化程度高) 4GL缺點:整體能力不如3GL,只能面向專項應用、抽象層級較高,系統運行開銷大效率低、缺乏統一的工業標準,品種繁多差異大、主要基於資料庫應用的領域,不宜於科學計算、即時系統和系統軟體開發。
標籤:第十章、軟體測試
標籤: 物件導向基礎,這個第一眼看上去的時候總覺得和學過的C++和資料結構好像有聯絡。物件導向技術,是軟體工程領域中的重要技術,這種技術比較自然的類比了人類認識客觀世界的方式,成為當前電腦軟體工程學中的主流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從現實世界中客觀存在的食物出發,儘可能的雲用法人類的自然思維方式,來構造軟體系統。
標籤:軟體測試是在軟體投入生產性運行之前,對軟體需求分析、設計規格說明和編碼的最終複審,是軟體品質控制的關鍵步驟。 軟體測試的對象:需求分析、概要設計、詳細設計及程式編碼等階段所得的文檔資料,包括需求規格說明、概要設計規格說明、詳細設計規格說明以及來源程式。 確認是一系列的活動和過程,目的在於證實在一個恰當的外部環境中軟體的邏輯正確性,分為靜態確認和動態確認。 驗證是試圖證明在軟體生存期各個階段以及階段間的邏輯協調性、完備性和正確性。確認與測試都屬於軟體測試。